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962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6
本申请属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方法包括:构建雷达组网系统,获取路径传播损耗;构建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以及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构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解算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雷达节点目标探测时的辐射功率,解算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智能干扰机对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本申请有效提高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辐射功率,达到了提高系统射频隐身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雷达信号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高技术对抗中,雷达干扰与反干扰对于夺取信息权至关重要。对于雷达而言,当受到乙方电子干扰时,必须及时地采取反干扰措施,削弱乙方干扰的影响;对于干扰机而言,当发现乙方雷达时,必须采取干扰措施,降低乙方雷达系统的任务效能,从而掩护甲方军事行动。

2、随着反辐射导弹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雷达射频隐身技术是对抗乙方无源探测系统,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雷达射频隐身有多种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低截获波形、低副瓣天线和辐射功率控制等。其中,雷达辐射功率控制是雷达射频隐身优化设计的主要手段。

3、然而,现有技术尚未有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

4、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4、步骤一、构建雷达组网系统,分别获取各个雷达节点与目标、其他雷达节点以及智能干扰机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

5、步骤二、根据所述路径传播损耗分别构建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以及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

6、步骤三、根据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根据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

7、步骤四、解算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雷达节点目标探测时的辐射功率,解算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智能干扰机对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

8、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构建雷达组网系统,分别获取各个雷达节点与目标、其他雷达节点以及智能干扰机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包括:

9、在干扰环境下,构建雷达组网系统,所述雷达组网系统包括多个工作在同一频段、辐射波形彼此正交的雷达节点,各个雷达节点的辐射信号能够被其他雷达节点利用来完成目标探测任务;

10、根据实际干扰环境先验知识,获取第i个雷达节点与目标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hii,第i个雷达节点经过目标散射与第j个雷达节点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hij;

11、通过调整辐射功率,获取第i个雷达节点与第i部智能干扰机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βii。

12、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根据所述路径传播损耗分别构建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以及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包括:

13、构建第i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

14、ur,i(pi,p-i,ji)=ln(γi-γth)-αipi

15、其中,ur,i(pi,p-i,ji)为第i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pi为第i个雷达节点的辐射功率,p-i=(p1,…,pi-1,pi+1,…,pn)为除第i个雷达节点外其他雷达节点的辐射功率,ji为第i部智能干扰机的干扰功率,γth为给定的目标探测性能信干噪比阈值,αi为第i个雷达节点的单位辐射功率代价,γi为第i个雷达节点对目标的信干噪比;

16、式中:

17、

18、其中,n为雷达节点的数目,为雷达节点噪声功率;

19、构建第i部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

20、

21、其中,uj,i(pi,ji)为第i部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ci为第i部智能干扰机的单位干扰功率代价。

22、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根据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根据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包括:

23、以最小化雷达节点的辐射功率为优化目标,以满足给定的目标探测性能信干噪比阈值为约束条件,构建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

24、

25、其中,pmax为给定的雷达节点最大辐射功率;

26、以最小化雷达节点的目标探测性能为优化目标,构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

27、

28、其中,jmax为给定的智能干扰机最大干扰功率。

29、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四中,解算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雷达节点目标探测时的辐射功率,解算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智能干扰机对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包括:

30、将第i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ur,i(pi,p-i,ji)关于第i个雷达节点的辐射功率pi求一阶偏导数:

31、

32、令获取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中第i个雷达节点目标探测时的辐射功率表达式为:

33、

34、其中,k为迭代次数,pi(k+1)为第k+1次迭代时第i个雷达节点的辐射功率,为第k次迭代时第i部智能干扰机对第i个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

35、将第i部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uj,i(pi,ji)关于第i部智能干扰机的干扰功率ji求一阶偏导数:

36、

37、令获取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中第i部智能干扰机对第i个雷达节点实施压制式干扰的干扰功率表达式为:

38、

39、其中,为第k+1次迭代时第i部智能干扰机对第i个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

40、专利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41、本申请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同时降低了系统的辐射功率,达到了提高系统射频隐身性能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构建雷达组网系统,分别获取各个雷达节点与目标、其他雷达节点以及智能干扰机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根据所述路径传播损耗分别构建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以及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根据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根据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解算关于目标探测的领导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各个雷达节点目标探测时的辐射功率,解算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跟随者博弈功率控制模型得到智能干扰机对雷达节点的干扰功率,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构建雷达组网系统,分别获取各个雷达节点与目标、其他雷达节点以及智能干扰机之间的路径传播损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抗干扰的组网雷达系统stackelberg博弈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根据所述路径传播损耗分别构建各个雷达节点关于目标探测的效用函数以及各个智能干扰机关于对雷达实施压制式干扰的效用函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宇程佳田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