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9414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正极耳以及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电芯本体之间形成正极空间,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电芯本体之间形成负极空间;转接片,所述转接片数量为两个,一所述转接片为正极转接片,另一所述转接片为负极转接片,所述正极转接片的边缘嵌入于所述正极空间内,所述负极转接片的边缘嵌入于所述负极空间内;极柱,所述极柱数量为两个,一所述极柱为正极柱,另一所述极柱为负极柱;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正极孔与负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使转接片与下塑胶件之间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高度空间,有效提高了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1、当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迅速,电池作为一种储能的装置,在汽车、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以及船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当前的铝壳电池主要由外壳、顶盖组件、转接片、绝缘膜、底托板和电芯等结构组成,顶盖组件是电池重要保护器件。现有的电池结构,电池顶盖组件通常包含正极柱、负极柱、防爆阀及防爆贴片、顶盖片、下塑胶、注液孔等结构,进一步的,极柱通过密封件、固定件等与顶盖片连接;电芯通常包含极耳、电芯本体,极耳与转接片焊接在一起,极耳位于转接片下方,电芯合芯是需要弯折极耳,极耳占用电池高度方向空间;下塑胶、转接片等结构位于顶盖片的下方,顶盖片与外壳组装后,极耳、下塑胶、转接片等结构会占用电池内部空间,降低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包括

3、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正极耳以及负极耳,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电芯本体之间形成正极空间,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电芯本体之间形成负极空间;

4、转接片,所述转接片数量为两个,一所述转接片为正极转接片,另一所述转接片为负极转接片,所述正极转接片的边缘嵌入于所述正极空间内,所述负极转接片的边缘嵌入于所述负极空间内;

5、极柱,所述极柱数量为两个,一所述极柱为正极柱,另一所述极柱为负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正极转接片连接,所述负极柱与所述负极转接片连接;

6、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正极孔与负极孔,所述正极孔与所述正极柱位置对应,所述负极孔与所述负极柱位置对应。

7、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电芯之间采用蝴蝶焊接,两个所述电芯分布于所述正极转接片和所述负极转接片两侧,将所述电芯的正极耳与所述正极转接片焊接成型,将所述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负极转接片焊接成型。

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转接片上设置有定位孔以及转接凸台,所述正极转接片上设置有定位孔、转接凸台以及限流孔,所述极柱焊接于所述转接凸台上。

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凸台上设置有下密封圈,所述极柱与所述转接凸台以及所述下密封圈呈同轴设置。

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有正极凹槽以及负极凹槽,所述正极凹槽与所述正极孔位置对应,所述负极凹槽与所述负极孔位置对应,所述正极凹槽与所述负极凹槽位置处均设置有止动环以及上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所述下密封圈配合,以将所述正极孔或所述负极孔密封。

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止动环通过上塑胶件与所述极柱贴合,所述止动环与所述上塑胶件形成固定部,所述止动环与所述上塑胶件扣合,以将所述极柱固定。

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上设有第一通过孔以及第二通过孔,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正极柱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过孔与所述负极柱位置对应。

13、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一面设置有铆接头,另一面设置有侧止动凸台以及中心止动凸台,所述铆接头与所述顶盖位置对应,所述侧止动凸台以及所述中心止动凸台与所述电芯位置对应。

1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与所述转接片之间的间距为0.5-2mm。

15、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铝壳,所述电芯位于所述铝壳内,且所述电芯表面包覆有绝缘膜。

16、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在转接片与下塑胶件之间预留了1-2mm空间,防止转接片与下塑胶件之间出现干涉,在电芯与转接片焊接后进行合芯,然后正极柱与正极孔、负极柱与负极孔对接安装,正极耳与负极耳均位于转接片与下塑胶之间,转接片与下塑胶件之间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高度空间,有效提高了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芯(10)之间采用蝴蝶焊接,两个所述电芯(10)分布于所述正极转接片(20)和所述负极转接片(20)两侧,将所述电芯(10)的正极耳(12)与所述正极转接片(20)焊接成型,将所述电芯(10)的负极耳(13)与所述负极转接片(20)焊接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转接片(20)上设置有定位孔(21)以及转接凸台(22),所述正极转接片(20)上设置有定位孔(21)、转接凸台(22)以及限流孔(23),所述极柱(30)焊接于所述转接凸台(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凸台(22)上设置有下密封圈(50),所述极柱(30)与所述转接凸台(22)以及所述下密封圈(50)呈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0)上设有正极凹槽(43)以及负极凹槽(44),所述正极凹槽(43)与所述正极孔(41)位置对应,所述负极凹槽(44)与所述负极孔(42)位置对应,所述正极凹槽(43)与所述负极凹槽(44)位置处均设置有止动环(60)以及上密封圈(70),所述上密封圈(70)与所述下密封圈(50)配合,以将所述正极孔(41)或所述负极孔(42)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环(60)通过上塑胶件(80)与所述极柱(30)贴合,所述止动环(60)与所述上塑胶件(80)形成固定部,所述止动环(60)与所述上塑胶件(80)扣合,以将所述极柱(30)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0)与所述电芯(10)之间设置有下塑胶件(90),所述下塑胶件(90)上设有第一通过孔(91)以及第二通过孔(92),所述第一通过孔(91)与所述正极柱(30)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过孔(92)与所述负极柱(30)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90)一面设置有铆接头(93),另一面设置有侧止动凸台(94)以及中心止动凸台(95),所述铆接头(93)与所述顶盖(40)位置对应,所述侧止动凸台(94)以及所述中心止动凸台(95)与所述电芯(10)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90)与所述转接片(20)之间的间距为0.5-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壳(100),所述电芯(10)位于所述铝壳(100)内,且所述电芯(10)表面包覆有绝缘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芯(10)之间采用蝴蝶焊接,两个所述电芯(10)分布于所述正极转接片(20)和所述负极转接片(20)两侧,将所述电芯(10)的正极耳(12)与所述正极转接片(20)焊接成型,将所述电芯(10)的负极耳(13)与所述负极转接片(20)焊接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转接片(20)上设置有定位孔(21)以及转接凸台(22),所述正极转接片(20)上设置有定位孔(21)、转接凸台(22)以及限流孔(23),所述极柱(30)焊接于所述转接凸台(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凸台(22)上设置有下密封圈(50),所述极柱(30)与所述转接凸台(22)以及所述下密封圈(50)呈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0)上设有正极凹槽(43)以及负极凹槽(44),所述正极凹槽(43)与所述正极孔(41)位置对应,所述负极凹槽(44)与所述负极孔(42)位置对应,所述正极凹槽(43)与所述负极凹槽(44)位置处均设置有止动环(60)以及上密封圈(70),所述上密封圈(70)与所述下密封圈(50)配合,以将所述正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仁梁海涛刘海青韩健峰张宏港
申请(专利权)人:创明智慧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