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通路热交换器,在该多通路热交换器中,多个热交换板可以堆叠以形成热交换介质流过的多个流动路径,并且引入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入口和排放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出口可以定位在同一侧处。
技术介绍
1、最近,随着对车辆工业中世界环境和能源的日益全球关注,已经进行了研究以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且已经不断进行了研究以减小重量和尺寸并提高功能性,以便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
2、特别地,在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情况下,通常难以确保发动机室中的足够空间。因此,构成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部件(诸如热交换器)需要具有小规模并且执行提高效率的功能。
3、例如,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热交换器可以包括:芯部10,该芯部10具有多个堆叠的板和流动路径,该流动路径通过堆叠多个板形成并且配置成允许热交换介质流过该流动路径;入口部20,该入口部20形成在芯部1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配置成允许热交换介质通过该入口部20被引入;以及出口部30,该出口部30形成在芯部1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配置成允许热交换介质通过该出口部30被排放。此外,热交换介质从入口部20穿过芯部10的内部流向出口部30的流动路径形成为单通路。也就是说,在具有单通路的热交换器中,用于热交换介质的入口部20和出口部30可以设置在同一侧处。
4、然而,如图2所示,在具有用于热交换介质的多个流动路径的多通路热交换器中,用于热交换介质的入口部20和出口部30设置在不同侧处,该多个流动路径通过将挡板40设置在芯部10中而形成,以便提高热交换性能。在歧管等被应用并连接到用于热
5、[相关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kr 10-2021-0025314a(2021年03月09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已经做出本专利技术以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路热交换器,在该多通路热交换器中,多个热交换板可以堆叠以形成热交换介质流过的多个流动路径,并且引入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入口部和排放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出口部可以定位在同一侧处。
3、技术方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芯部,在所述芯部中,通过堆叠多个热交换板而在所述热交换板之间形成供热交换介质流过的流动路径,并且形成引入所述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流入部和排放所述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流出部;以及隔离流动部,所述隔离流动部设置在所述芯部的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中,并且配置成划分所述芯部的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以形成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的单独的流动路径,其中,供所述热交换介质被引入到所述流入部中的入口和供所述热交换介质从所述流出部排放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芯部的一侧处。
5、此外,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在所述芯部的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中,并且配置成划分所述内部空间,其中,当在朝向一侧或另一侧的方向上穿过热交换介质流动路径的所述热交换介质的流动为通路时,形成多个通路。
6、此外,引入到所述芯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可以流过所述隔离流动部,然后被引入到第一通路区域中。
7、此外,所述通路可以形成为三个通路。
8、此外,供所述热交换介质被引入到所述流入部所穿过的所述入口和供所述热交换介质从所述流出部被排放所穿过的所述出口可以在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堆叠的方向上设置在同一侧处。
9、此外,所述分隔部可以形成为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相交,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可以被所述分隔部划分。
10、此外,所述隔离流动部可以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可以被所述隔离流动部划分。
11、此外,所述隔离流动部可以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划分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部分区域。
12、此外,所述分隔部可以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配置成阻挡所述流入部的内部的一部分;以及挡板部,所述挡板部设置在沿纵向方向与所述阻挡部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配置成划分并阻挡所述流出部的内部。
13、此外,所述隔离流动部可以包括内部管,所述内部管被插入到所述流入部中,并且具有插入并联接到所述流入部的所述入口中的一个纵向侧以及插入并联接到所述阻挡部中的另一个纵向侧。
14、此外,所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入口凸缘,所述入口凸缘联接到所述芯部的所述流入部的入口侧并且具有连通流动路径,所述内部管的一侧插入并联接到所述连通流动路径中以与所述连通流动路径连通。
15、此外,在所述入口凸缘的所述连通流动路径的内周表面中可以凹入地形成有卡住凹槽,卡住突起可以从所述内部管的一侧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卡住突起可以被插入并联接到所述卡住凹槽中。
16、此外,所述阻挡部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在径向方向上从所述流入部的内部朝向所述内部管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端部在插入所述内部管的方向上延伸。
17、此外,所述阻挡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连接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
18、此外,在所述内部管的插入到所述阻挡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纵向侧处可以形成有型锻管部分,并且所述型锻管部分可以形成为外径朝向所述型锻管部分的端部减小的形状。
19、此外,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可以具有杯形部分,所述杯形部分在所述热交换板堆叠的方向上从穿透所述多个热交换板中的每个热交换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并且配置成允许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的通孔的周边突出,并且所述阻挡部可以从所述热交换板的所述杯形部分的端部一体地延伸。
20、此外,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可以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穿透所述多个热交换板中的每个热交换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并且配置成允许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挡板部可以一体地形成为与所述热交换板的所述通孔相对应的部分被阻挡的形状。
21、此外,所述芯部可以具有通过堆叠所述多个热交换板而分别形成的供多种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交换板之间流动的流动路径,并且所述芯部具有引入和排放所述多种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所述流入部和所述流出部,并且所述分隔部和所述隔离流动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多种热交换介质中的任一种热交换介质流过的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中。
22、此外,可以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热交换板和多个第二热交换板而形成所述芯部,所述分隔部可以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配置成阻挡所述流入部的内部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引入到所述芯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所述隔离流动部,然后被引入到第一通路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通路形成为三个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供所述热交换介质被引入到所述流入部所穿过的所述入口和供所述热交换介质从所述流出部被排放所穿过的所述出口在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堆叠的方向上设置在同一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分隔部形成为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相交,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被所述分隔部划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离流动部划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在所述热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分隔部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包括内部管,所述内部管被插入到所述流入部中,并且具有插入并联接到所述流入部的所述入口中的一个纵向侧以及插入并联接到所述阻挡部中的另一个纵向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入口凸缘的所述连通流动路径的内周表面中凹入地形成有卡住凹槽,卡住突起从所述内部管的一侧的外周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卡住突起被插入并联接到所述卡住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阻挡部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阻挡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连接的部分形成为圆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内部管的插入到所述阻挡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纵向侧处形成有型锻管部分,并且所述型锻管部分形成为外径朝向所述型锻管部分的端部减小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具有杯形部分,所述杯形部分在所述热交换板堆叠的方向上从穿透所述多个热交换板中的每个热交换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并且配置成允许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的通孔的周边突出,并且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穿透所述多个热交换板中的每个热交换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并且配置成允许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所述通孔,并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芯部具有通过堆叠所述多个热交换板而分别形成的供多种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交换板之间流动的流动路径,并且所述芯部具有引入和排放所述多种热交换介质所穿过的所述流入部和所述流出部,并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通过堆叠多个第一热交换板和多个第二热交换板而形成所述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引入到所述芯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流过所述隔离流动部,然后被引入到第一通路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通路形成为三个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供所述热交换介质被引入到所述流入部所穿过的所述入口和供所述热交换介质从所述流出部被排放所穿过的所述出口在所述芯部的所述多个热交换板堆叠的方向上设置在同一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分隔部形成为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相交,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被所述分隔部划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纵向方向,并且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离流动部划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在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内部流动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划分所述流入部或所述流出部的部分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分隔部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离流动部包括内部管,所述内部管被插入到所述流入部中,并且具有插入并联接到所述流入部的所述入口中的一个纵向侧以及插入并联接到所述阻挡部中的另一个纵向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容,李多远,禹相求,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