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沿空留巷充填设备,具体为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
技术介绍
1、沿空留巷采煤工作面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为了回收传统采矿方式中留设的保护煤柱。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一区段的顺槽重新支护留给下一个区段使用。这种留巷的做法是沿着采空区边缘在原顺槽位置保留就称为沿空留巷。沿空留巷可以最大限度回收资源,避免煤体损失。
2、但是,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传统的沿空留巷充填装置需要通过人工抱着输送混凝土的出料管,将出料管插入到安装好的柔性充填袋的进料口,从而将混凝土浇注在柔性充填袋内部,由于柔性充填袋内部的空间较大,因此工人需要长时间抱着输送混凝土的出料管,输送混凝土时的出料管重量较重,会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不同规格的柔性充填袋的进料口的高度也不同,当进料口高度较高时,工人需要站到较高的位置抱着输送混凝土的出料管进行充填,如果工人不慎没站稳,就容易从高处摔下来,增大了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具有能够根据柔性充填袋的进料口的高度对l形出料管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包括底板、升降板、导向柱、活动板、l形出料管、连接软管、l形进料管、竖直支撑板、平移螺杆、滑柱、平移块、竖直套筒、竖直活动杆、防脱块和驱动组件,所述底板上方活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贯穿升降板的导向柱,
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竖直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贯穿升降板,且升降螺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电机和升降螺杆相互配合,可以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方设置有贴合板,所述贴合板的内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固定块的活动柱,且活动柱的端部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上活动设置有插销,所述底板上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与插销对应配合的插孔,所述活动柱外侧活动套设有弹簧,且弹簧处于固定块和贴合板之间,所述贴合板的内侧设置有振动电机,弹簧、贴合板和振动电机之间相互配合,可以使混凝土在受到振动后能够变得更加密实。
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水平设置有滑轨,所述活动板端侧设置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升降板可以带动滑块沿着滑轨滑动。
6、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套筒的下端设置有活动支撑块,所述平移块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贯穿活动支撑块的矩形滑杆,当防脱块向上移动到与竖直套筒接触的位置后,竖直套筒继续向上移动可以带动活动支撑块沿着矩形滑杆向上移动,从而增大向上移动的范围。
7、进一步的,所述平移螺杆的外端端部设置有转盘,转盘起到方便转动平移螺杆的作用。
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底座与l形进料管固定连接,支撑底座起到支撑l形进料管的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刹车移动轮,刹车移动轮起到方便移动的作用。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经过实际应用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技术利用升降螺杆和升降板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升降螺杆转动,升降螺杆通过升降板带动滑轨向上移动,滑轨通过滑块带动活动板向上移动,活动板带动l形出料管向上移动到与柔性充填袋的进料口高度相同的高度,利用平移螺杆、竖直套筒和竖直活动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使l形出料管伸入到柔性充填袋的进料口内部,外部的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进行输送,使混凝土依次经过l形进料管、连接软管和l形出料管进入到柔性充填袋内部,不需要工人抱着输送混凝土的出料管,还不需要工人上到高处,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危险性。
12、2、本技术利用弹簧、贴合板和振动电机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插销向上移动,直至插销从插孔中脱出,贴合板在弹簧作用力的情况下向着柔性充填袋移动,直至贴合板与柔性充填袋接触,弹簧的作用力会使贴合板紧贴在柔性充填袋上,但不会使贴合板过度挤压柔性充填袋,振动电机工作,振动电机产生振动带动贴合板振动,由于贴合板与柔性充填袋接触,贴合板将振动传递给柔性充填袋,柔性充填袋将振动传递给混凝土,使混凝土受到振动后可以排出内部的空气变得更加密实,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增强混凝土的支撑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升降板(5)、导向柱(6)、活动板(9)、L形出料管(10)、连接软管(11)、L形进料管(12)、竖直支撑板(14)、平移螺杆(16)、滑柱(17)、平移块(18)、竖直套筒(19)、竖直活动杆(20)、防脱块(31)和驱动组件,所述底板(1)上方活动设置有升降板(5),所述底板(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贯穿升降板(5)的导向柱(6),所述升降板(5)下方活动设置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侧面贯穿设置有L形出料管(10),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L形进料管(12),所述L形进料管(12)的出料口通过连接软管(11)与L形出料管(10)的进料口连接相通,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应配合的竖直支撑板(14),两个竖直支撑板(14)之间活动设置有平移块(18),所述竖直支撑板(14)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水平的平移螺杆(16),所述平移螺杆(16)贯穿平移块(18),且平移螺杆(16)与平移块(18)螺纹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板(14)内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平移块(18)的滑柱(17),所述平移块(18)的侧面活动设置有竖直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端部竖直设置有升降螺杆(4),所述升降螺杆(4)贯穿升降板(5),且升降螺杆(4)与升降板(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侧方设置有贴合板(24),所述贴合板(24)的内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固定块(21)的活动柱(22),且活动柱(22)的端部设置有端块(26),所述端块(26)上活动设置有插销(27),所述底板(1)上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有与插销(27)对应配合的插孔(28),所述活动柱(22)外侧活动套设有弹簧(23),且弹簧(23)处于固定块(21)和贴合板(24)之间,所述贴合板(24)的内侧设置有振动电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5)的下表面水平设置有滑轨(7),所述活动板(9)端侧设置有与滑轨(7)滑动连接的滑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套筒(19)的下端设置有活动支撑块(29),所述平移块(18)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贯穿活动支撑块(29)的矩形滑杆(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螺杆(16)的外端端部设置有转盘(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底座(13)与L形进料管(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刹车移动轮(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升降板(5)、导向柱(6)、活动板(9)、l形出料管(10)、连接软管(11)、l形进料管(12)、竖直支撑板(14)、平移螺杆(16)、滑柱(17)、平移块(18)、竖直套筒(19)、竖直活动杆(20)、防脱块(31)和驱动组件,所述底板(1)上方活动设置有升降板(5),所述底板(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贯穿升降板(5)的导向柱(6),所述升降板(5)下方活动设置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侧面贯穿设置有l形出料管(10),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l形进料管(12),所述l形进料管(12)的出料口通过连接软管(11)与l形出料管(10)的进料口连接相通,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对应配合的竖直支撑板(14),两个竖直支撑板(14)之间活动设置有平移块(18),所述竖直支撑板(14)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水平的平移螺杆(16),所述平移螺杆(16)贯穿平移块(18),且平移螺杆(16)与平移块(18)螺纹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板(14)内侧水平设置有贯穿平移块(18)的滑柱(17),所述平移块(18)的侧面活动设置有竖直套筒(19),所述竖直套筒(19)内部活动设置有防脱块(31),且防脱块(31)上设置有贯穿竖直套筒(19)上端的竖直活动杆(20),所述竖直活动杆(20)的上端端部与活动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与升降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端部竖...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