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回收,具体地涉及一种磨洗装置和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随着塑料输液瓶逐渐成为输液包装材料的主流,必将产生大量的废旧塑料输液瓶,因此如何将其转换为有价值的工业生产原料、半成品或者成品,解决塑料输液瓶的再生循环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业应用价值。
2、以目前用量较大的聚丙烯输液瓶为例,聚丙烯输液瓶通常包括聚丙烯材质的瓶身、聚异戊二烯材质的瓶盖和纸质标签,其中的纸质标签除了聚丙烯输液瓶上用于反映药物类型和药量等初始信息的瓶签,还包括后期使用时粘贴的用于反映受药病人姓名、性别、临床科室等信息的二次标签;现有技术中为保护隐私和方便回收利用,通常会对聚丙烯输液瓶进行破碎处理,形成塑料碎片与标签碎片的混合物,而如何对粘贴在塑料碎片上的标签碎片进行批量性的彻底剥离,避免标签碎片夹杂在回收的塑料碎片中,以尽可能获得单一的塑料碎片,是实现聚丙烯输液瓶高价值回收利用的关键;此外,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如何实现医用塑料输液瓶的规模化、自动化回收处理,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洗装置和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磨洗装置,用于磨洗处理医用塑料输液瓶破碎形成的第一碎料,所述磨洗装置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内筒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内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筒内并且与所述第一
3、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筒沿朝向所述出料口所在位置倾斜设置。
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
5、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用于破碎医用塑料输液瓶以形成第一碎料;
6、磨洗单元,所述磨洗单元包括上述的磨洗装置,所述磨洗单元设置为能够对来自所述破碎单元的第一碎料进行磨洗处理;以及
7、浮选分离单元,所述浮选分离单元设置为能够对来自所述磨洗单元的第二碎料进行轻重塑料的分离。
8、可选地,所述破碎单元包括具有破碎腔的破碎筒,所述破碎腔内设有与所述破碎筒同轴布置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能够被驱动为在所述破碎腔内转动,所述转子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刀片以能够在转动时对投入所述破碎腔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进行破碎处理;
9、所述破碎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筛板,所述筛板上设置有筛孔以用于筛选出所述破碎腔内经过破碎处理且尺寸小于所述筛孔的孔径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碎料。
10、可选地,所述转子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刀片,所述破碎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刀片,多个所述第二刀片与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刀片一一对应并且分别沿所述破碎筒的径向延伸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破碎单元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破碎单元依次连接以用于逐级破碎医用塑料输液瓶并形成为所述第一碎料;和/或
12、所述浮选分离单元包括浮选槽和搅拌桨叶,所述浮选槽的两端分别设有投料口和溢流口,所述投料口用于承接从所述磨洗单元输送来的第二碎料,所述搅拌桨叶的至少一部分高出所述浮选槽的液面以能够在转动时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拨向所述溢流口。
13、可选地,所述浮选槽的槽底处设置有螺旋推送机构和排液口,所述螺旋推送机构与所述浮选槽的槽底临近且间隔设置,并能够被驱动为绕其自身轴心线转动,以用于将沉降在槽底的物料推送至所述排液口。
14、可选地,所述排液口设置于所述浮选槽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螺旋推送机构设置有两个并能够从所述浮选槽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所述排液口出推送物料。
15、可选地,该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用于储存待回收处理的医用塑料输液瓶并能够通过输送机构将医用塑料输液瓶输送至所述破碎单元中;和/或
16、该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甩干单元,所述甩干单元用于承接从所述浮选分离单元输送来的塑料片并将其甩干。
17、可选地,所述甩干单元包括第二外筒、第二内筒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内筒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筒内,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筒的内周面限定出排水腔,所述第二外筒的底部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排水腔的排水口,所述第二内筒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内筒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以将投入所述第二内筒的塑料片上的水分甩至所述排水腔并通过所述排水口排出。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医用塑料输液瓶破碎形成的第一碎料与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一同被投入第一内筒后,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能够软化标签及附着在塑料碎片上的胶黏剂,配合搅拌机构的碰撞和摩擦作用,粘附在塑料碎片上的标签碎片和胶黏剂被剥离并掺混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经第一内筒上的过滤孔滤出到过滤腔中,接着经排料口排出,经过磨洗处理所形成的仅包含轻重塑料的第二碎料经出料口排出。
19、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磨洗装置对破碎医用塑料输液瓶所形成的第一碎料进行磨洗处理,有效解决了标签碎片粘附在塑料碎片上导致分离困难的问题,确保获得单一的、杂质少的塑料,进而实现医用塑料输液瓶的高价值回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洗装置,用于磨洗处理医用塑料输液瓶破碎形成的第一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洗装置包括第一外筒(21)、第一内筒(22)和搅拌机构(23),所述第一内筒(2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筒(21)内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筒(21)之间形成有过滤腔(24),所述第一内筒(22)上设置有过滤孔(221)以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筒(22)的筒腔与所述过滤腔(24),所述第一外筒(21)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内筒(22)的进料口(211)和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筒(22)内投入第一碎料和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所述出料口(212)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内筒(22)内经磨洗处理形成的第二碎料,所述第一外筒(21)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过滤腔(24)的排料口(213),所述搅拌机构(23)伸入所述第一内筒(22)内并能够搅动第一碎料与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22)沿朝向所述出料口(212)所在位置倾斜设置。
3.一种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刀片(121),所述破碎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刀片(13),多个所述第二刀片(13)与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12)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刀片(121)一一对应并且分别沿所述破碎筒(11)的径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单元(1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破碎单元(10)依次连接以用于逐级破碎医用塑料输液瓶并形成为所述第一碎料;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选槽(31)的槽底处设置有螺旋推送机构(33)和排液口(313),所述螺旋推送机构(33)与所述浮选槽(31)的槽底临近且间隔设置,并能够被驱动为绕其自身轴心线转动,以用于将沉降在槽底的物料推送至所述排液口(3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313)设置于所述浮选槽(3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螺旋推送机构(33)设置有两个并能够从所述浮选槽(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所述排液口(313)出推送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料单元(50),所述储料单元(50)用于储存待回收处理的医用塑料输液瓶并能够通过输送机构将医用塑料输液瓶输送至所述破碎单元(10)中;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干单元(40)包括第二外筒(41)、第二内筒(42)和驱动机构(43),所述第二内筒(42)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筒(41)内,所述第二内筒(4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筒(41)的内周面限定出排水腔(44),所述第二外筒(41)的底部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排水腔(44)的排水口(411),所述第二内筒(42)上设置有排水孔(421),所述驱动机构(4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内筒(42)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以将投入所述第二内筒(42)的塑料片上的水分甩至所述排水腔(44)并通过所述排水口(411)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洗装置,用于磨洗处理医用塑料输液瓶破碎形成的第一碎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洗装置包括第一外筒(21)、第一内筒(22)和搅拌机构(23),所述第一内筒(2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筒(21)内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筒(21)之间形成有过滤腔(24),所述第一内筒(22)上设置有过滤孔(221)以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筒(22)的筒腔与所述过滤腔(24),所述第一外筒(21)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连通至所述第一内筒(22)的进料口(211)和出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1)用于向所述第一内筒(22)内投入第一碎料和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所述出料口(212)用于排出所述第一内筒(22)内经磨洗处理形成的第二碎料,所述第一外筒(21)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过滤腔(24)的排料口(213),所述搅拌机构(23)伸入所述第一内筒(22)内并能够搅动第一碎料与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22)沿朝向所述出料口(212)所在位置倾斜设置。
3.一种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单元(10)包括具有破碎腔(111)的破碎筒(11),所述破碎腔(111)内设有与所述破碎筒(11)同轴布置的转子组件(12),所述转子组件(12)能够被驱动为在所述破碎腔(111)内转动,所述转子组件(12)上设置有第一刀片(121)以能够在转动时对投入所述破碎腔(111)的医用塑料输液瓶进行破碎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塑料输液瓶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刀片(121),所述破碎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刀片(13),多个所述第二刀片(13)与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12)上的多个所述第一刀片(121)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何敬行,申星,杨乐,朱继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