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制造的,特别涉及一种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锂电池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锂电池的生产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加强对电池的生产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在输送电池过程中,因输送组件间距过大速度过快,导致检测组件对电池的拍照检测结果不够清晰,并且现有技术是不带变距机构,直接通过机构的料轮啮合传递电池,因此无法对输送组件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本组件主要针对电池托杯间距问题进行改进。
2、在现有技术专利中(专利号:cn114516449a),涉及一种同步变距输送装置,在该专利中通过调节动力源的输出,让第一传动带的移送速度与第二传动带的移送速度保持一定的速度差,这样相邻两个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的距离就会发生等距变化,变化后的泡罩间距就与后道进料格栅输送装置的间距要求相符;当托盘上的物料被取走之后,传动带反向移动,让滑座快速回位,等待下次接料,如此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
2、所述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包括一端面检测驱动组件,所述端面检测驱动组件包含一水平延伸的驱动轴,定义驱动轴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驱动轴中部设有一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上套设有一同步轮带,同步轮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套和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轴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上分别套设有一个避位凸轮;定义两个避位凸轮靠近彼此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彼此的一侧为外侧;避位凸轮外侧通过避位凸轮止动环连
3、所述同步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套有一个内限位凸轮,两个内限位凸轮通过固定杆彼此连接固定,两个内限位凸轮上方设有一外限位凸轮机构;内限位凸轮与外限位凸轮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可容电池通过的中间通道,达成了对电池限位的效果;同步轮带上连接有数个电池托杯的电池托杯,所述电池托杯上设有可容纳电池的凹槽。侧拨叉可将外部电池拨入电池托杯的凹槽,并使电池随电池托杯的转动靠近驱动轴;当侧拨叉输送电池到驱动轴垂直上方时,侧拨叉在外限位凸轮机构的拨动下向外侧滑动,可使电池自行滑入下方的电池托杯中。
4、更具体的,所述外限位凸轮机构与内限位凸轮的间隙距离沿同步轮带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
5、本技术的工作步骤包括:
6、1.驱动轴转动,驱动同步轮转动带动电池托杯同步运动,固定在驱动轴上的直线导轨随之运行。
7、2.当滑动组件运行到外部料轮机构的啮合点时,固定在导轨连接块上的两侧的侧拨叉在凸轮的推动下向内侧运动一段距离,侧拨叉的内槽卡住电池的2端,电池与驱动轴形成了同步运动关系,此时电池还在内限位凸轮和外限位凸轮组件的共同约束下绕驱动轴转动,且转动半径逐渐缩小。
8、3.当电池运动到接近驱动轴垂直上方时,固定在导轨滑块上的两侧动态侧拨叉在内限位凸轮的推动下向外侧运动一段距离,电池的两端脱离侧拨叉的内槽,电池被同步带上的电池托杯接住并运输。
9、4.同步等距变距输送电池到电池托杯中,运行过程中外限位凸轮控制电池运动的范围和速度,输送结束后两侧动态侧拨叉向外同步等距变距复位。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凸轮、拨叉、导轨的组合机构实现了动态的物料连续变距,缩小了电池在端面检测段的间距,在同等节拍下降低了电池的移动速度,提高了电池拍照的清晰度,从而提升电池检测的精确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面检测驱动组件,所述端面检测驱动组件包含一水平延伸的驱动轴,定义驱动轴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驱动轴中部设有一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上套设有一同步轮带,同步轮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套和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轴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上分别套设有一个避位凸轮;定义两个避位凸轮靠近彼此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彼此的一侧为外侧;避位凸轮外侧通过避位凸轮止动环连接驱动轴,内侧设有侧拨叉机构,所述侧拨叉机构包含侧拨叉,所述侧拨叉通过导轨连接块可左右滑动的连接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所述驱动轴;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凸轮机构与内限位凸轮的间隙距离沿同步轮带的转动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电池同步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面检测驱动组件,所述端面检测驱动组件包含一水平延伸的驱动轴,定义驱动轴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驱动轴中部设有一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上套设有一同步轮带,同步轮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套和深沟球轴承;所述驱动轴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上分别套设有一个避位凸轮;定义两个避位凸轮靠近彼此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忠,何畅,余令令,曹骥,曹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