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包括一底材、一面材、一间隔材及至少一隔热材,面材设置于底材的上方,间隔材接合于底材与面材之间,间隔材与底材、面材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隔热材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藉此,可组成一复合隔热板结构,其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可承受机器所产生的压力,且热传导率较低,可使隔热及保温的效果大幅的改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合隔热板,尤指一种应用于机器,可改善隔热 效果,并具有适当承载力量的复合隔热板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的射出成型工艺中,特别是热塑性材料的射出成型工艺,通常需要于 热塑性塑料射出时将模具加热至较高温度,以改善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已知的射出机器(如橡胶射出机),在模具的两侧设有加热装置,该加热 装置可利用电热等方式加热模具,使模具内的材料得以维持一定温度。在加热 装置的另一侧则需设置适当的隔热板,以提供隔热及保温的效果,将加热装置 产生的热源与外部环境阻隔,除了可让模具(公、母模)保持所需的操作温度, 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外,亦可使热源集中于模具上,不会因高温而影响机器上 其它相关零组件或外部环境。已知的隔热板大都是以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纤维水泥板、纤维树脂板或 高密度硅酸钓板等。该隔热板为实心板体,虽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可承受 较大的承载力量,但该隔热板的抗压强度已远远的超过机器本身所产生的压 力,过高的抗压强度显得浪费,徒然造成成本的增加,且会导致隔热板重量较 重,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再者,虽然该隔热板是利用热传导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但由于其为实心 板体,热源仍会通过实心的隔热板传递至机器上其它相关零组件或外部环境, 其热传导率较高,隔热及保温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其具有足够的 抗压强度,可承受机器所产生的压力,且热传导率较低,可使隔热及保温的效果大幅的改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其可使制造成 本降低,且重量减轻,也可使运输成本降低。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包括 一底 材; 一面材,该面材设置于该底材的上方; 一间隔材,该间隔材接合于该底材 与该面材之间,该间隔材与底材、面材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隔热 材,该隔热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包括 一底材; 一面材,该面材 设置于该底材的上方;以及一间隔材,该间隔材接合于该底材与该面材之间, 该间隔材与底材、面材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复合隔热板结构装设于机 器上时,能将热源与外部环境阻隔,让模具的操作热源不会轻易散逸,除了可 让模具(公、母模)保持所需的操作温度,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外,亦可使热 源集中于模具上,不会因高温而影响机器上其它相关部位。本技术的复合隔热板结构釆用复合式的设计,由底材、面材及间隔材 构成,其抗压强度虽较实心隔热板低,但仍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可承受机器 所产生的压力,且容置空间可使复合隔热板结构形成空心体,热传导率较低, 可使隔热及保温的效果大幅的改善。本技术的复合隔热板结构形成空心体,可减少材料的使用,使制造成 本降低,且重量减轻,也可使运输成本有效的降低。本技术的容置空间内可设有隔热材,该隔热材可选用热传导系数较低 的材料,也可具有较佳的隔热及保温的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部件符号说明1 复合隔热板结构11 底材12 面材13 间隔材131容置空间 132外边肋 133补强肋 134固定肋 135固定孔14 隔热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1,包括有一底 材11、 一面材12、 一间隔材13及至少一隔热材14,其中该底材11、面材12 是以纤维水泥板、纤维树脂板、高密度硅酸钙板或钢板等材料制成,该间隔材 13是以纤维水泥板、纤维树脂板或高密度硅酸钩板等材料制成,亦即该底材 11、面材12及间隔材13为高密度及高抗压强度组件,具有高密度及高抗压强 度等特性,该底材ll、面材12及间隔材13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作, 底材ll、面材12及间隔材13的材料并不限制。该底材11呈板状体,其形状及尺寸(如长度、宽度及厚度)并不限定, 可依需要适当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材11呈方形板状体。该面材12呈板 状体,其形状及尺寸(如长度、宽度及厚度)并不限定,可依需要适当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该面材12呈与底材11相对应的方形板状体,该面材12设置于 该底材11的上方。该间隔材13设置于底材11与面材12之间,并利用黏接或机械等方式适当的接合间隔材13及底材11、面材12,但其接合方式并不限制。该些间隔材 13可将底材11与面材12予以间隔,该间隔材13上并形成有容置空间131, 该容置空间131位于底材11、面材12及间隔材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材13包含多数个呈长条状的外边肋132及补强肋 133,该些外边肋132设于底材11及面材12之间四周边缘处,该些外边肋132 形成一边框,使底材ll、面材12与外边肋132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该些补 强肋133设于底材11及面材12之间,该些补强肋133排列呈"十"字型,且 该些补强肋133位于该些外边肋132内部,但补强肋133排列的形状并不限制, 也可排列呈"米"字型或"井,,字型等各种形状。由于间隔材13是以外边肋 132及补强肋133组成,故可利用成型底材11及面材12等构件的余料制作,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但并不限制以此种方式制作间隔材13。该间隔材13为一对称式结构,以具有较佳的抗压强度,容置空间131形 成于该些补强肋133及该些外边肋132之间,该些补强肋133及该些外边肋 132需具有足够的面积,亦即容置空间131与补强肋133、外边肋132占有的 面积需适当的分配,容置空间131占有的面积不可过大,以使本技术的复 合隔热板结构1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可承受机器所产生的压力。本技术 的复合隔热板结构1四周边缘也可进一步利用耐高温及防水的密封材料(图 略)予以密封,使其具有更佳的密闭性。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多数个隔热材14,该些隔热材14填充设置于容置空间 131内,该些隔热材14可选用热传导系数较低的材料,且该些隔热材14是以 纤维棉毯等低导热材料制作,隔热材14的材料并不限制,可弹性地选用适合 操作环境的材料,隔热材14的热传导系数以低于底材11、面材12的热传导 系数为较佳,该隔热材14也可以空气取代;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 型的复合隔热板结构。请参阅图4及图5,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容置空间 131内设有多数个固定肋134,该些固定肋134设于底材11及面材12之间, 固定肋134的形状并不限制,可为方形、圓形或多边形等各种的形状,该些固 定肋134除了具有补强的作用,可增加本技术复合隔热板结构1的抗压强 度外,该些固定肋134及底材11、面材12上可供钻设有固定孔135,以便利位。本技术的复合隔热板结构1釆用复合式的设计,由底材11、面材12 及间隔材13构成,该复合隔热板结构1的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材; 一面材,该面材设置于该底材的上方; 一间隔材,该间隔材接合于该底材与该面材之间,该间隔材与底材、面材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 至少一隔热材,该隔热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杰,
申请(专利权)人:工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