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测试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1、系留无人机以其优秀的续航特性,适合执行长期间留空的通信中继、侦察监视等任务,系留电缆可为系留无人机提供电力供应,保证其续航,同时进行信息传输。但系留缆绳作为无人机的负载,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能。对系留缆绳与无人机之间的动态特性研究可为系留无人机系统的稳定提供技术支撑。
2、系留缆绳在系留无人机实际飞行过程中大多处于动态响应状态,无人机-缆绳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计算难度大。且缆绳作为柔性物体,传统的位移、速度等传感器等相对造成测量不准。
3、因此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能够对无人机-缆绳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计算,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
2、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用于动态测量系统,动态测量系统包括两个相机和动平台,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包括:设置背景墙并在背景墙上设置编码点;获取测量范围并确定两个相机的间距;调整相机的参数以获得清晰成像;根据编码点对相机进行标定;在柔性缆绳上设置标记物;固定柔性缆绳一端并将柔性缆绳的另一端连接至动平台;动平台上下移动;相机采集标记物数据;记录预设周期数的数据后动态测量系统停止。
3、进一步地,背景墙上设置的编码点不少于5个。
4、进一步地,两个相机之间的距离为测量距离,测量距离为11米。
5、进一步地,相机的相机参数包括测量幅面、焦距和光圈。
6、进一步地,相机的标定包括内参标定和外参数标定。
7、进一步地,标记物的厚度小于0.1mm。
8、进一步地,柔性缆绳固定的方式确保标记物正对动态测量系统。
9、进一步地,动平台的上下往复运动是周期性的。
10、进一步地,预设周期数至少为三个周期。
11、进一步地,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还包括使用软件系统进行测量采集、存储和数据分析。
12、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可采用是三维动态测量系统,在缆绳上设置标记点,使用光学测量方法测量离散标记点的运动特性,动过标记点的运动特性拟合缆绳整体的运动特性。三维动态测量系统,系统包含相机、镜头、光源、控制系统、支撑系统、远距离传输、工作站、标定尺,标记点等硬件部分和数据处理等软件部分。该系统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及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通过追踪物体表面靶标点,实现运动过程中物体表面关键点的三维坐标、位移动态测量。此方法标记点可采用带特殊图案的纸标签,重量轻,安装方便,不影响被测量对象的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动态测量系统,所述动态测量系统包括两个相机和动平台,所述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墙上设置的编码点不少于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相机之间的距离为测量距离,所述测量距离为11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相机参数包括测量幅面、焦距和光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标定包括内参标定和外参数标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物的厚度小于0.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缆绳固定的方式确保所述标记物正对所述动态测量系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的上下往复运动是周期性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软件系统进行测量采集、存储和数据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动态测量系统,所述动态测量系统包括两个相机和动平台,所述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墙上设置的编码点不少于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相机之间的距离为测量距离,所述测量距离为11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相机参数包括测量幅面、焦距和光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动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的标定包括内参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雪剑,董方晨,李东宸,苏润丛,田佳旺,黄智,刘恩昊,管子懿,朱书豪,李炯,刘佳,骈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