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围挡,具体涉及一种抗风防尘隔音围挡。
技术介绍
1、现有建筑施工现场铺装隔音围挡时,通常使用混凝土固定和焊接固定方法,这些方法存在拆卸回收时需要对隔音屏破坏性拆除,在拆卸过程中易使围挡受到损坏,不利于回收和后续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防尘隔音围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施工现场铺装隔音围挡在拆卸过程中易受到损坏,不利于回收和后续重复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包括隔音屏、若干钢底板、若干立柱以及若干螺栓;若干所述钢底板相互间隔并排设置,并且所述钢底板能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立柱竖直连接于所述钢底板上,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均具有朝向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隔音屏,所述隔音屏的相对两侧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凹槽内。
4、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屏包括吸声板、隔音板以及隔音棉,所述吸声板与隔音板相对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设置于所述吸声板与所述隔音板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上具有吸声孔。
6、进一步地,所述隔音板为镀锌板。
7、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为化学螺栓。
8、进一步地,所述钢底板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设所述通孔。
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第三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焊接于所述钢底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钢底板之间及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钢底板之间均焊接有钢斜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之远离所述第三立板的一侧及所述第二立板之远离所述第三立板的一侧均通过l型钢与所述钢底板固定连接。
13、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4、本技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将若干钢底板相互间隔的并排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基础上,立柱竖直连接固定于钢底板上,在立柱沿钢底板的并排方向上的两侧具有凹槽,通过将隔音屏的相对两侧可拆卸地插置于该凹槽内,从而能够利用立柱和钢底板共同对隔音屏进行固定,形成一个防尘隔音的围挡,并能够方便地将隔音屏从立柱上拆卸回收以及后续重复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屏、若干钢底板、若干立柱以及若干螺栓;若干所述钢底板相互间隔并排设置,并且所述钢底板能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立柱竖直连接于所述钢底板上,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均具有朝向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隔音屏,所述隔音屏的相对两侧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屏包括吸声板、隔音板以及隔音棉,所述吸声板与隔音板相对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设置于所述吸声板与所述隔音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板上具有吸声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为镀锌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化学螺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底板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设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之远离所述第三立板的一侧及所述第二立板之远离所述第三立板的一侧均通过L型钢与所述钢底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音屏、若干钢底板、若干立柱以及若干螺栓;若干所述钢底板相互间隔并排设置,并且所述钢底板能通过所述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立柱竖直连接于所述钢底板上,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均具有朝向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隔音屏,所述隔音屏的相对两侧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屏包括吸声板、隔音板以及隔音棉,所述吸声板与隔音板相对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设置于所述吸声板与所述隔音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尘隔音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山强,胡胜强,田松,刘俐,曹晶,周威,杨瑞程,廉敏,曹志远,付家城,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