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退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锚索退锚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煤矿巷道支护中,锚索支护是常用的经济、安全、高效的支护方式,在对稳定巷道围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锚索由夹片、锚具套、锚索托盘、钢绞线构成;作为最主要的支护方法之一,在一些需要永久的支护区域,需要锚索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锚固,但在一些临时性支护区域,例如煤矿井下工作面回采的巷道,回采巷道内的锚索不仅需要在工作面回采之前保持可靠的锚固作用,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在工作面回采过后,需要对巷道内的锚索进行退锚,从而使工作面顶板区能够及时的垮落,避免由于大面积的悬顶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2、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锚索退锚器,包括:穿心卡锁器、剪式千斤顶、弹簧剥离套、退锚器筒腔、手摇柄,手摇柄水平设置在剪式千斤顶中部,在剪式千斤顶的下端设置有穿心卡锁器,在剪式千斤顶的上端设置有退锚器筒腔;具体使用过程为:将需要拆卸锚索的外露钢绞线穿过退锚器筒腔至底部穿心卡锁器中,利用穿心卡锁器将锚索钢绞线卡紧后,通过摇动剪式千斤顶的手摇柄,使锚索钢绞线与锚环相对运动,从而将夹片与锚索钢绞线分离实现退锚拆除。
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需要将外露钢绞线穿过退锚器筒腔至底部穿心卡锁器中,当外露钢绞线较短时,无法使得穿心卡锁器将锚索钢绞线卡紧,无法施力移动锚索钢绞线,无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退锚,以上技术方案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锚索退锚装置的使用受限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巷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夹持端设置有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夹板的内侧面能够与锚索外圆面贴合,还包括施力杆,所述施力杆的端部设置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夹板的内侧面能够与锚索外圆面贴合,所述活动夹板通过转轴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夹持端,所述活动夹板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固定夹板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转轴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固定夹板和所述活动夹板位于待退锚索两侧,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固定夹板位于待退锚索同一侧,所述施力杆和所述活动夹板均位于待退锚索另一侧,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待退锚索轴向垂直。
3、本技术通过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夹持在待退锚索上,安装空间不受外露钢绞线长短的限制,并通过施力杆施力以及支撑板提供支撑,形成杠杆机构,以拉拔的形式将待退锚索从钢绞线上分离,使用时比较省力。
4、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与所述活动夹板端面的夹角为锐角,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施力杆与所述支撑板的夹角为钝角。
5、本技术通过将施力杆与所述活动夹板端面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施力杆的运动空间,便于操作人员施力。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夹板端面的夹角为锐角,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固定夹板不与墙壁贴合。
7、本技术通过将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夹板端面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在使用时,使得固定夹板与浮动夹板的沿待退锚索轴向的间距较短,减少待退锚索受到的扭矩作用,将更多的作用力转化为对待退锚索沿轴向的力,进一步达到省力的目的。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墙壁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9、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凸起能够增大支撑板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滑移,无法形成稳定的杠杆机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端部同轴设置有手柄。
11、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连接端能够伸入至所述施力杆端部的安装孔内,所述施力杆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贯穿所述施力杆和所述连接端。
12、本技术通过锁紧螺栓实现手柄与施力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本装置存放,减少空间占用。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夹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夹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轴筒一,两个所述轴筒一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轴筒一内。
14、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与所述活动夹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夹板上设置有轴筒二,所述轴筒二位于两个轴筒一之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轴筒一和所述轴筒二,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限位销。
1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锚索退锚装置,通过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夹持在待退锚索上,安装空间不受外露钢绞线长短的限制,并通过施力杆施力以及支撑板提供支撑,形成杠杆机构,以拉拔的形式将待退锚索从钢绞线上分离,使用时比较省力;通过将施力杆与所述活动夹板端面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施力杆的运动空间,便于操作人员施力;通过将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夹板端面的夹角设置为锐角,在使用时,使得固定夹板与浮动夹板的沿待退锚索轴向的间距较短,减少待退锚索受到的扭矩作用,将更多的作用力转化为对待退锚索沿轴向的力,进一步达到省力的目的;通过设置防滑凸起能够增大支撑板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滑移,无法形成稳定的杠杆机构;通过锁紧螺栓实现手柄与施力杆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本装置存放,减少空间占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包括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夹持端设置有固定夹板(6),所述固定夹板(6)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夹板(6)的内侧面能够与待退锚索外圆面贴合,还包括施力杆(9),所述施力杆(9)的端部设置有活动夹板(7),所述活动夹板(7)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夹板(7)的内侧面能够与待退锚索外圆面贴合,所述活动夹板(7)通过转轴(8)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的夹持端,所述活动夹板(7)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固定夹板(6)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转轴(8)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板(4)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固定夹板(6)和所述活动夹板(7)位于待退锚索两侧,所述支撑板(4)和所述固定夹板(6)位于待退锚索同一侧,所述施力杆(9)和所述活动夹板(7)位于待退锚索另一侧,所述支撑板(4)的长度方向与待退锚索轴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9)与所述活动夹板(7)端面的夹角为锐角,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施力杆(9)与所述支撑板(4)的夹角为钝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与墙壁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5)。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9)端部同轴设置有手柄(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连接端能够伸入至所述施力杆(9)端部的安装孔内,所述施力杆(9)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栓(3),所述锁紧螺栓(3)贯穿所述施力杆(9)和所述连接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固定夹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固定夹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轴筒一,两个所述轴筒一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转轴(8)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轴筒一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9)与所述活动夹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夹板(7)上设置有轴筒二,所述轴筒二位于两个轴筒一之间,所述转轴(8)贯穿所述轴筒一和所述轴筒二,所述转轴(8)两端设置有限位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包括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夹持端设置有固定夹板(6),所述固定夹板(6)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夹板(6)的内侧面能够与待退锚索外圆面贴合,还包括施力杆(9),所述施力杆(9)的端部设置有活动夹板(7),所述活动夹板(7)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夹板(7)的内侧面能够与待退锚索外圆面贴合,所述活动夹板(7)通过转轴(8)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的夹持端,所述活动夹板(7)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固定夹板(6)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转轴(8)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板(4)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固定夹板(6)和所述活动夹板(7)位于待退锚索两侧,所述支撑板(4)和所述固定夹板(6)位于待退锚索同一侧,所述施力杆(9)和所述活动夹板(7)位于待退锚索另一侧,所述支撑板(4)的长度方向与待退锚索轴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杆(9)与所述活动夹板(7)端面的夹角为锐角,安装在待退锚索上后,所述施力杆(9)与所述支撑板(4)的夹角为钝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锚索退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固定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国,牛世伟,刘志钧,贾东秀,刘丽,刘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