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是一种混凝土空心叠合柱。
技术介绍
1、在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当前广泛应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实心柱。实心柱自重大,运输成本高、吊装难度大。近年来新兴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叠合柱,虽然通过抽空部分预制部分来减轻自重,但其存在多方面问题而无法进行可定制化、商业化、即时性地市场采购行为。这种缺乏通用性的现状限制了装配式构件在促进减排、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快速部署等方面的潜力。
2、另一方面,当前的装配式混凝土实心柱和空心叠合柱的箍筋和受力纵向钢筋均预制在混凝土中,而这种布置导致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位置的精确度有极高的要求,在实际工程的安装过程中,柱纵向钢筋连接难度很大,严重制约了预制柱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混凝土空心叠合柱,以解决混凝土空心叠合柱生产时很难布置模具,现场装配时纵向钢筋连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包括预制框架柱和纵向受力钢筋,预制框架柱包括混凝土外壳、内肋和钢筋骨架;内肋位于混凝土外壳内且沿预制框架柱的纵向布置,内肋将混凝土外壳内的空间均匀分割成多个纵向贯通的通腔;钢筋骨架包括拉筋和构造筋,拉筋预制在内肋内且沿内肋的横截面方向设置,多个拉筋沿预制框架柱的纵向均匀分布,构造筋沿预制框架柱的纵向设置在混凝土外壳内,多个拉筋的两端均具有拉筋弯钩,多个拉筋弯钩均围绕在构造筋的外周;纵向受力钢筋与预制框架柱为
4、进一步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纵向受力钢筋之间的纵向连接。
5、进一步的,连接部为直螺纹连接或插拔连接结构。
6、进一步的,内肋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7、进一步的,拉筋在内肋的横截面上为十字形布置。
8、进一步的,拉筋在内肋的横截面上为“井”字形布置。
9、进一步的,钢筋骨架还包括箍筋,箍筋的端部设有箍筋弯钩,箍筋弯钩与拉筋弯钩均位于内肋内。
10、进一步的,内肋上设置有横向贯通的通腔连通孔,多个通腔连通孔沿内肋的纵向均匀分布。
11、进一步的,预制框架柱还设置有凹进形端头,内肋的两端相对于混凝土外壳的两端向内凹进。
12、进一步的,混凝土外壳的内壁和内肋的表面均设置有粗糙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4、(1)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设置内肋,增加了预制框架柱的受力合理性,降低堆放、运输、吊装过程中的破损率,还能够在具有同样受力能力的情况下,减少混凝土外壳厚度,降低预制框架柱的整体重量。
15、(2)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将拉筋设置在内肋内,从而在工厂生产、储存预制柱期间,减少外露钢筋骨架的锈蚀率。
16、(3)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将拉筋设置在内肋内,使混凝土外壳骨的形状规整,易于使用模具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减少施工时间。
17、(4)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将拉筋弯钩和箍筋弯钩均预埋在内肋中,使得所有钢筋骨架都预埋在预制外壳或内肋内,形状规整,易于使用模具进行加工,提高了标准化程度,适合推广应用,同时也使现浇段的施工更加简单易行。
18、(5)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将预制框架柱与纵向受力钢筋设置为分离式的组件,纵向受力钢筋在现浇过程中布置,使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易于施工,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混凝土叠合柱的连接质量。
19、(6)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设置通腔连通孔,能够增强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框架柱之间的整体性,也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释放压力,减少气泡的产生。
20、(7)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将混凝土外壳的内壁和内肋的表面均设置为粗糙面,能够降低现浇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而引起的裂缝,进一步增强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框架柱之间的整体性,提高混凝土空心叠合柱的质量。
21、(8)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通过设置有凹进形端头,有利于在施工定位过程中相临的叠合柱之间形成牢固的整体。
22、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框架柱(1)和纵向受力钢筋(2),所述预制框架柱(1)包括混凝土外壳(11)、内肋(12)和钢筋骨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2)之间的纵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为直螺纹连接或插拔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131)在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上为十字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131)在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上为“井”字形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13)还包括箍筋(134),所述箍筋(134)的端部设有箍筋弯钩(1341),所述箍筋弯钩(134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肋(12)上设置有横向贯通的通腔连通孔(121),多个所述通腔连通孔(121)沿所述内肋(12)的纵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框架柱(1)还设置有凹进形端头(15),所述内肋(12)的两端相对于所述混凝土外壳(11)的两端向内凹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外壳(11)的内壁和所述内肋(12)的表面均设置有粗糙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框架柱(1)和纵向受力钢筋(2),所述预制框架柱(1)包括混凝土外壳(11)、内肋(12)和钢筋骨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用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2)之间的纵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为直螺纹连接或插拔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131)在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上为十字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空心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131)在所述内肋(12)的横截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峰,张彦斌,刘克,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