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隔离膜,具体涉及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乙烯作为完全饱和的碳氢化合物骨架,是最重要的商业聚合物之一,被广泛用作管道、板材、容器、薄膜、电缆、涂层、纤维和其他必需品的关键部件,聚乙烯隔离膜材料柔软,延伸率高,平整美观,干硅量较高,难剥离风险小,可回收,绿色环保,但是其耐高温性能很差,并且在户外光照环境耐光照性能差,容易老化黄变,导致隔离膜基体聚乙烯与水性硅油层分离。
2、公开号为cn11732553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耐热低脱硅复合聚乙烯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聚乙烯原膜上涂布硅胶胶水,采用有机硅涂布交联,采用三层共挤出吹塑成型的方法,具有提升膜表面强度、提升材料热收缩性能;但是该方案中对聚乙烯隔离膜原膜的耐热性能改善程度较低,并且在紫外光照的条件下,容易产生老化现象。
3、公开号为cn1175109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改性聚乙烯隔离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间苯二胺、间苯二甲酰氯与含磷间苯二胺缩聚得到的改性聚酰胺与乙烯基纳米二氧化硅、马来酸酐、过氧化二异丙苯改性的改性聚乙烯混合制得具有阻燃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聚乙烯隔离膜;但是该方案侧重于阻燃性能的提升,对于聚乙烯隔离膜的耐紫外光照能力提升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提升聚乙烯隔离膜在紫外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而提供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四氯化钛在二氧化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包含表层、中间层、底层和涂膜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表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5、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线性低密聚乙烯5-8份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0-25份。
6、中间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填充母粒10-12份和色母2-3份。
7、底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线性低密聚乙烯5-8份和填充母粒10-12份。
8、进一步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由下述步骤制得:
9、步骤一、在反应釜中将负载钛复合粉末分散在正癸烷中,将苯甲醇溶于苯中,加入反应釜,在35-45℃回流加热4-5h,旋蒸去除苯溶剂,170-180℃回流反应8-9h,离心收集沉淀,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氧化钛负载复合粉末。
10、步骤二、在反应釜中将氧化钛负载复合粉末在乙醇中用kh550改性得到改性复合粉末,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将改性复合粉末与高密度聚乙烯在180-190℃,50-60rpm转速下混合10-12min,得到改性高密度聚乙烯。
11、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涂膜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硅油90-92份、交联剂4-5份、固化剂5-6份和催化剂0.3-0.4份。
12、进一步地,交联剂为含氢硅氧烷,固化剂为环氧基硅烷,催化剂为硅氧烷铂络合物。
13、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负载钛复合粉末、正癸烷、苯甲醇和苯的用量比为30-40g:300-400ml:6-8ml:35-40ml。
14、进一步地,负载钛复合粉末由下述步骤制得:
15、在反应釜中将氯化镁/二氧化硅复合粉末与正己烷和四氯化钛混合,在45-55℃下搅拌3-4h,离心收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负载钛复合粉末。
16、氯化镁/二氧化硅复合粉末、正己烷和四氯化钛的用量比为30-40g:600-700ml:20-30ml。
17、进一步地,氯化镁/二氧化硅复合粉末由下述步骤制得:
18、将石墨烯分散液和二氧化硅分散液在35-45℃下搅拌3-4h,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氯化镁/二氧化硅复合粉末;所述石墨烯分散液和二氧化硅分散液的用量比为400-500ml:700-800ml。进一步地,石墨烯分散液是由氯化镁石墨烯、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和四氢呋喃按照10-12g:14-16g:400-500ml的用量比搅拌混合得到。
19、二氧化硅分散液是由二氧化硅粉末、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按照25-30g:12-15ml:700-800ml的用量比搅拌混合得到。
20、进一步地,氯化镁石墨烯由下述步骤制得:
21、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分散在1m的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中,超声处理2-3h,离心收集沉淀,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镁石墨烯。
22、进一步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和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的用量比为10-12g:400-500ml。
23、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改性复合粉末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用量比为30-40g:195-225g。
24、进一步地,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按照表层、中间层和底层的配方用量比将原料在挤出机中三层共挤出吹膜,挤出吹膜温度180-190℃,得到隔离膜基膜,将涂膜层按照配方用量比将原料混合均匀,经涂膜机在隔离膜基膜的底层上涂膜,涂膜厚度40-50μm,在120-130℃干燥交联固化,得到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
26、填充母粒为pe载体填充10-20%无机粉末,无机粉末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钙,硫酸钠。
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8、(1)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通过改性复合粉末改性高密度聚乙烯,使隔离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紫外线性能,通过三层复合的方法得到亲硅耐热缩的隔离膜基膜,经由水性硅油涂布的隔离膜残余接着率高,性能优于溶剂法涂布的隔离膜,脱硅率大幅降低。
29、(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氯化镁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枝,并在二氧化硅表面结晶,将氯化镁石墨烯复合在二氧化硅表面,减少了二氧化硅的团聚;结晶的氯化镁对四氯化钛具有锚定作用,使四氯化钛接枝固定在结晶氯化镁上,通过在苯介质中进行四氯化钛与苯甲醇的相互作用,发生卤化钛反应,将四氯化钛氧化形成氧化钛颗粒,提高氧化钛负载复合粉末的抗紫外线能力;改性复合粉末的结合强度高,在高密度聚乙烯中的分散性好,对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的机械性能也具有提升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包含表层、中间层、底层和涂膜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表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线性低密聚乙烯5-8份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涂膜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硅油90-92份、交联剂4-5份、固化剂5-6份和催化剂0.3-0.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负载钛复合粉末、正癸烷、苯甲醇和苯的用量比为30-40g:300-400mL:6-8mL:35-4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钛复合粉末由下述步骤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镁/二氧化硅复合粉末由下述步骤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分散液是由氯化镁石墨烯、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和四氢呋喃按照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镁石墨烯由下述步骤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和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溶液的用量比为10-12g:400-500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改性复合粉末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用量比为30-40g:195-225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包含表层、中间层、底层和涂膜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表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线性低密聚乙烯5-8份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涂膜层配方包含以下原料组分:硅油90-92份、交联剂4-5份、固化剂5-6份和催化剂0.3-0.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负载钛复合粉末、正癸烷、苯甲醇和苯的用量比为30-40g:300-400ml:6-8ml:35-4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钛复合粉末由下述步骤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残余接着率聚乙烯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春,杨金明,刘锦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