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具体的是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及过鱼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过鱼设施作为连接破碎生境、连通大坝上下游河段的关键工程措施,对于促进上下流鱼类基因交流、恢复江河鱼类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2、过鱼设施类型多样,根据鱼类洄游特性,可以分为上行过鱼设施(如供亲鱼溯河产卵)和下行过鱼通道(如供幼鱼降河育肥),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鱼道、鱼闸、升鱼机、集鱼船等。其中,鱼道因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然而,尽管鱼道在理论上为鱼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迁移路径,但其运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施工质量问题:现场施工难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导致鱼道过流面不平整、导板或隔板尺寸与设计不符等问题频发,影响了鱼道的实际使用效能。
4、结构设计不足:鱼道入口、池室及出口的设计存在缺陷,特别是出口处水流环境复杂度高,造成鱼类难以顺利通过。例如:
5、出口卷吸现象:上游鱼道出口处由于水流断面突变,形成急变流,导致上行鱼类容易丧失方向感,被水流卷吸返回鱼道,降低了过鱼效率。
6、闸门段水跃问题:接近出口位置设置的闸门,用于调控流量、水位和流速,但在调控过程中会在下游形成水跃区,该区域水流湍急且伴有大量漩涡和紊流,增加了鱼类克服这段距离的难度,并可能对鱼类造成伤害。
7、诱驱鱼措施缺失:缺乏有效的诱鱼手段,使得下行鱼类难以发现并进入鱼道进口,同时上行鱼类也难以迅速离开鱼道出口,这进一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及过鱼操作方法,旨在通过改进鱼道出口的设计,改善水流条件,提高诱驱鱼效果,从而显著提升过鱼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包括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的下游两侧设有侧板,通道主体的下游下部设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的两侧设有活动底板,活动底板上设有导轨,侧板的底部设有滑块,滑块设置在导轨中。
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板与通道主体的下游两侧侧墙之间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4、两块所述的活动底板与固定底板两侧之间也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板、活动底板和固定底板的下游方向上延伸设有导鱼网。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道主体的两道侧墙上在靠近下游的方向上设有电机,电机上设有牵引绳,牵引绳一端绕卷在与电机驱动轴连接的绕绳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侧板远离通道主体的一侧上。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板的下沿设有灯光诱驱鱼装置。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在靠近下游方向上设有声音诱驱鱼装置和电驱鱼装置。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道主体内设有闸板,通道主体靠近下游的方向上设有朝向下游的摄像头。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轨延伸至固定底板上,使两块侧板能够向内侧翻转至封闭通道。
11、基于上述装配式过鱼通道的过鱼操作方法,包括鱼群上溯时的操作及鱼群下行时的操作,其中:
12、鱼群上溯时的操作包括:
13、1)当摄像头监测到上溯鱼群接近通道主体时,开启闸门并通过电机使两道侧板向中部聚拢,使鱼群向通道主体下游直线方向聚拢,配合灯光诱驱鱼装置、声音诱驱鱼装置的诱鱼模式,将鱼群诱至固定底板上方;
14、2)当鱼群达到固定底板上方区域内时,通过电机使两道侧板向两侧展开并进行水流引导并保证水流流向平滑过渡,同时下放闸门进行通道主体内流速控制;
15、3)鱼群进入通道主体后,通过灯光诱驱鱼装置、声音诱驱鱼装置的驱鱼模式,驱赶鱼类至上游并完成鱼群上溯引导;
16、鱼群下行时的操作包括:
17、1)当摄像头监测到下行鱼群接近通道主体时,通过灯光诱驱鱼装置、声音诱驱鱼装置的诱鱼模式,诱导鱼类向固定底板方向移动;
18、2)当鱼群达到固定底板上方区域时,通过电驱鱼装置驱赶鱼类进入下游水域并完成鱼群下行引导。
1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鱼群上溯操作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闸门通过控制过水面积,调节通道主体内流速至鱼群种类需求流速;
20、所述鱼群下行操作方法中,步骤2)中待鱼群达到固定底板上方区域时,通过下放闸门并使通道主体内水流流速上升,使水流对鱼群进行冲击后实现下行鱼群驱赶目的。
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及过鱼操作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实现了精准调控流量目的,通过两块侧板及底板以及板间的铰链活动连接形式,配合导轨活动连接方式确保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稳定结合。侧板张角连续可调,能够根据鱼类对水深、流速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种类的鱼量身定制最优开度,实现对整个鱼道内流量、水位和流速的精确控制;
23、(2)能够重塑流场流态,引导水流平稳进入鱼道,减少因过水断面突变引起的漩涡或回流现象,将急变流转化为渐变流,降低了水流环境复杂度,有助于鱼类顺利通过鱼道出口,同时创建一段渐变流区域帮助鱼类适应流速变化,保持方向感,避免被卷吸回下游,提高过鱼效率;
24、(3)具备联合调控功能,侧板不仅具备人字闸门的调控能力,而且在不产生水跃等负面效应的情况下,能够在鱼类通过闸门阶段接替闸门发挥调控作用,在鱼类离开闸门后配合闸门继续工作,整体提高了过鱼过程中的通行效率;
25、(4)侧板上配备的声光电诱驱鱼系统,通过调制不同光强、光色、闪光频率、声压、声频等参数,实现了对下行鱼类的有效诱导和上行鱼类的快速驱离,此外,还利用水流诱导因子辅助下行鱼类发现并进入鱼道入口,形成了一套高效、多功能的诱驱鱼体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主体(13),所述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两侧设有侧板(1),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下部设有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的两侧设有活动底板(2),活动底板(2)上设有导轨(4),侧板(1)的底部设有滑块(14),滑块(14)设置在导轨(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与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两侧侧墙之间通过铰链(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活动底板(2)和固定底板(2’)的下游方向上延伸设有导鱼网(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13)的两道侧墙上在靠近下游的方向上设有电机(5),电机(5)上设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一端绕卷在与电机(5)驱动轴连接的绕绳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侧板(1)远离通道主体(13)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下沿设有灯光诱驱鱼装置(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2’)的底部在靠近下游方向上设有声音诱驱鱼装置(8)和电驱鱼装置(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13)内设有闸板(11),通道主体(13)靠近下游的方向上设有朝向下游的摄像头(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延伸至固定底板(2’)上,使两块侧板(1)能够向内侧翻转至封闭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的过鱼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群上溯时的操作及鱼群下行时的操作,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的过鱼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群上溯操作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闸门(11)通过控制过水面积,调节通道主体(13)内流速至鱼群种类需求流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主体(13),所述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两侧设有侧板(1),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下部设有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的两侧设有活动底板(2),活动底板(2)上设有导轨(4),侧板(1)的底部设有滑块(14),滑块(14)设置在导轨(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与通道主体(13)的下游两侧侧墙之间通过铰链(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活动底板(2)和固定底板(2’)的下游方向上延伸设有导鱼网(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过鱼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13)的两道侧墙上在靠近下游的方向上设有电机(5),电机(5)上设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一端绕卷在与电机(5)驱动轴连接的绕绳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侧板(1)远离通道主体(13)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