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和包含其的燃气灶,该供气组件包括喷嘴和引射管,在喷嘴的外侧表面上包括有平滑段和第一螺纹,沿燃气流动的方向,平滑段与第一螺纹依次形成在喷嘴的表面,喷嘴在平滑段处的直径小于第一螺纹的齿根直径,引射管上具有用于容纳喷嘴的引射管孔,在引射管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平滑段的长度大于第二螺纹的长度,喷嘴穿设在引射管孔内,并且喷嘴的平滑段处于引射管的第二螺纹处。在喷嘴拧入引射管内部后,平滑段能够处于第二螺纹处,喷嘴与引射管连接,不会脱落,并且喷嘴在引射管孔内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能对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进行一定的偏差容纳,避免混气室超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1、在组装燃气灶具时,铜气管的一端为喇叭口,连接阀体的喷嘴球头,通过螺母紧固避免漏气。而铜气管另一端为喷嘴,喷嘴与引射管之间同样通过螺母连接,引射管与基座之间使用螺钉、密封胶连接,最终基座通过炉头螺钉固定在底盘上。而铜气管作为两处喷嘴的连接部件,其形位尺寸较关键。实际上,当铜气管一端与阀体喷嘴固定后,其另一端的喷嘴往往无法与引射管完全对齐(同轴度或贴合距离无法保证)。这种情况下,几处螺母、螺纹、螺钉强行固定后,铜气管会对喷嘴形成一定扭矩,该扭矩只能依靠整机系统的零部件形变来抵消,最终体现在底盘上,底盘底面因此产生变形,导致燃烧器通常向内倾斜。
2、部分燃烧器设计时混气室与基座会作为两个独立的配件,组装完成后混气室与盛液盘之间会有一定间隙。该间隙要求:(1)大于0.1mm,若间隙过小如达到0mm,则可能混气室已经与盛液盘之间干涉,被盛液盘顶起,混气室与基座之间则有漏气风险;(2)小于1.5mm。此处间隙过大则影响灶具精致度,影响外观。
3、综上,铜气管无法完全与两处喷嘴对齐,自身制造公差及两处喷嘴的形位公差导致固定后必然有扭力作用,偏差越大、扭力越大,对应的底盘变形程度越大,而基座随底盘底面变形而产生的倾斜越大,混气室与基座螺钉固定后随之倾斜。而盛液盘与面板平行、面板与底盘裙边搭配,可看作平行面。因此,当底盘变形后,混气室与盛液盘间隙会趋向极限,甚至超差,从而产生混气室间隙超差等问题,不仅影响灶具的美观度,还会产生漏气的问题。p>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喷嘴无法与引射管完全对齐从而导致混气室超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包括有喷嘴和引射管,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包括平滑段和第一螺纹,沿燃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平滑段和所述第一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的表面,所述喷嘴在所述平滑段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的齿根直径;
4、所述引射管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喷嘴的引射管孔,在所述引射管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平滑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长度,所述喷嘴穿设于所述引射管孔内,且所述喷嘴的所述平滑段处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处。
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嘴上设置平滑段和第一螺纹,第一螺纹与引射管上的第二螺纹相匹配,平滑段的直径小于引第一螺纹的齿根直径,当开始旋拧喷嘴时,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逐渐啮合,随着喷嘴不断深入引射管孔,第一螺纹落入引射管内部,平滑段就处在第二螺纹处。由于平滑段的直径小于引射管孔的直径,平滑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长度,喷嘴与引射管之间不再是紧配合的关系,而是喷嘴能够在引射管孔内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在传统的方案中,喷嘴与引射管之间通过螺纹紧配合时,组装过程中旋拧铜气管工序中所产生的应力会通过引射管传递到底盘最终导致底盘变形。而在本技术方案中喷嘴在引射管孔内具有一定移动自由度的情况下,这个移动自由度将组装过程中旋拧铜气管工序中所产生的应力进行了一定的偏差容纳,进而减小通过引射管传递到基座的内应力,减小底盘的变形量,最终避免混气室间隙超差。同时,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对喷嘴和引射管孔的连接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喷嘴脱离引射管。由于喷嘴的末端是第一螺纹,引射管内壁是与第一螺纹啮合的第二螺纹,在第一螺纹落入引射管内部之后,必须通过反向旋拧喷嘴多圈才能使喷嘴脱离引射管,而在喷嘴与引射管安装后所产生的内应力不会使喷嘴旋转多圈,因此,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保证喷嘴不会脱离引射管。
6、较佳地,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半径与所述平滑段的半径的差为d,d≤0.2mm。
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d的范围设置为≤0.2mm,避免平滑段与引射管之间的同轴度出现较大偏差,当d≤0.2mm时,喷嘴与引射管的同轴度在较佳范围内。
8、较佳地,所述喷嘴的靠近所述引射管的末端具有倒角。
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嘴靠近引射管的末端设置倒角,在喷嘴与引射管安装时引导喷嘴对准引射管孔,倒角对喷嘴与引射管的连接具有导向作用。
10、较佳地,所述喷嘴还包括有限位结构,沿燃气流动的方向,所述限位结构、所述平滑段和所述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喷嘴沿燃气流动的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1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嘴上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限制限位朝燃气流动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也就是限制喷嘴往引射管内部滑行的自由度,防止因喷嘴伸入引射管内部的长度过长而降低引射管的引射效果。
12、较佳地,所述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直径。
1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嘴上设置直径大于等于引射管孔的直径的环状结构,相比其他方式的限位结构,比如在喷嘴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环状结构的限位效果更好。
14、较佳地,所述喷嘴还包括有形成在喷嘴外侧表面的六边形结构,所述六边形结构用于供扳手连接以固定所述喷嘴和供气管,所述限位结构为从所述平滑段延伸至所述六边形结构处的柱状结构。
1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平滑段和六边形结构之间设置外径大于引射管孔的柱状结构对喷嘴进行轴向限位,不仅使得限位结构的限位效果更好,也更方便后续其他零件的安装。
16、较佳地,所述灶具还包括有弹性件和风门板,所述风门板与所述引射管的管口贴合,所述喷嘴和所述风门板夹紧所述弹性件。
1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嘴上套设弹性件,弹性件对喷嘴和调风板具有弹力作用,使得调风板能够固定在引射管的管口处。
18、较佳地,所述喷嘴还包括有形成在喷嘴外侧表面的六边形结构,所述六边形结构用于供扳手连接以固定所述喷嘴和供气管,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六边形结构抵接。
1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弹性件抵接在用于供扳手连接以固定喷嘴和供气管的六边形结构上,使得六边形结构同时具有供扳手连接和抵接弹性件的功能,实现一个部件具有双重功能的效果,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20、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喷嘴上。
21、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含如上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
2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燃气灶中使用如上所述的供气组件,在供气管与喷嘴连接之后,喷嘴在引射管孔内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能够对供气管和喷嘴在组装时所产生的应力进行一定的偏差容纳,进而减小引射管传递到基座的内应力,减少基座的变形量,避免混气室超差。
23、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喷嘴上设置平滑段和第一螺纹,第一螺纹与引射管上的第二螺纹相匹配,平滑段的直径小于引射管孔,当开始旋拧喷嘴时,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逐渐啮合,随着喷嘴不断深入引射管孔,第一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包括有喷嘴和引射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包括平滑段和第一螺纹,沿燃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平滑段和所述第一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的表面,所述喷嘴在所述平滑段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的齿根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半径与所述平滑段的半径的差为D,D≤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靠近所述引射管的末端具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有限位结构,沿燃气流动的方向,所述限位结构、所述平滑段和所述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喷嘴沿燃气流动的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有形成在喷嘴外侧表面的六边形结构,所述六边形结构用于供扳手连接以固定所述喷嘴和供气管,所述限位结构为从所述平滑段延伸至所述六边形结构处的柱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还包括有弹性件和风门板,所述风门板与所述引射管的管口贴合,且所述喷嘴和所述风门板夹紧所述弹性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有形成在喷嘴外侧表面的六边形结构,所述六边形结构用于供扳手连接以固定所述喷嘴和供气管,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六边形结构抵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喷嘴上。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包括有喷嘴和引射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包括平滑段和第一螺纹,沿燃气的流动方向,所述平滑段和所述第一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的表面,所述喷嘴在所述平滑段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的齿根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的齿顶半径与所述平滑段的半径的差为d,d≤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靠近所述引射管的末端具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有限位结构,沿燃气流动的方向,所述限位结构、所述平滑段和所述螺纹依次形成在所述喷嘴上,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喷嘴沿燃气流动的方向运动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的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喷嘴的外侧表面上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外径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林辉,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