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9986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设有静触点的静接触组件、动簧组件、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动簧组件包括动簧本体以及设置于动簧本体上的动触点;动簧本体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动触点能够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第一导磁件与绝缘结构固定连接,并位于动簧本体用于流通电流的部分对应的磁场内;第二导磁件固接于动簧本体背离静触点的一侧,且第二导磁件与第一导磁件相对设置,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导通时,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基于动簧本体内流通的电流形成闭合磁回路并产生电磁吸力,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抵抗电动斥力并保持闭合导通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具抗短路性能优异且铜耗材的用量少、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1、在电气工程行业中,继电器作为一种控制器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磁保持继电器是继电器的一种,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中,在工作时,出现故障受到短路电流的影响,在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电动斥力,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动触点和静触点会被迫弹开并形成极强的故障电弧,会造成继电器的损坏,严重时会引起继电器爆炸。

3、因此,需克服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电动斥力,以提升磁保持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及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磁保持继电器的动簧组件中,动簧引出片通常被连接在动簧本体背离动触点的一侧,且动簧引出片的电流方向与动簧本体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动簧本体会受到动簧引出片形成磁场的安培力作用,并提升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压力,但该结构中,动簧组件的占用体积大,动簧引出片的长度较大,因此,动簧组件耗材较多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解决现有继电器为了保证工作可靠性而导致动簧组件耗材较多且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

4、静接触组件,所述静接触组件包括静触点;

5、动簧组件,所述动簧组件包括动簧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动簧本体上的动触点;所述动簧本体的一端为静接触组件保持相对静止的固定端,另一端为可相对所述静接触组件摆动的活动端;其中,所述动触点靠近所述活动端设置,所述动触点能够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6、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相对所述静接触组件固定的绝缘结构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动簧本体朝向所述静触点的一侧;

7、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二导磁件固接于所述动簧本体背离所述静触点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对设置。

8、可选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9、磁路驱动机构;

10、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动簧本体固接,且固定于所述动触点所在位置或所述固定端和所述动触点之间,其另一端相对所述动簧本体倾斜延伸,且能够由所述磁路驱动机构抵接变形并向所述动触点提供接触压力。

11、可选地,所述压簧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簧本体和所述第二段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用于所述磁路驱动机构抵接;所述第一段相对所述动簧本体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动簧本体倾斜的角度。

12、可选地,所述压簧变形时,所述第一段相对所述动簧本体不变形,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动簧本体变形。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

14、可选地,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磁件和所述动触点之间。

15、可选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16、磁路驱动机构;

17、压簧,其一端与所述动簧本体固接,且固定于所述动触点所在位置或所述动触点和所述活动端之间,其另一端相对所述动簧本体倾斜延伸至所述动触点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且能够由磁路驱动机构抵接变形并向所述动触点提供接触压力。

18、可选地,所述动簧本体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动簧本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倾斜,且至少部分所述缝隙延伸至所述动簧本体固定所述第二导磁件的部位。

19、可选地,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闭合时,所述第一导磁件与所述第二导磁件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

20、可选地,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磁件具有第一尺寸;

21、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导磁件具有第二尺寸;

22、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

23、可选地,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磁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磁件的尺寸。

24、可选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动簧组件还包括动簧引出片;所述动簧引出片的部分固接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固定端固接在一起且电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片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

25、所述动簧引出片设置有至少一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凸出方向与所述动簧引出片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26、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27、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动簧引出片的不同位置;

28、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29、可选地,沿所述动簧引出片从所述壳体内向外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间隔错位设置。

3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过盈配合。

31、可选地,沿所述动簧引出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距离所述动簧本体更远;

3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间隙配合。

33、可选地,所述静接触组件还包括静触件本体,所述静触点固接于所述静触件本体,所述静触件本体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供所述静触点固接,其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

34、在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静触件本体向外延伸的部位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静触件本体外露于所述壳体的部分与所述支撑凸台抵接。

35、可选地,所述支撑凸台包括支撑部和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和所述支撑部连接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静触件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与所述支撑部抵接。

36、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静触件本体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静触件本体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静触件本体的延伸方向平移。

37、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一者为定位柱,另一者为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38、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上供所述静触件本体伸出的侧壁垂直,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壳体上供所述静触件本体伸出的侧壁倾斜相交呈钝角,其中,所述静触件本体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

39、可选地,所述静触件本体包括连为一体且均为片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负载连接部,所述静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负载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包括第一段(161)和第二段(162),所述第一段(1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簧本体(121)和所述第二段(162)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段(162)的另一端用于所述磁路驱动机构抵接;所述第一段(161)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段(162)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倾斜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变形时,所述第一段(161)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不变形,所述第二段(162)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6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16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磁件(14)和所述动触点(1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121)设置有缝隙(1211),所述缝隙(1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倾斜,且至少部分所述缝隙(1211)延伸至所述动簧本体(121)固定所述第二导磁件(14)的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触点(122)与所述静触点(112)接触闭合时,所述第一导磁件(13)与所述第二导磁件(14)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磁件(14)具有第一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磁件(1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磁件(14)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壳体(10),所述动簧组件(12)还包括动簧引出片(123);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部分固接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固定端(112a)固接在一起且电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2)包括第一限位槽(1021)和第二限位槽(1022),所述限位凸起(1231)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2311)和第二限位凸起(123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动簧引出片(123)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间隔错位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021)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22)过盈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距离所述动簧本体(123)更远;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组件(11)还包括静触件本体(112),所述静触点(111)固接于所述静触件本体(112),所述静触件本体(112)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并供所述静触点(111)固接,其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1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103)包括支撑部(1031)和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031)相对两侧的止挡部(1032),所述止挡部(1032)和所述支撑部(1031)连接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静触件本体(112)嵌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与所述支撑部(1031)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31)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0311),所述静触件本体(112)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12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11)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121)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静触件本体(112)相对所述壳体(10)沿所述静触件本体(112)的延伸方向平移。

20.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包括第一段(161)和第二段(162),所述第一段(1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簧本体(121)和所述第二段(162)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段(162)的另一端用于所述磁路驱动机构抵接;所述第一段(161)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段(162)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倾斜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变形时,所述第一段(161)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不变形,所述第二段(162)相对所述动簧本体(121)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6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16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磁件(14)和所述动触点(1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121)设置有缝隙(1211),所述缝隙(1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倾斜,且至少部分所述缝隙(1211)延伸至所述动簧本体(121)固定所述第二导磁件(14)的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触点(122)与所述静触点(112)接触闭合时,所述第一导磁件(13)与所述第二导磁件(14)之间的间隙小于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磁件(14)具有第一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动簧本体(12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磁件(1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磁件(14)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壳体(10),所述动簧组件(12)还包括动簧引出片(123);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部分固接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与所述固定端(112a)固接在一起且电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2)包括第一限位槽(1021)和第二限位槽(1022),所述限位凸起(1231)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2311)和第二限位凸起(123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动簧引出片(123)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间隔错位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021)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022)过盈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动簧引出片(12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311)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312)距离所述动簧本体(123)更远;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组件(11)还包括静触件本体(112),所述静触点(111)固接于所述静触件本体(112),所述静触件本体(112)的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并供所述静触点(111)固接,其另一部分从所述壳体(10)内向外延伸露出于所述壳体(1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103)包括支撑部(1031)和连接在所述支撑部(1031)相对两侧的止挡部(1032),所述止挡部(1032)和所述支撑部(1031)连接形成第三限位槽,所述静触件本体(112)嵌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与所述支撑部(1031)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31)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军陈伟杰李方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