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集管组件及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集管组件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990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0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管组件及换热器,其中,集管组件包括第一管、第一接口、第二管和至少一个第一板,第一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第一管包括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沿第一管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端位于第一子管段;第一接口与第一子管段连通;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管段的管腔内,第一板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能够连通第一板两侧的第一子管段的管腔;第二管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端和第一板之间,第二开口位于第二子管段,第二管连通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该集管组件能够提高分配效果,使得制冷剂分配得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具体涉及一种集管组件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特别是集流管竖直放置(扁管水平放置)的换热器,主要是依靠设置多个回路来尽量满足整个换热器有效缓热面的分配均匀性,但是在每个独立回路中,由于制冷剂气体和液体的密度不一致,制冷剂的气液分离会使得回路中沿重力方向,靠近集流管下部的扁管中的液相制冷剂较多,气相制冷剂较少,靠近集流管上部的扁管中的气相制冷剂较多,液相制冷剂较少,即单个独立回路中上下多个扁管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不能均匀分配。扁管中的液相制冷剂流经量较少,会使得换热器在该部分区域的换热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管组件,该集管组件能够提高分配效果,使得制冷剂的分配更均匀。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集管组件,具体包括:

3、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子管段和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子管段;

4、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子管段连通;

5、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管腔内,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板两侧的所述第一子管段的管腔;

6、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板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

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8、本申请实施例的集管组件中,制冷剂从第一接口进入第一子管段后,气态制冷剂会带动液态制冷剂向上流动,在经过第一板的第一通道时,由于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一子管段的流通截面积,因此制冷剂会发生喷射现象,从而使得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发生混合,第一板也能阻挡一部分气态制冷剂的上升以及液态制冷剂的下沉,减少制冷剂在重力影响下的气液分离,从而提高分配的均匀性;另外,在第一子管段中未及时分配并聚集的制冷剂会通过第二管引入第二子管段中,从而减小制冷剂的聚集,提高第一子管段中制冷剂分布的均匀性。

9、另外,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集管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子管段的长度为l2,则l1和l2满足:0.5 ≤ l1/(l1+ l2)≤0.9。第一子管段的长度与第二子管段的长度比值介于这个区间时,可以避免第一子管段或第二子管段长度太长导致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现象,制冷剂的分配效果更好。

11、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一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和/或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管壁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一孔和/或间隙的方式使得制冷剂发生喷射现象,从而提高整体的分配效果。

12、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板的数量为n个,n≥3,沿第一方向上,定义第一个所述第一板为第一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s1,第n个所述第一板为第n子板,所述第n子板的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sn,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n子板之间具有第m子板,所述第m子板的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sm,则:s1>sm>sn。在第一板的数量为多个时,由于气液两相态制冷剂的重力关系,流经各第一板的制冷剂会有阻力损失,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的流速会越来越低,因此,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减小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可以保证制冷剂的流速,从而提高分配效率。

13、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的两侧;

14、所述第一板的数量为n个,n≥3,沿第一方向上,定义第一个所述第一板为第一子板,第n个所述第一板为第n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n子板之间具有第m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到所述第二板的最短距离为l3,所述第m子板与相邻所述第一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m,所述第n子板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n,则:l3≤lm≤ln。同理,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增加相邻两个第一板之间的间距可以保证制冷剂的流速,从而提高分配效率。

15、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的流通截面积为s4,所述s4与所述sn之间满足:1/10≤ sn/ s4<1/4。在第n子板的第一通道的流通截面积过小或过大时,通过第n子板的制冷剂流量会减小或增多,影响整体的分配效果,因此设置合适比例的流通截面积可以使得制冷剂在整个第一子管段内的流通更顺畅,从而提高分配效果。

16、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定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子管段的一个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的投影错位。错位布置的相邻两个第一通道可以对制冷剂起到交替阻挡作用,增加制冷剂在相邻两个第一通道之间停留的时间,从而更好的达到边流动边分配的效果,提高分配的均匀性。

17、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管还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或所述第一连接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外,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第一连接段可以设置于第一管的管腔内或设置于第一管外,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和不同的安装需求。

18、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管的管腔内,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管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子管段的管壁。

19、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包括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管壁,所述第二孔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第一连接段上的第二孔可以使得一部分制冷剂从第二孔进入第一连接段,然后再进入第二子管段中,由于第二孔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从第一开口进入第二子管段的制冷剂中,汽态制冷剂的比例高于液态制冷剂的比例,而从第二孔进入的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的比例高于汽态制冷剂的比例,从而均衡进入到第二子管段中制冷剂的气液比例,提高第二子管段中气液分配的均匀性。

20、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第三管,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所述第三管包括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子管段,所述第三开口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一接口的距离。第三管的作用与上文中第二孔的作用类似,可以提高第二子管段中气液分配的均匀性。

21、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还包括第三子管段,所述第三子管段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三子管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子管段远离所述第一子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三子管段与所述第一子管段连通。可以将第一子管段中沉积的制冷剂引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子管段(13)的长度为L2,则L1和L2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1)包括第一孔(311),所述第一孔(3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板(3),所述第一孔(3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和/或所述第一通道(3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3)与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管壁之间的间隙(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3)的数量为N个,N≥3,沿第一方向上,定义第一个所述第一板(3)为第一子板(32),所述第一子板(32)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1,第N个所述第一板(3)为第N子板(34),所述第N子板(34)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N,所述第一子板(32)和所述第N子板(34)之间具有第M子板(33),所述第M子板(33)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M,则:S1>SM>S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第二板(5),所述第二板(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管腔,所述第一子管段(12)和所述第二子管段(1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流通截面积为S4,所述S4与所述SN之间满足:1/10≤ SN/ S4<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一个面为第一面(6),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面(6)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31)的投影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4)还包括第一连接段(43),所述第一连接段(43)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管腔内,或所述第一连接段(4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1)外,所述第一连接段(43)连接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管腔内,所述第一板(3)与所述第二管(4)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管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包括第二孔(431),所述第二孔(4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的管壁,所述第二孔(431)到所述第一接口(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开口(41)到所述第一接口(2)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第三管(7),所述第三管(7)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12)和所述第二子管段(13),所述第三管(7)包括第三开口(71),所述第三开口(71)位于所述第一子管段(12),所述第三开口(71)到所述第一接口(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开口(41)到所述第一接口(2)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4-7或9-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还包括第三子管段(14),所述第三子管段(14)沿所述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三子管段(14)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1),或所述第二子管段(13)远离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一端,所述第三子管段(14)与所述第一子管段(12)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4)还包括第四开口(44)和第二连接段(45),所述四开口(44)位于所述第三子管段(14),所述第二连接段(45)连接所述第四开口(44)和所述第二管(4)的连接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三子管段(14)的长度为L4,则L1和L4满足:0.5 ≤ L1/(L1 + L4)≤ 0.9。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7或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腔,所述导流板(8)被配置为对第一接口(2)进入的至少部分流体进行导流。

1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翅片(94),所述翅片(94)沿所述第一集管(9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9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子管段(13)的长度为l2,则l1和l2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1)包括第一孔(311),所述第一孔(3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板(3),所述第一孔(3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和/或所述第一通道(3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3)与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管壁之间的间隙(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3)的数量为n个,n≥3,沿第一方向上,定义第一个所述第一板(3)为第一子板(32),所述第一子板(32)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1,第n个所述第一板(3)为第n子板(34),所述第n子板(34)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n,所述第一子板(32)和所述第n子板(34)之间具有第m子板(33),所述第m子板(33)的所述第一通道(31)的流通截面积为sm,则:s1>sm>s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组件还包括第二板(5),所述第二板(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管腔,所述第一子管段(12)和所述第二子管段(1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流通截面积为s4,所述s4与所述sn之间满足:1/10≤ sn/ s4<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子管段(12)的一个面为第一面(6),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面(6)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31)的投影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4)还包括第一连接段(43),所述第一连接段(43)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管腔内,或所述第一连接段(4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1)外,所述第一连接段(43)连接所述第一开口(41)和所述第二开口(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金俊峰田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