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为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1、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是一种土工加固技术,主要用于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常由格栅和纤维两部分组成。其中,格栅是一种由高强度塑料或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散载荷,减少土壤的变形,使之形成一个坚固的“骨架”。纤维则是细长的材料,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和韧性,使之形成一个均匀的“网状”结构。通过将格栅和纤维联合使用,防止土壤的滑移和塌陷,保证土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现有通过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所铺设的地基,大多仅通过在地基上铺设纤维格栅来固定地基,但纤维格栅仅能固定与其相贴合的层面,无法固定远离纤维格栅的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包括:上承载层和下承载层,所述上承载层和下承载层之间贴合有网栅,所述上承载层上方贴合有上纤维格栅,所述下承载层下方贴合有下纤维格栅。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承载层由砂、砾、粘土组成的基层,上承载层由沥青和混凝土组成的防水层
5、优选的,所述上承载层和下承载层上开设有多个预制洞,所述预制洞的内部设有桩基。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洞的数量
7、优选的,所述网栅由多条钢筋和铁丝组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条钢筋均由铁丝进行连接,进而进行固定,并且钢筋的直径小于加固筋的直径,铁丝的直径小于钢筋的直径。
9、优选的,所述上纤维格栅和下纤维格栅为由多股纤维增强塑料组成的格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纤维格栅和下纤维格栅均具有轻质、高强、防腐、防火、防滑、耐磨、耐老化、绝缘、无磁性、无火花、无毒、无味、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11、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可以提供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并通过聚酯树脂进行粘接粘合,形成坚固的格栅结构,并在表面进行涂层处理。
12、优选的,所述下纤维格栅、下承载层和网栅上均阵列贯穿有多列加固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与预制洞相交错设置,钢筋为阵列分布,且至少为三组。
14、优选的,所述下纤维格栅与下承载层之间通过胶辊碾压连接,所述上承载层和预制洞、预制洞和下承载层均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中,采用纤维格栅和钢筋的结构,增强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而钢筋贯穿于下承载层和下纤维格栅,将地基分为五层设计,通过柱基与钢筋相连接,提高了地基的抗压与稳定性能;
17、本技术中,上承载层采用沥青和混凝土组成的防水层,有效防止了水分对道路基础的侵蚀,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在铺设上承载层时,开设预制洞,将柱基投放入预制洞中,再次提高了地基的抗压与整体稳定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所述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之间贴合有网栅(13),所述上承载层(11)上方贴合有上纤维格栅(10),所述下承载层(14)下方贴合有下纤维格栅(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上开设有多个预制洞(12),所述预制洞(12)的内部设有桩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栅(13)由多条钢筋和铁丝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纤维格栅(10)和下纤维格栅(15)为由多股纤维增强塑料组成的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纤维格栅(15)、下承载层(14)和网栅(13)上均阵列贯穿有多列加固筋(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纤维格栅(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所述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之间贴合有网栅(13),所述上承载层(11)上方贴合有上纤维格栅(10),所述下承载层(14)下方贴合有下纤维格栅(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层(11)和下承载层(14)上开设有多个预制洞(12),所述预制洞(12)的内部设有桩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栅和纤维联合加筋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栅(13)由多条钢筋和铁丝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袁锋华,郭雨晨,马骏,陈希,姜春,徐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