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纹影仪刀口照相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纹影仪用于纹影试验,即用于观测透明介质内部密度变化的光学显示仪器。刀口是直接影响成像效果的重要组件,而刀口调节装置更是重中之重。刀口的作用就是在透镜焦点位置进行光学空间滤波,当光线远离刀口方向偏折时,纹影图像会变亮,当光线向着刀口方向偏折时,刀口会阻挡光线的传播,纹影图像会变暗,因此,纹影图像中的明暗程度与光线的偏折程度是对应的。而刀口的调节包括水平调节和垂直调节。刀口的水平调节就是使刀口置于透镜的焦点位置上,刀口的垂直调节包括选择刀口切割方向和调节刀口的进给量,刀口调节的目的是使得图像的纹影信息明显,提高纹影系统的灵敏度。
2、cn 206847555 u公开了一种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纹影仪、刀口装置、相机、控制器和成像物镜,纹影仪、刀口装置、成像物镜和相机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还包括步进电机,刀口装置包括刀口电机、刀口、丝杠导轨和刀口支座,丝杠导轨上垂直安装刀口支座,刀口支座的顶部垂直安装能够转动的刀口,刀口还连接刀口电机。该调节装置改手动调节为机械调节,更利于将刀口精确合理的调节到焦面所处位置。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对于刀口的转动结构和进给结构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2、在丝杠导轨的带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移动过程中会产生颤动,影响水平调节精度,不利于马上投入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利于刀口围绕光束改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底座、x向调节机构、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和径向进给机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x向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上方,x向调节机构上方固定有方形支撑框,所述方形支撑框中部支撑有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插入夹持空间内的环形转板、倒置于方形支撑框顶面的第一伺服电机、设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环形转板之间的传动结构,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设有与环形转板的中心孔对应的通光孔,所述环形转板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其中心孔同心的限位环,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相对面上设有与限位环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径向进给机构包括设于环形转板外周面上且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径向槽、插入径向槽中的刀杆、设于环形转板外缘的支板、固定于支板上的刀杆径向驱动结构,所述刀杆的内端固定有刀口,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定位柱,前、后定位柱与方形支撑框之间设有缓冲结构。
4、上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环形转板的外缘引出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覆盖范围,所述传动结构为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拨动轮,所述拨动轮的外周面与环形转板前端面或后端面紧密接触,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拨动轮旋转时,环形转板绕其中心线旋转。
5、上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前定位板的前端面中下方利用连接筋与方形支撑框的前端口连接固定,所述后定位板的后端面中下方利用连接筋与方形支撑框的后端口连接固定。
6、上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所述刀杆径向驱动结构包括固定于刀杆前、后端面上的齿条、支撑于支板上的前齿轮和后齿轮、与后齿轮的轮轴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连接于前、后齿轮的轮轴之间的同步带传动结构,所述前齿轮与刀杆前端面上的齿条啮合,所述后齿轮与刀杆后端面上的齿条啮合,所述刀杆外端固定有限位挡片。
7、上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前、后定位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方形支撑框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前、后连接耳,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连接于前连接耳与对应侧的前定位柱之间的前缓冲弹簧组件、连接于后连接耳与对应侧的后定位柱之间的后缓冲弹簧组件。
8、上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所述x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左直线模组和右直线模组、与左直线模组和右直线模组的滑块连接的水平联动板,所述方形支撑框固定于水平联动板上方。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上述x向调节机构及缓冲结构保证了方形支撑框的移动稳定性,避免方形支撑框在移动过程中出现颤动,从而保证刀口的位置精度高,使刀口快速调节到设定位置,即透镜焦点位置,增强调节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11、2、通过上述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有利于快速改变刀口相对光束的方位,通过上述径向进给机构有利于快速调节刀口相对光束的进给量,结构稳定性好,且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底座、X向调节机构、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和径向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上方,X向调节机构上方固定有方形支撑框,所述方形支撑框中部支撑有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插入夹持空间内的环形转板、倒置于方形支撑框顶面的第一伺服电机、设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环形转板之间的传动结构,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设有与环形转板的中心孔对应的通光孔,所述环形转板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其中心孔同心的限位环,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相对面上设有与限位环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径向进给机构包括设于环形转板外周面上且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径向槽、插入径向槽中的刀杆、设于环形转板外缘的支板、固定于支板上的刀杆径向驱动结构,所述刀杆的内端固定有刀口,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定位柱,前、后定位柱与方形支撑框之间设有缓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转板的外缘引出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覆盖范围,所述传动结构为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板的前端面中下方利用连接筋与方形支撑框的前端口连接固定,所述后定位板的后端面中下方利用连接筋与方形支撑框的后端口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径向驱动结构包括固定于刀杆前、后端面上的齿条、支撑于支板上的前齿轮和后齿轮、与后齿轮的轮轴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连接于前、后齿轮的轮轴之间的同步带传动结构,所述前齿轮与刀杆前端面上的齿条啮合,所述后齿轮与刀杆后端面上的齿条啮合,所述刀杆外端固定有限位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定位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方形支撑框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前、后连接耳,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连接于前连接耳与对应侧的前定位柱之间的前缓冲弹簧组件、连接于后连接耳与对应侧的后定位柱之间的后缓冲弹簧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左直线模组和右直线模组、与左直线模组和右直线模组的滑块连接的水平联动板,所述方形支撑框固定于水平联动板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包括底座、x向调节机构、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和径向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节机构固定于底座上方,x向调节机构上方固定有方形支撑框,所述方形支撑框中部支撑有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绕x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插入夹持空间内的环形转板、倒置于方形支撑框顶面的第一伺服电机、设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环形转板之间的传动结构,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设有与环形转板的中心孔对应的通光孔,所述环形转板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其中心孔同心的限位环,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相对面上设有与限位环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径向进给机构包括设于环形转板外周面上且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径向槽、插入径向槽中的刀杆、设于环形转板外缘的支板、固定于支板上的刀杆径向驱动结构,所述刀杆的内端固定有刀口,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定位柱,前、后定位柱与方形支撑框之间设有缓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影仪刀口的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转板的外缘引出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覆盖范围,所述传动结构为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拨动轮,所述拨动轮的外周面与环形转板前端面或后端面紧密接触,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拨动轮旋转时,环形转板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紫龙,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航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