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植物乳植杆菌24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植物乳植杆菌24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010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4,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31278。本发明专利技术植物乳植杆菌24可以分泌鞘磷脂酶,促进HaCaT细胞生成神经酰胺;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裂解物可以上调皮肤细胞鞘磷脂酶和/或神经酰胺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表达,修复皮肤屏障;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在制备具有上述作用或功效的产品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尤其涉及一株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功能,由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共同构成。正常皮肤屏障可防止外界刺激和皮肤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丢失。当屏障受损时,皮肤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敏感、特应性皮炎、痤疮等炎症性疾病。神经酰胺是维持皮肤屏障的关键脂质,其合成与代谢涉及多种酶,如鞘磷脂酶,包括酸性鞘磷脂酶(a.smase,由smpd1基因编码)、中性鞘磷脂酶(n.smase,由smpd2、smpd3和smpd4基因编码)、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由sptlc1、sptlc2和sptlc3等基因编码)和神经酰胺合酶(cers)家族。这些酶及其对应的基因协同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神经酰胺的合成过程。这些酶的异常可能导致皮肤问题。

2、皮肤屏障受损还与炎症反应相关,如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25(il-25)和白介素33(il-33)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角蛋白10(k10)和桥粒芯糖蛋白1(dsg1)的异常表达。此外,细胞自噬的过度发生也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

3、皮肤微生物可通过分泌酶类(如鞘磷脂酶)和调节免疫因子(如白介素),维持皮肤屏障稳态。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可通过分泌鞘磷脂酶快速生成神经酰胺,强化皮肤屏障。近年来,益生菌护肤成为研究热点,通过调节皮肤菌群平衡和增强皮肤免疫功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缓解皮肤问题。已有研究发现,特定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可促进皮肤细胞分泌神经酰胺,修复皮肤屏障。

4、皮肤屏障受损会导致多种皮肤疾病,因此开发有效的修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益生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可平衡皮肤菌群,修复屏障,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炎症。我国已有相关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例如cn117547559a公开了一种复合益生菌后生元组合物,用于改善皮肤过敏、增强皮肤抵抗力和修复屏障;例如cn114703106a公开了植物乳杆菌gforu-12,具有修护屏障、治疗皮肤炎症和痤疮的功能;例如cn114672442a公开了植物乳杆菌profmic 211,用于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痤疮;例如cn116211764a公开了酿酒酵母菌和乳杆菌组合物,具有抑油、抑炎和抗氧化能力;例如cn114081901b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包括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调节菌群平衡,促进皮肤修复和缓解炎症。

5、总之,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一些益生菌及其修复皮肤屏障的应用,但其表现出的功效多较为单一,而且现有技术对其功效机制的研究深度也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痤疮、抗过敏、抗氧化和美白多功效的益生菌及其应用。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乳植杆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4,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 31278,保藏日期:2024年7月12日,分类命名:植物乳植杆菌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4、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来源于四川泡菜,在固体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圆形、乳白色、表面明亮光滑、质地湿润、边缘整齐、呈隆起,菌落直径为2~3 mm。

5、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不溶血,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敏感,安全性较好。

6、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痤疮和/或抗过敏的能力。

7、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可以分泌鞘磷脂酶、促进皮肤细胞生成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产神经酰胺。

8、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显著上调神经酰胺合成途径中关键酶sptlc1、sptlc2、sptlc3、cers3、smpd1和/或smpd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9、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抑制饥饿诱导的hela细胞自噬。

10、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显著下调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25和/或白介素-3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11、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显著上调角蛋白10(k10)和/或桥粒芯糖蛋白1(dsg1)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12、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显著下调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或il-6)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13、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清除羟自由基和/或abts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功效。

14、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或其代谢产物或其细胞裂解物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具有美白功效。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痤疮、抗过敏、美白和/或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神经酰胺的产品中的应用。

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上调神经酰胺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表达、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细胞自噬、上调皮肤屏障修复蛋白表达的产品中的应用。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上调神经酰胺合成途径中关键酶sptlc1、sptlc2、sptlc3、cers3、smpd1和/或smpd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的产品中的应用。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上调角蛋白10(k10)和/或桥粒芯糖蛋白1(dsg1)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的产品中的应用。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下调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25和/或白介素-3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的产品中的应用。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或il-6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产品中的应用。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抑制hela细胞自噬的产品中的应用。

23、在上述应用中,所述产品包括微生物制剂、药品、化妆品或护肤品。

24、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植物乳植杆菌根据所述产品的需要可以包括其活菌体、灭活菌体、代谢产物和/或细胞裂解物等形式,例如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酵上清液。

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其包含所述植物乳植杆菌24和/或其代谢产物和/或其细胞裂解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植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1278。

2.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痤疮、抗过敏、美白和/或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神经酰胺的产品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上调神经酰胺合成途径中关键酶SPTLC1、SPTLC2、SPTLC3、CerS3、SMPD1和/或SMPD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上调角蛋白10和/或桥粒芯糖蛋白1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下调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25和/或白介素-3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或IL-6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产品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抑制HeLa细胞自噬的产品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微生物制剂、药品、化妆品或护肤品。

7.一种微生物制剂,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以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8.一种药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和/或其细胞裂解物,以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9.一种化妆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和/或其细胞裂解物,以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10.一种护肤品,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和/或其细胞裂解物,以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 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植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1278。

2.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抗痤疮、抗过敏、美白和/或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鞘磷脂酶,和/或促进皮肤细胞生成神经酰胺的产品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植杆菌在制备上调神经酰胺合成途径中关键酶sptlc1、sptlc2、sptlc3、cers3、smpd1和/或smpd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上调角蛋白10和/或桥粒芯糖蛋白1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下调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25和/或白介素-33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或下调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化冰于方路王聪聪韩照莹刘姝麟李红艳祁晓烨刘俊杰陈鑫宇师庆英刘振兴路福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