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过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10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5
本申请涉及线缆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过油机,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油仓,上油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上油仓内部于线芯移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匀油盒,喷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喷头呈对称排布于线芯移动路径的两侧,匀油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机架于上油仓的下方设置有供油箱、抽液泵及真空泵,供油箱底部连通抽液泵的输入端,两个喷头连通抽液泵的输出端,通过抽液泵将供油箱中的硅油输入至喷头并从喷头输出至线芯,真空泵与匀油盒内部连通用于在匀油盒内部制造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本申请线芯上油效率高且上油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线缆加工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缆过油机


技术介绍

1、电缆线离型剂(又称硅油)是以silicon为主体,经特殊乳化反应精细研磨而成的高性能乳液离型剂,无毒无味无刺激性。利用离型剂代替传统的滑石粉,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源芯线和电线外皮粘连,便于电线脱皮,提高了电线电缆的绝缘效果,同时还能增长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

2、相关技术中,对线缆的芯线上油一般通过人工手持抹布进行上油,该方式生产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不利于电缆加工的自动化,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上油机,其结构为包括滚筒,滚筒内部装有若干浸泡过硅油的钢珠,滚筒通过驱动机构转动,线缆的线芯穿过滚筒内部并受牵引进行移动,滚筒内的钢珠通过转动与线芯接触实现线芯上油,该方式由于线芯通常由多股单线交叉缠绕形成,钢珠体积大较难接触到单线和单线之间的接触点,因此存在上油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手持抹布对线缆的线芯上油效率低及采用滚筒与滚珠配合对线缆的线芯自动上油存在上油不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过油机。

2、一种线缆过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油仓,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上油仓内部于线芯移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匀油盒,所述喷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喷头呈对称排布于线芯移动路径的两侧,所述匀油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机架于所述上油仓的下方设置有供油箱、抽液泵及真空泵,所述供油箱底部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两个所述喷头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抽液泵将所述供油箱中的硅油输入至所述喷头并从所述喷头输出至线芯,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用于在所述匀油盒内部制造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喷头将硅油喷撒至线芯上实现线芯上油效率较高,通过真空泵制造匀油盒内部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有利于使得硅油流向线芯上单线和单线的接触位置上,使得线芯布满硅油,上油较均匀。

4、优选的,所述上油仓底部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为硬质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贯穿至所述上油仓内部并与所述匀油盒连接支撑匀油盒且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将线芯滴落的硅油导出所述上油仓,所述第二连通管处于对位所述喷头喷撒位置上将所述喷头喷撒的硅油及线芯滴落至所述上油仓内的硅油导出所述上油仓,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与所述供油箱顶部连接并连通所述供油箱内部,所述供油箱内部设置有过滤盆用于过滤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导入的硅油。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通管将线芯于匀油盒内滴落的硅油导入供油箱,利用第二连通管将喷头喷撒的硅油及线芯滴落到上油仓内的硅油导入供油箱实现对硅油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通过过滤盆过滤使回收的硅油在循环时保持干净无异物,减少抽液泵因异物堵塞及减少线芯脏污的情况。

6、优选的,所述过滤盆包括盆体及均布于盆体底面的若干微形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微形孔阻挡异物并供硅油流通到供油箱底部实现对回收的硅油进行过滤。

8、优选的,所述机架于所述供油箱和所述上油仓之间设置有补油箱,所述补油箱底部设置连通其内部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供油箱连通且所述出油管内设置有电磁阀控制出油管出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油箱处于供油箱上方通过重力使得硅油流入到供油箱实现对供油箱进行补充硅油操作,减少使用人工频繁加油,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

10、优选的,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延长耳,两个所述延长耳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两个所述延长耳均为框体状用于承接线芯滴落的硅油且两个所述延长耳的底面均为向所述上油仓内部方向下倾设置,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壁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均分别处于对位在两个所述延长耳的底面位置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延长耳承接处于上油仓外部的线芯滴落的硅油有利于减少硅油滴落到地面上导致污染环境的情况,延长耳的设计便于缩短上油仓的长度,减少上油仓用料,降低成本。

12、本申请有益技术效果为:两个喷头将硅油喷撒至线芯上实现线芯上油,通过真空泵制造匀油盒内部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有利于使得硅油流向线芯上单线和单线的接触位置上,使得线芯布满硅油,上油较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油仓,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上油仓内部于线芯移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匀油盒,所述喷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喷头呈对称排布于线芯移动路径的两侧,所述匀油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机架于所述上油仓的下方设置有供油箱、抽液泵及真空泵,所述供油箱底部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两个所述喷头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抽液泵将所述供油箱中的硅油输入至所述喷头并从所述喷头输出至线芯,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用于在所述匀油盒内部制造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仓底部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为硬质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贯穿至所述上油仓内部并与所述匀油盒连接支撑匀油盒且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将线芯滴落的硅油导出所述上油仓,所述第二连通管处于对位所述喷头喷撒位置上将所述喷头喷撒的硅油及线芯滴落至所述上油仓内的硅油导出所述上油仓,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与所述供油箱顶部连接并连通所述供油箱内部,所述供油箱内部设置有过滤盆用于过滤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导入的硅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盆包括盆体及均布于盆体底面的若干微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于所述供油箱和所述上油仓之间设置有补油箱,所述补油箱底部设置连通其内部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供油箱连通且所述出油管内设置有电磁阀控制出油管出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延长耳,两个所述延长耳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两个所述延长耳均为框体状用于承接线芯滴落的硅油且两个所述延长耳的底面均为向所述上油仓内部方向下倾设置,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壁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均分别处于对位在两个所述延长耳的底面位置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油仓,所述上油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上油仓内部于线芯移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匀油盒,所述喷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喷头呈对称排布于线芯移动路径的两侧,所述匀油盒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孔供线芯移动穿入和穿出,所述机架于所述上油仓的下方设置有供油箱、抽液泵及真空泵,所述供油箱底部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两个所述喷头连通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抽液泵将所述供油箱中的硅油输入至所述喷头并从所述喷头输出至线芯,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用于在所述匀油盒内部制造负压环境使线芯上的硅油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过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仓底部设置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为硬质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贯穿至所述上油仓内部并与所述匀油盒连接支撑匀油盒且与所述匀油盒内部连通将线芯滴落的硅油导出所述上油仓,所述第二连通管处于对位所述喷头喷撒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泰硕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