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涉及一种闩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柜的机壳闩锁结构,适用于将电源供应单元固定于电源柜中,可通过设计降低材料成本,并改善组装上困难,降低闩锁结构安装时撞断组件的风险。
技术介绍
1、电源供应单元(power supply unit,psu)的产品常整合设置于电源柜中,并通过闩锁结构来做固定。然而现行psu用以固定至电源柜的闩锁结构较小,手工组装非常困难,且必须再搭配塑胶前盖进行组装及操作等限制,故成本无法下降。另外,psu安装至电源柜时,若闩锁结构未完全退回前盖中,则psu插入电源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撞断闩锁结构部件等问题发生。
2、另一方面,传统闩锁结构仅通过拨动操作,闩锁结构的原始组件间经多次拨动后会可能产生背隙松动,无法确保闩锁结构能准确定位至电源柜的指定位置。
3、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机壳闩锁结构,适用于将电源供应单元固定于电源柜中,可通过设计降低材料成本,并改善组装上困难,降低闩锁结构安装时发生撞断抵顶件的风险,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闩锁结构,适用于将电源供应单元固定于电源柜中,可通过设计降低材料成本,并改善组装上困难,降低闩锁结构安装时发生撞断抵顶件的风险。
2、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闩锁结构,适用于将电源供应单元固定于电源柜中。l型抵顶件采包射制程设置于本体,呈一体化设计,简化机壳闩锁结构的组装工序。机壳闩锁结构的本体可通过螺纹调整控制松紧,并直接以夹固方式固定至金属壳体
3、为达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机壳闩锁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夹固件、锁固件以及抵顶件。壳体包括第一壁、第二壁、通孔以及滑沟。其中第一壁连接第二壁且彼此垂直,通孔设置于第一壁,滑沟设置于第二壁。本体于空间上相对第一壁和第二壁,且包括夹固部、滑动部以及锁固部,滑动部连接于夹固部以及锁固部之间,且容置于滑沟内,夹固部和锁固部分别位于第二壁的两相反侧。夹固件套设于滑动部和锁固部之间。锁固件与锁固部啮合,以锁固夹固件允许夹固件抵顶第二壁而固定滑动部相对滑沟的位置,或释放夹固件允许滑动部相对滑沟滑动。抵顶件包括抵顶部以及嵌埋部,其中抵顶部于空间上相对第一壁上的通孔,嵌埋部连接抵顶部,且于空间上相对第二壁上的滑沟,其中滑动部沿滑沟接近第一壁时,抵顶部的前端通过通孔贯穿第一壁;其中滑动部沿滑沟远离第一壁时,抵顶部不突伸出第一壁外。
4、于一实施例中,抵顶件为一金属件,抵顶部以及嵌埋部彼此连接形成l型棒状。
5、于一实施例中,抵顶件的嵌埋部通过一包射制程嵌埋于本体。
6、于一实施例中,本体的锁固部与锁固件分别为一螺牙和一螺帽,彼此对应啮合,其中当锁固件推抵夹固件紧迫第二壁时,本体通过夹固部与夹固件固定于壳体,其中当锁固件脱离第二壁且释放夹固件时,滑动部允许相对滑沟滑动。
7、于一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一安装平面,设置于滑动部与锁固部之间,且相对滑动部与锁固部呈凹陷设置,其中夹固件为一扣环,通过安装平面固定至滑动部与锁固部之间。
8、于一实施例中,滑沟贯穿第二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位于两相反端,滑动部允许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滑动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抵顶部通过通孔贯穿第一壁;其中滑动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抵顶部容置于壳体内。
9、于一实施例中,机壳闩锁结构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本体和第一壁之间,其中锁固件释放夹固件允许滑动部相对滑沟滑动时,弹性件驱动本体远离第一壁,使滑动部移动至第二位置。
10、于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套设于抵顶部的外周缘,以于本体和第一壁之间提供一弹性恢复力。
11、于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壁还包含一翻折面连接至第二壁,且翻折面具有一导引槽,导引槽开口朝向远离第二壁的方向,导引槽的末端对位至通孔,且弹性件位于翻折面和本体之间。
12、于一实施例中,滑沟还包括止档凸部,设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13、于一实施例中,夹固部和滑动部之间形成一断差结构。
14、于一实施例中,抵顶件的嵌埋部贯穿本体的夹固部、滑动部以及至少部分的锁固部。
15、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壁为壳体的一侧壁,第二壁为壳体的一前壁。
16、于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壁还包含一翻折面连接至第二壁,且翻折面具有一导引槽,导引槽开口朝向远离第二壁的方向,导引槽的末端对位至通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壳闩锁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抵顶件为金属件,所述抵顶部以及所述嵌埋部彼此连接形成L型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抵顶件的所述嵌埋部通过包射制程嵌埋于所述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锁固部与所述锁固件分别为螺牙和螺帽,彼此对应啮合,其中当所述锁固件推抵所述夹固件紧迫所述第二壁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夹固部与所述夹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其中当所述锁固件脱离所述第二壁且释放所述夹固件时,所述滑动部允许相对所述滑沟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安装平面,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之间,且相对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呈凹陷设置,其中所述夹固件为扣环,通过所述安装平面固定至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滑沟贯穿所述第二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位于两相反端,所述滑动部允许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所述滑动部移动至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其中所述锁固件释放所述夹固件允许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滑沟滑动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壁,使所述滑动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抵顶部的外周缘,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提供弹性恢复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壁还包含翻折面连接至所述第二壁,且所述翻折面具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壁的方向,所述导引槽的末端对位至所述通孔,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翻折面和所述本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滑沟还包括止档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夹固部和所述滑动部之间形成断差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抵顶件的所述嵌埋部贯穿所述本体的所述夹固部、所述滑动部以及至少部分的所述锁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壁为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壁为所述壳体的前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壁还包含翻折面连接至所述第二壁,且所述翻折面具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壁的方向,所述导引槽的末端对位至所述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壳闩锁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抵顶件为金属件,所述抵顶部以及所述嵌埋部彼此连接形成l型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抵顶件的所述嵌埋部通过包射制程嵌埋于所述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本体的所述锁固部与所述锁固件分别为螺牙和螺帽,彼此对应啮合,其中当所述锁固件推抵所述夹固件紧迫所述第二壁时,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夹固部与所述夹固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其中当所述锁固件脱离所述第二壁且释放所述夹固件时,所述滑动部允许相对所述滑沟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安装平面,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之间,且相对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呈凹陷设置,其中所述夹固件为扣环,通过所述安装平面固定至所述滑动部与所述锁固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其中所述滑沟贯穿所述第二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位于两相反端,所述滑动部允许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其中所述滑动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顶部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壁;其中所述滑动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顶部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壳闩锁结构,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一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易轩,颜仕铭,徐清钏,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