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充电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电极片及相应的电池控制器和可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可充电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带有电池控制器的可充电电池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现有的带电池控制器的可充电电池方案中,在电池装配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内电极片的两端分别需要与电池控制器和电芯焊接,操作工难以控制焊接精度,极易造成短路使材料报废,而即使装配时没有发现问题,也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当电池受到挤压或撞击时,易产生内部短路,引起漏液、起火爆炸等严重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内电极片,其被设置为便于装配和焊接的z形结构,可以减少装配时的不良率,降低成品的安全风险。
2、一种内电极片,所述内电极片在展开时,整体呈长条形片状;所述内电极片的一端为控制器焊接端,所述内电极片的另一端为电芯焊接端,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和电芯焊接端之间的为弯折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焊装脚;
3、所述内电极片被设置成z形结构,所述电芯焊接端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4、一种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设置在可充电电池的正极端,并包括:
5、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正面和背面中至少有一面设置有电路元器件;所述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有正电极帽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正电极帽的高度;所述控制板的侧方边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控制板的背面设置有如上述的内电极片;
6、支撑
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从侧方环绕包裹所述控制板和支撑架的第一侧壁,以及从上方覆盖所述控制板并与所述散热片接触的第一顶表面;所述外壳体包括从侧方环绕包裹所述内壳体的第二侧壁,以及从上方覆盖所述内壳体并与所述第一顶表面接触的第二顶表面;
8、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预留有露出所述usb接口的开口;所述第一顶表面和第二顶表面上预留有露出所述正电极帽的开口;所述支撑架为绝缘材料;所述壳体、散热片、正电极帽和内电极片均由导电材质制成。
9、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锂电芯和如上述的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同轴叠设在所述锂电芯的正电极所在端,并与所述锂电芯封装成一体。
10、本技术提供的内电极片、电池控制器和可充电电池,基于内电极片在装配时被设置成z形结构,便于分别对控制器焊接端和电芯焊接端进行操作,克服了传统内电极片装配不便控制精度的问题,避免了短路风险,提高电池控制器及可充电电池的良品率,同时也减小了成品的安全隐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片在展开时,整体呈长条形片状;所述内电极片的一端为控制器焊接端,所述内电极片的另一端为电芯焊接端,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和电芯焊接端之间的为弯折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焊装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焊装脚,两个所述焊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的两侧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被设置成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二夹角的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弯折边形成第三夹角的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电芯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一夹角的第三弯折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弯折边和第三弯折边的第四弯折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部上、靠近所述焊装脚的位置设置有弯折定位缺口,所述弯折定位缺口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两侧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被设置成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二夹角的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弯折边形成第三夹角的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电芯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一夹角的第三弯折
6.一种电池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可充电电池的正极端,并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控制器盖板;所述控制器盖板上具有盖板孔,所述盖板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正电极帽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C型卡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盖板采用绝缘导光材料;所述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有LED灯,或者,所述控制板的背面设置有LED灯,且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所述控制板的正面和背面的透光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基面,以及由所述基面延伸而成用于撑起所述控制板的环形侧壁;所述基面上预留有供所述内电极片穿过的通孔,以及至少一个灌封胶注胶孔;所述环形侧壁上预留有至少一个灌封胶排气孔;在所述控制板的背面、所述环形侧壁和所述基面之间填充有密封固化胶。
10.一种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芯和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同轴叠设在所述锂电芯的正电极所在端,并与所述锂电芯封装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片在展开时,整体呈长条形片状;所述内电极片的一端为控制器焊接端,所述内电极片的另一端为电芯焊接端,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和电芯焊接端之间的为弯折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焊装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焊装脚,两个所述焊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焊接端的两侧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被设置成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二夹角的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弯折边形成第三夹角的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电芯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一夹角的第三弯折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弯折边和第三弯折边的第四弯折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部上、靠近所述焊装脚的位置设置有弯折定位缺口,所述弯折定位缺口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两侧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被设置成与所述控制器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二夹角的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弯折边形成第三夹角的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电芯焊接端形成所述第一夹角的第三弯折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弯折边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凤杰,黄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能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