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动触点组件、触点部分及继电器。
技术介绍
1、中国文献cn113412528a公开一种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连接的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子连接的第二固定触点;第一可动接触片;与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片连接的绝缘部件;以及驱动装置,其包括绕线架、卷绕于所述绕线架的线圈,以及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绕线架并与所述绝缘部件连接的可动铁芯,可动铁芯通过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而移动,从而使所述可动接触片移动,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片和所述可动铁芯通过所述绝缘部件电绝缘。该技术方案中,触点装置包括有第一触点弹簧和第二触点弹簧。第一触点弹簧配置在第一可动接触片与第一支承部之间。第一触点弹簧配置在第一支承孔内。绝缘部件包括第一弹簧支承部。第一弹簧支承部向第一支承孔内突出。第一触点弹簧由第一弹簧支承部支承。在第一可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接触且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第一触点弹簧将第一可动接触片朝向第一固定端子及第二固定端子按压。第二触点弹簧配置在第二可动接触片与第二支承部之间。第二触点弹簧配置在第二支承孔内。绝缘部件包括第二弹簧支承部。第二弹簧支承部向第二支承孔内突出。第二触点弹簧被第二弹簧支承部支承。在第三可动触点与第三固定触点接触且第四可动触点与第四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第二触点弹簧将第二可动接触片朝向第一固定端子及第二固定端子按压。该技术方案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触点组件,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继电器的各可动触片与对应固定端子之间的闭合、分断切换动作不够平衡稳定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动触点组件,包括用于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绝缘连接的基板和至少两个与基板相对设置的动触片,每一动触片上均连接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每一动触片与基板之间均通过若干用于使动触片能够平行地相对基板往复移动的导柱进行活动连接,且每一动触片与基板之间均设有用于使动触片相对基板自动复位的动触片复位弹簧。
4、进一步,至少在动触片的左右两端处与基板之间设置一导柱。
5、进一步,导柱的上端与动触片固定连接,导柱的下端与基板活动穿套连接。
6、进一步,动触片复位弹簧套设在导柱上,且动触片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动触片上,另一端抵压在基板上。
7、进一步,基板上连接有一绝缘推块,基板通过绝缘推块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使当动铁芯动作时,通过绝缘推块推动基板进而由基板带动各动触片同步动作。
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点部分,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和与该动触点组件适配的静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和至少两静触点对,静触点对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并与动触片上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对应设置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当动触点组件与静触点组件接触时,两动触片上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上相对应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接触配合形成并联设置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9、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磁路部分及以上述的触点部分,磁路部分包括导磁部件、与导磁部件相配合的线圈架、活动地轴向穿设于线圈架中的动铁芯、绕设于线圈架上的线圈和与动铁芯相连接以使动铁芯自动复位的动铁芯复位件,动铁芯的上端与动触点组件的基板相连接以驱动基板动作进而控制触点部分闭合或分断。
10、进一步,导磁部件包括u形轭铁及连接于u形轭铁开口端处的轭铁板,u形轭铁和轭铁板组合形成框形结构,线圈架适配地容置于框形结构内,动铁芯的上端对应地穿出u形轭铁的闭合端并与动触点组件的基板相连接,动铁芯的下端对应地穿出轭铁板并与弹性抵压在轭铁板上的动铁芯复位件相连接。
11、进一步,动铁芯包括杆部和设于杆部下端的铁芯端帽;优选地,铁芯端帽可拆卸地连接于杆部下端,或铁芯端帽一体连接于杆部下端。
12、进一步,动铁芯复位件包括用于与杆部的下端端部或设于杆部下端的铁芯端帽相连接的主体部和至少两个对称地连接在主体部两侧并弹性抵压在轭铁板上的弹性折弯翼片,通过动铁芯复位件为动铁芯提供用于控制触点部分进行分断的复位力。
1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本技术所述的动触点组件、触点部分及继电器中,基板被配置为与动铁芯绝缘连接,同时,各动触片再通过若干导柱与基板活动连接而由动铁芯驱动,并且,每一动触片与基板之间均设有用于使动触片相对基板自动复位的动触片复位弹簧,如此设置,通过各导柱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相应的动触片能够平稳地相对基板进行上下往复平移,大大提高了各动触片的运动平衡稳定性,并保证其接触压力使可靠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磁路部分(9)的动铁芯(93)绝缘连接的基板(1)和至少两个与基板(1)相对设置的动触片(2),每一动触片(2)上均连接有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每一动触片(2)与基板(1)之间均通过若干用于使动触片(2)能够平行地相对基板(1)往复移动的导柱(3)进行活动连接,且每一动触片(2)与基板(1)之间均设有用于使动触片(2)相对基板(1)自动复位的动触片复位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动触片(2)的左右两端处与基板(1)之间设置一导柱(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柱(3)的上端与动触片(2)固定连接,导柱(3)的下端与基板(1)活动穿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动触片复位弹簧(4)套设在导柱(3)上,且动触片复位弹簧(4)的一端抵压在动触片(2)上,另一端抵压在基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基板(1)上连接有一绝缘推块(5),基板(1)通过绝缘推块
6.一种触点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和与该动触点组件适配的静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和至少两静触点对,静触点对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上并与动触片(2)上的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对应设置的第一静触点(61)和第二静触点(71),当动触点组件与静触点组件接触时,两动触片(2)上的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分别与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上相对应的第一静触点(61)和第二静触点(71)接触配合形成并联设置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7.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8)、设于壳体(8)内的磁路部分(9)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点部分,磁路部分(9)包括导磁部件(91)、与导磁部件(91)相配合的线圈架(92)、活动地轴向穿设于线圈架(92)中的动铁芯(93)、绕设于线圈架(92)上的线圈(94)和与动铁芯(93)相连接以使动铁芯(93)自动复位的动铁芯复位件(95),动铁芯(93)的上端与动触点组件的基板(1)相连接以驱动基板(1)动作进而控制触点部分闭合或分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导磁部件(91)包括U形轭铁(911)及连接于U形轭铁(911)开口端处的轭铁板(912),U形轭铁(911)和轭铁板(912)组合形成框形结构,线圈架(92)适配地容置于框形结构内,动铁芯(93)的上端对应地穿出U形轭铁(911)的闭合端并与动触点组件的基板(1)相连接,动铁芯(93)的下端对应地穿出轭铁板(912)并与弹性抵压在轭铁板(912)上的动铁芯复位件(95)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动铁芯(93)包括杆部(931)和设于杆部(931)下端的铁芯端帽(9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铁芯端帽(932)可拆卸地连接于杆部(931)下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铁芯端帽(932)一体连接于杆部(931)下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动铁芯复位件(95)包括用于与杆部(931)的下端端部或铁芯端帽(932)相连接的主体部(951)和至少两个对称地连接在主体部(951)两侧并弹性抵压在轭铁板(912)上的弹性折弯翼片(952),通过动铁芯复位件(95)为动铁芯(93)提供用于控制触点部分进行分断的复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磁路部分(9)的动铁芯(93)绝缘连接的基板(1)和至少两个与基板(1)相对设置的动触片(2),每一动触片(2)上均连接有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每一动触片(2)与基板(1)之间均通过若干用于使动触片(2)能够平行地相对基板(1)往复移动的导柱(3)进行活动连接,且每一动触片(2)与基板(1)之间均设有用于使动触片(2)相对基板(1)自动复位的动触片复位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动触片(2)的左右两端处与基板(1)之间设置一导柱(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柱(3)的上端与动触片(2)固定连接,导柱(3)的下端与基板(1)活动穿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动触片复位弹簧(4)套设在导柱(3)上,且动触片复位弹簧(4)的一端抵压在动触片(2)上,另一端抵压在基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基板(1)上连接有一绝缘推块(5),基板(1)通过绝缘推块(5)与磁路部分(9)的动铁芯(93)相连接,使当动铁芯(93)动作时,通过绝缘推块(5)推动基板(1)进而由基板(1)带动各动触片(2)同步动作。
6.一种触点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和与该动触点组件适配的静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和至少两静触点对,静触点对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上并与动触片(2)上的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对应设置的第一静触点(61)和第二静触点(71),当动触点组件与静触点组件接触时,两动触片(2)上的第一动触点(21)和第二动触点(22)分别与第一静触片(6)和第二静触片(7)上相对应的第一静触点(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飞飞,谭忠华,朱艺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