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定子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1、随着对电机性能需求的增高,电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且功率密度大,效率高。但是,也同样存在发热量大及散热性能低的问题。
2、以轴向磁通永磁电机为例,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会要求更高的槽满率,这就导致了定子冷却液难以在槽内流通对槽内的绕组进行冷却,尤其是多股圆线并绕方式,槽内线相互交错,间隙较小,冷却液难以流通,影响散热效果。
3、因此,如何提高散热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结构,以提高散热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定子结构,包括:
4、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面具有定子齿;
5、绕组,所述绕组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齿上;
6、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所述定子铁芯的环形槽,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面朝向所述环形槽的槽底面;
7、间隔板组件,所述间隔板组件用于分割所述环形槽内的空间,形成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面的第一冷却流道及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面的第二冷却流道。
8、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间隔板组件包括:
9、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侧壁与所述环形槽的槽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间隔板具有避让所述绕组的避让部;
10、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二间隔板设
11、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第一间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内圈间隔板及外圈间隔板;
12、所述内圈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接触,所述内圈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圈侧壁接触;
13、所述外圈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圈侧壁接触,所述外圈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接触;
14、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由所述外圈间隔板、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及所述定子齿的外端面围成的外圈流道段及由所述内圈间隔板、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及所述定子齿的内端面围成的内圈流道段;所述外圈流道段与所述内圈流道段均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连通。
15、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第二间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全封闭间隔板、内封闭间隔板及外封闭间隔板;
16、所述全封闭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接触,所述全封闭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接触;
17、所述内封闭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接触,所述内封闭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之间形成供流体流动的内侧间隙;
18、所述外封闭间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之间形成供流体流动的外侧间隙,所述外封闭间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接触;
19、所述内侧间隙及所述外侧间隙属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不同位置。
20、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
21、由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向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的外至内流道段;
22、由所述环形槽的内圈槽侧壁向所述环形槽的外圈槽侧壁的内至外流道段;
23、所述内圈流道段的进口与所述外至内流道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内圈流道段的出口与所述内至外流道段的进口连接,所述内至外流道段的出口与所述外圈流道段的进口连接,所述外至内流道段的进口与所述外圈流道段的出口连接。
24、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第二间隔板的端部具有定位部件,所述第一间隔板靠近所述槽底面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部件定位连接。
25、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背向所述槽底面凸起的第一凸起部件,所述第一凸起部件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侧壁与所述环形槽的槽侧壁之间;
26、所述第一凸起部件具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间隔板靠近所述槽底面的一端具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
27、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第一间隔板为u形板,其中空结构为用于避让所述绕组的避让部,所述u形板的开口端部为所述第二插接部;
28、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槽。
29、可选地,上述定子结构中,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进液口及出液口;
30、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定子齿的外端面对应设置。
3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结构及转子结构,所述定子结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结构。
32、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定子结构,通过在定子铁芯的第一面形成第一冷却流道,在定子铁芯的第二面形成第二冷却流道,能够对定子铁芯的两侧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对定子铁芯的散热效果,进而间接提高了对绕组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整体定子结构的散热效果。
3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具有上述定子结构。由于上述定子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定子结构的电机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组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板(5)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内圈间隔板(52)及外圈间隔板(5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板(2)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全封闭间隔板(21)、内封闭间隔板(22)及外封闭间隔板(23);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板(2)的端部具有定位部件,所述第一间隔板(5)靠近所述槽底面的一端与所述定位部件定位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背向所述槽底面凸起的第一凸起部件(201),所述第一凸起部件(201)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定子铁芯(3)的定子轭(32)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板(5)为U形板,其中空结构为用于避让所述绕组(4)的避让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具有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进液口(11)及出液口(12);
10.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结构及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组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板(5)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内圈间隔板(52)及外圈间隔板(5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板(2)的数量为多个,其包括全封闭间隔板(21)、内封闭间隔板(22)及外封闭间隔板(23);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板(2)的端部具有定位部件,所述第一间隔板(5)靠近所述槽底面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君,王治会,梁雨生,冯立帅,马雪健,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