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的,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1、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包括罐体、布水系统、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布水系统用于使废水以较高的上流速度均匀喷入罐体内,与罐体内的微生物搅拌并充分接触;一级三相分离器布置在罐体的顶部,其主要功能是将废水中的气体脱除,脱除的气体由罐体顶部排出,然后在沼气系统中收集回收或者燃烧;二级三相分离器布置在罐体的底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泥水分离,经过一级三相分离器进行气体脱除后,废水和少量污泥溢流进入二级三相分离器中,经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沉淀后的污泥被泵回布水系统,经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废水经由排水管向外排放。其中,为使得待处理废水具有足够的上流速度及搅拌强度,防止反应器内污泥堆积,通常将上升管内的部分废水泵回布水系统,该部分水量为出水回流量。
2、当待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需要提高布水系统的水量以达到所需的上流速度。但是,无论提高废水进量还是出水回流量,均会导致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的处理量增大,容易导致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超负荷运行,不利于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厌氧反应器,当待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通过第三三相分离器分离的废水可以回流至布水系统中,以增加布水系统的水量,从而无需增大第一三相分离器和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处理量,即可提高待处理废水的上流速度,使待处理废
3、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第一三相分离器、第二三相分离器、第三三相分离器和布水系统;所述罐体具有反应腔、排水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和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均设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气口均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布水系统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高于所述布水系统设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设于所述反应腔的顶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第三回流管和控制阀,所述第三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和所述布水系统连接,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三回流管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三回流管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泥口和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系统包括第一泵体和布水管,所述第一泵体布置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水端供待处理废水进入,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水端与所述布水管连接,所述喷嘴与所述布水管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泥口和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水端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布置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泥口和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泵体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端与所述布水管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排水管和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布水系统连接。
13、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待处理废水与微生物在反应腔内充分反应后进入第一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一三相分离器进行气体去除后,废水携带少量污泥进入第二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二三相分离器将废水和污泥进行分离,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处理后废水由排水口向外排出。
14、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待处理废水与微生物在反应腔内充分反应后进入第一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一三相分离器进行气体去除后,废水携带少量污泥进入第二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二三相分离器将废水和污泥进行分离,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处理后废水由排水口向外排出。
15、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待处理废水与微生物在反应腔内充分反应后进入第一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一三相分离器进行气体去除后,废水携带少量污泥进入第二三相分离器中,经过第二三相分离器将废水和污泥进行分离,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处理后废水由排水口向外排出。
16、通过设置第三三相分离器,第三三相分离器可以对反应腔内的部分废水进行分离,将废水、气体和污泥分离之后,废水由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出水口回流至布水系统中,以增加布水系统的水量,从而提高待处理废水的上流速度;当待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待处理废水的上流速度会降低,此时可以提高第三三相分离器的处理量,进一步增加布水系统的水量,以保持待处理废水所需的上流速度,使待处理废水与反应腔内的微生物充分混合并充分反应。
17、相关技术中,当待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需通过增加废水进量或者出水回流量的方式以达到提高上流速度的目的,这就导致第一三相分离器和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处理量增加,进而提高第一三相分离器和第二三相分离器超负荷运行的风险。
18、与相关技术中的方式相比,当待处理废水的污染物含量较高时,本技术实施例的厌氧反应器,可以在维持上流速度的同时,降低第一三相分离器和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处理量增大的几率,进而降低第一三相分离器和第二三相分离器超负荷运行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高于所述布水系统(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设于所述反应腔(1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回流管(43)和控制阀(431),所述第三回流管(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的出水口和所述布水系统(3)连接,所述控制阀(431)与所述第三回流管(4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432),所述流量计(432)与所述第三回流管(4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泥口和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布水系统(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3)包括第一泵体(31)和布水管(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水口、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泥口和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的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泵体(31)的进水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100)还包括第二泵体(5),所述第二泵体(5)布置于所述罐体(1)的外侧,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水口、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泥口和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的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泵体(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泵体(5)的出水端与所述布水管(3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44)和第一回流管(41),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12)通过所述排水管(44)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41)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布水系统(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高于所述布水系统(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设于所述反应腔(1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回流管(43)和控制阀(431),所述第三回流管(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相分离器(23)的出水口和所述布水系统(3)连接,所述控制阀(431)与所述第三回流管(4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432),所述流量计(432)与所述第三回流管(4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22)的出泥口和出水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布水系统(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氧反应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3)包括第一泵体(31)和布水管(32),所述第一泵体(31)布置于所述罐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刘万朋,
申请(专利权)人:帕克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