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及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1308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6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及水处理系统,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包括:主体;中心上提区,位于主体内,中心上提区与主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回水口;水力混合区,位于主体内且沿中心上提区的周向设置,水力混合区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通道、上升通道、内环下行区以及第二环形通道。本技术提供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使得污水与药剂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有利于提高混合效果,为后段的絮凝、沉淀分离做好的基础。相较于采用机械搅拌的混合器而言,无需额外设置水泵、旋转电机等搅拌部件,结构更简单,而且,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生物、化学措施,其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药剂用于调节ph、混凝、絮凝,因此需要混合器对水和药剂进行充分混合。现有混合器主要采用机械搅拌混合,通过水泵叶轮的旋转或由旋转电机带动搅拌桨旋转,以对水体进行搅拌,从而实现水和药剂的混合,但是由于需要设置水泵或旋转电机,因此采用机械搅拌的混合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为了提高搅拌效果往往需要加大水泵或旋转电机的功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采用机械搅拌的混合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为了提高搅拌效果往往需要加大水泵或旋转电机的功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而提供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斗;中心上提区,位于所述主体内,且位于所述排泥斗的上方,所述中心上提区与所述排泥斗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以形成回水口,所述中心上提区的进水口与外部的污水源相连通;水力混合区,位于所述主体内且沿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周向设置,所述水力混合区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通道、上升通道、内环下行区以及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通道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在所述上升通道的入口处汇聚;环形收水区,位于所述主体内且沿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收水区的出水口与主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内环下行区的出水口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所述环形收水区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通过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体进入所述第一环形通道中,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通道流出进入到所述上升通道中上升并进一步进入到所述内环下行区中下降,并进一步通过所述内环下行区的出水口流出形成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支路流出的水体进入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并进一步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流出的水体汇集后进入所述上升通道中;所述内环下行区内沿水体的流体方向上间隔交错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排泥管,一端与所述排泥斗相连通,另一端外伸至所述主体外,从所述中心上提区下落的泥沙经所述回水口落入所述排泥斗内并经所述排泥管排出所述主体外。

4、进一步地,所述内环下行区的出水口设置有反射板,以引导水体朝向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的进水口流动,以使得水体从向下流动转为向上流动。

5、进一步地,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还包括外部下行区与分流区;所述外部下行区位于所述主体内且沿所述水力混合区的周向设置,所述外部下行区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上提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分流区位于所述主体内且沿所述水力混合区的周向设置,所述分流区的进水口与所述外部下行区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分流区的出水口分为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支路与所述回水口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区适配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出水口的出水面逐渐减小。

7、进一步地,所述外部下行区的出水口的出水面逐渐减小。

8、进一步地,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还包括喷管以及进水管;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中心上提区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喷管相连通,另一端适于连接主体外部的水源,所述喷管使水体加速后送入所述中心上提区内。

9、进一步地,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升通道与所述内环下行区的交汇位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中心上提区。

10、进一步地,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还包括出水管,一端与所述环形收水区相连通,另一端经所述主体的侧壁外沿至所述主体的外部,用于排出所述环形收水区内的水体。

11、进一步地,该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还包括出水管,一端与所述环形收水区相连通,另一端经所述外部下行区向上延伸至所述主体的顶部并经所述主体的顶壁外沿至所述主体的外部,用于排出所述环形收水区内的水体。

1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

13、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本技术提供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沿水体的流动路径上在中心上提区与环形收水区之间设置了水力混合区,使水体在水力混合区内的上升通道与内环下行区两个通道中进行高速循环,使得污水与药剂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有利于提高混合效果,为后段的絮凝、沉淀分离做好的基础。相较于采用机械搅拌的混合器而言,无需额外设置水泵、旋转电机等搅拌部件,结构更简单,而且,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混合反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崭华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