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货物转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运输车。
技术介绍
1、现代工厂均进行自动化流水线改造,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轻人员劳动强度,特别是对危险性较高的工位进行机械自动化改造,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现有技术中,工厂自动化正常完成后,通常将成品通过传输通道传输到堆货区,并在堆货区设置智能堆货机器,智能堆货机器将货物整齐堆放到转运板上,智能堆货机器人完成堆货后,操作人员操作叉车将转运板插起,从而人工转移到库房,并在库房内进行运输分拣,其中人工用叉车接送货物完成,需要的叉车设备和叉车司机人员多,造成运输成本高,同时无法实现工厂自动化,且运输中易出现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平板运输车,可根据设定路线自动运行,同时满足不同高度转运位置的升降需求,且实现货物自动横向转移到转运位置,从而降低人员成本,提升人员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工厂自动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
3、底盘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框架、控制箱构件、电源构件和驱动构件,所述控制箱构件、所述电源构件和所述驱动构件均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电源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控制箱构件连接;
4、起升组件,所述起升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起升组件均与所述电源构件和所述控制箱构件配合;
5、顶板,所述起升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板配合,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起升组件顶起;
6、横移组件
7、传感组件,所述底盘组件和所述顶板均设置有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控制箱构件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构件包括第一控制箱和第二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第二控制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两端,所述电源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中心位置。
9、进一步的,平板运输车还包括跷板组件和防撞构件,所述防撞构件包括防撞框架和侧护板,所述防撞框架和所述侧护板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包括跷板、跷板限位件和跷板轴,所述跷板通过所述跷板轴与所述底盘框架连接,且所述跷板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限位件限制所述跷板,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跷板上,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舵轮、行走电机和转向电机。
10、进一步的,所述起升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第三升降机、第四升降机、升降电机、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第三转向器和传动轴,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第一控制箱体和所述电源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三升降机、所述第四升降机、所述第一转向器、所述第二转向器和所述第三转向器均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三升降机和所述第四升降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向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向器和所述第三转向器实现传动,所述第二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传动所述第一升降机和所述第三升降机,所述第三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传动所述第二升降机和所述第四升降机。
11、进一步的,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主传动构件、副传动构件、辅助传动构件、减速器、横移电机和张紧器,所述主传动构件和所述副传动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辅助传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中部,所述横移电机、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张紧器均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所述主传动构件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主传动构件、所述副传动构件和所述辅助传动构件上均设置有多条相互传动的运输链条,所述横移电机靠近所述辅助传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所述张紧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传动的链条上。
12、进一步的,所述传感组件包括避障构件、高度确定构件和位置确定构件,所述避障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位置确定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顶面上,所述高度确定构架设置在所述防撞框架上,所述避障构件、所述高度确定构件和所述位置确定构件均与所述控制箱构件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引导杆和多个引导套座,所述引导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四角上,所述引导套座的数量与所述引导杆的数量相同,所述引导套座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引导套座与所述引导杆相配合,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引导套座内。
14、进一步的,平板运输车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联动构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滑槽,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两侧,所述联动构件和所述滑槽均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联动构件包括夹持电机和齿轮,所述夹持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齿轮配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平板运输车,底盘组件内设置驱动构件,其驱动构件能主动运转并实现转向,同时设置用于顶起顶板的起升组件,保证顶板到达运输轨道,并通过设置横移组件将顶板上的货物横向转移到运输轨道上,并通过将驱动构件、起升组件和横移组件与传感组件连接,使得驱动构件、起升组件和横移组件自动工作,同时传感组件具有避障和位置确定,保障小车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构件包括第一控制箱和第二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第二控制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两端,所述电源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跷板组件和防撞构件,所述防撞构件包括防撞框架和侧护板,所述防撞框架和所述侧护板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包括跷板、跷板限位件和跷板轴,所述跷板通过所述跷板轴与所述底盘框架连接,且所述跷板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限位件限制所述跷板,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跷板上,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舵轮、行走电机和转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第三升降机、第四升降机、升降电机、第一转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主传动构件、副传动构件、辅助传动构件、减速器、横移电机和张紧器,所述主传动构件和所述副传动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辅助传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中部,所述横移电机、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张紧器均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所述主传动构件设置从动齿轮,所述主传动构件、所述副传动构件和所述辅助传动构件上均设置有多条相互传动的运输链条,所述横移电机靠近所述辅助传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所述张紧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传动的链条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避障构件、高度确定构件和位置确定构件,所述避障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位置确定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顶面上,所述高度确定构架设置在所述防撞框架上,所述避障构件、所述高度确定构件和所述位置确定构件均与所述控制箱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引导杆和多个引导套座,所述引导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四角上,所述引导套座的数量与所述引导杆的数量相同,所述引导套座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引导套座与所述引导杆相配合,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引导套座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联动构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滑槽,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两侧,所述联动构件和所述滑槽均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联动构件包括夹持电机和齿轮,所述夹持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齿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齿轮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构件包括第一控制箱和第二控制箱,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第二控制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两端,所述电源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跷板组件和防撞构件,所述防撞构件包括防撞框架和侧护板,所述防撞框架和所述侧护板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组件包括跷板、跷板限位件和跷板轴,所述跷板通过所述跷板轴与所述底盘框架连接,且所述跷板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跷板限位件限制所述跷板,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箱和所述电源构件之间的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跷板上,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舵轮、行走电机和转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第二升降机、第三升降机、第四升降机、升降电机、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第三转向器和传动轴,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第一控制箱体和所述电源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三升降机、所述第四升降机、所述第一转向器、所述第二转向器和所述第三转向器均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三升降机和所述第四升降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框架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向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向器和所述第三转向器实现传动,所述第二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传动所述第一升降机和所述第三升降机,所述第三转向器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传动所述第二升降机和所述第四升降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主传动构件、副传动构件、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张海栋,张相恕,
申请(专利权)人:英瑞克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