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今变压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小体积、高功率密度以及低成本已成为众多变压器厂家和前端客户在新产品研发时追求的关键目标。在朝着这一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耐温等级成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随着产品允许温升的逐步提升,变压器在物理尺寸上能够进一步缩小,同时在材料使用量方面也能相应减少,这不仅契合了现代电子产品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通常情况下,绝缘材料的耐温等级与单价呈现正相关关系,即绝缘材料的耐温越高,其单价就越贵。这就使得在追求高耐温等级以实现产品小型化的同时,成本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确保整机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减少绝缘材料用量,成为了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3、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尝试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专利申请号为 202410328698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了将箔带宽度减半、厚度翻倍,并以一层绕 2 匝的方式来实现层绝缘减半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在不改变整机尺寸和性能的情况下,成功节省了绝缘纸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该技术并非尽善尽美,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当将线圈分为上下两段后,上箔带的宽度与下箔带的宽度相同的时候,会导致上线圈的温升明显高于下线圈。这一现象表明,现有的上下线圈箔带等宽度的设计并非最优方案,仍然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技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包括铁芯柱;所述铁芯柱绕设有上绕组和下绕组;所述上绕组由相互贴合的上线圈箔带与上层间绝缘纸沿铁芯柱的顶部卷绕而成;所述下绕组由相互贴合的下线圈箔带与下层间绝缘纸沿铁芯柱的底部卷绕而成;
3、所述上线圈箔带与下线圈箔带串接,串联后的上线圈箔带的匝数与下线圈箔带的匝数之和为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的总匝数;
4、所述上线圈箔带的厚度与下线圈箔带的厚度相同;所述上线圈箔带的宽度大于下线圈箔带的宽度。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绕组与下绕组之间设有通风间隙。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绕组设有上风道;所述下绕组设有下风道。
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间绝缘纸的宽度大于上线圈箔带的宽度;所述下层间绝缘纸的宽度大于下线圈箔带的宽度。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芯柱顶部的前端内侧设有上进线排;所述铁芯柱底部的前端内侧设有下进线排;
9、所述铁芯柱顶部的前端外侧设有上出线排;所述上出线排穿过下绕组后延伸至铁芯柱的底部;所述铁芯柱底部的前端外侧设有下出线排;所述下出线排穿过上绕组后延伸至铁芯柱的顶部;
10、所述上出线排与下进线排串接;
11、所述上线圈箔带设于上进线排与上出线排之间,并与上进线排以及上出线排分别焊接后引出;所述下线圈箔带设于下进线排与下出线排之间,并与下进线排以及下出线排分别焊接后引出。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出线排的底部以及所述下出线排的顶部均包覆有绝缘胶带。
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出线排的底部以及所述下出线排的顶部均包覆有绝缘纸垫。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芯柱包括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以及第三芯柱;所述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以及第三芯柱均设有上绕组与下绕组;
15、所述第一芯柱的顶部、第二芯柱的顶部以及第三芯柱的顶部之间设有上横铁;所述第一芯柱的底部、第二芯柱的底部以及第三芯柱的底部之间设有下横铁。
16、一种用于制造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将上线圈箔带与上层间绝缘纸贴合在一起,以及将下线圈箔带与下层间绝缘纸贴合在一起;
18、s2、同时将上线圈箔带与上层间绝缘纸沿铁芯柱的顶部进行卷绕以及将下线圈箔带与下层间绝缘纸沿铁芯柱的底部进行卷绕;
19、s3、将上线圈箔带的末端与下线圈箔带的首端进行串接。
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线圈箔带的宽度以及下线圈箔带的宽度的选取包括以下步骤:
21、a1、测量下线圈箔带顶面的高度以及上线圈箔带顶面的高度;
22、a2、通入电流后测量上绕组的温升和下绕组的温升;
23、a3、根据公式t=k1*(h/1000)^0.2*q^0.8计算上线圈箔带的单位热负荷与下线圈箔带的单位热负荷;其中t为温升,k1为温升系数,h为线圈箔带顶面的高度,q为单位热负荷;
24、a4、将上线圈箔带的单位热负荷换算成线圈温升值 t1 以及将下线圈箔带的单位热负荷换算成线圈温升值 t2,依据t1=t2的原则,计算出上线圈箔带的宽度以及下线圈箔带的宽度。
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上线圈箔带的宽度大于下线圈箔带的宽度,能够降低上绕组的温度,使上绕组与下绕组的温升基本接近,降低了线圈的热点温升,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柱(1);所述铁芯柱(1)绕设有上绕组(2)和下绕组(3);所述上绕组(2)由相互贴合的上线圈箔带(21)与上层间绝缘纸(22)沿铁芯柱(1)的顶部卷绕而成;所述下绕组(3)由相互贴合的下线圈箔带(31)与下层间绝缘纸(32)沿铁芯柱(1)的底部卷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组(2)与下绕组(3)之间设有通风间隙(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组(2)设有上风道(51);所述下绕组(3)设有下风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间绝缘纸(22)的宽度大于上线圈箔带(21)的宽度;所述下层间绝缘纸(32)的宽度大于下线圈箔带(3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柱(1)顶部的前端内侧设有上进线排(61);所述铁芯柱(1)底部的前端内侧设有下进线排(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线排(62)的底部以及所述下出线排(72)的顶部均包覆有绝缘纸垫(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柱(1)包括第一芯柱(91)、第二芯柱(92)以及第三芯柱(93);所述第一芯柱(91)、第二芯柱(92)以及第三芯柱(93)均设有上绕组(2)与下绕组(3);
9.一种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圈箔带(21)的宽度以及下线圈箔带(31)的宽度的选取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柱(1);所述铁芯柱(1)绕设有上绕组(2)和下绕组(3);所述上绕组(2)由相互贴合的上线圈箔带(21)与上层间绝缘纸(22)沿铁芯柱(1)的顶部卷绕而成;所述下绕组(3)由相互贴合的下线圈箔带(31)与下层间绝缘纸(32)沿铁芯柱(1)的底部卷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组(2)与下绕组(3)之间设有通风间隙(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组(2)设有上风道(51);所述下绕组(3)设有下风道(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间绝缘纸(22)的宽度大于上线圈箔带(21)的宽度;所述下层间绝缘纸(32)的宽度大于下线圈箔带(3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箔绕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柱(1)顶部的前端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瑞刚,李经伟,李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