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1、预制梁与预制柱的使用能加快底层建筑的施工进度。而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后有时需浇筑现浇层来提高整体性。
2、现有技术见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3897485u,现浇的混凝土层在预制混凝土方梁上浇筑施工成型,混凝土层内通过梁顶部纵筋贯穿现浇混凝土方柱,虽然,水平状态的梁顶部纵筋能抵抗混凝土层左右载荷进行分散,但是,存在混凝土层前后载荷不能进行分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
4、预制柱;
5、分布在预制柱中部侧边的预制梁;
6、预制梁内有预制梁底筋、预制梁连接筋及预制梁抱筋,多根间隔的预制梁抱筋环抱预制梁底筋、预制梁连接筋;环抱状态的所述预制梁抱筋大部分处于预制梁内,环抱状态的所述预制梁抱筋小部分外露于预制梁顶部外。
7、还包括现浇浇筑成型的现浇层;所述现浇层内有现浇层水平钢筋,外露于预制梁顶部的预制梁抱筋小部分环抱现浇层水平钢筋。
8、所述预制柱有竖向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竖向筋,预制柱竖向筋之间有水平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抱筋,预制柱竖向筋中部有预制柱连接筋。
9、预制梁的所述预制梁底筋通过钢筋锚固板连接。
10、所述预制梁连接筋通过机械套筒与预制柱连接筋连接。
>11、所述现浇层在预制梁及预制柱中形成限位凸起。
12、所述预制柱通过坐浆层坐浆连接在现浇层上。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浇层水平钢筋对现浇层受到左右载荷进行分散,多根间隔的预制梁抱筋能在现浇层受到前后载荷时进行分散,前后载荷分散能能通过预制梁抱筋传递到预制梁内扩散分摊,解决了水平状态的梁顶部纵筋能抵抗混凝土层左右载荷进行分散,而混凝土层前后载荷不能进行分散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浇浇筑成型的现浇层(5);所述现浇层(5)内有现浇层水平钢筋(51),外露于预制梁(2)顶部的预制梁抱筋(23)小部分环抱现浇层水平钢筋(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1)有竖向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竖向筋(11),预制柱竖向筋(11)之间有水平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抱筋(12),预制柱竖向筋(11)中部有预制柱连接筋(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梁(2)的所述预制梁底筋(21)通过钢筋锚固板(24)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连接筋(22)通过机械套筒(3)与预制柱连接筋(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5)在预制梁(2)及预制柱(1)中形成限位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1)通过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浇浇筑成型的现浇层(5);所述现浇层(5)内有现浇层水平钢筋(51),外露于预制梁(2)顶部的预制梁抱筋(23)小部分环抱现浇层水平钢筋(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1)有竖向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竖向筋(11),预制柱竖向筋(11)之间有水平多根间隔分布的预制柱抱筋(12),预制柱竖向筋(11)中部有预制柱连接筋(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平,王金勇,殷春华,周俊丞,曾塬,周金刚,李承轩,邹小平,岑仕荣,秦海瑞,李峰,古方鹏,万洋宏,来志涛,刘俊以,李鑫,杨少杰,本卓然,卢文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