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单元制造技术_技高网

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9387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2
在内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元中,减小变速时的级间比。单元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件;齿轮装置,其在速度线图上依次排列有第一旋转部位、第二旋转部位、第三旋转部位以及第四旋转部位。输入部件能够与第一旋转部位连接,并且能够与第二旋转部位连接,输出部件与第三旋转部位连接,第四旋转部位能够切换旋转状态以及非旋转状态。齿轮装置具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旋转部位由第六旋转部件构成,第二旋转部位由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五旋转部件结合而构成,第三旋转部位由第二旋转部件构成,第四旋转部位由第三旋转部件与第四旋转部件结合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元


技术介绍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二档前进的电动汽车用自动变速器单元。在该单元中,通过切换两个摩擦离合器的卡合状态,能够实现一档、以及变速比(=输入旋转速度/输出旋转速度)比一档小的二档。

2、相同的单元也公开在专利文献2至4中。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9116360号说明书

6、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9119951号说明书

7、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第106195194号说明书

8、专利文献4:中国技术第20600095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二档前进的电动汽车用自动变速器单元中,一档的变速比越大,因减速而产生的扭矩增幅效果越好,因而一档的变速比越大,则越能够减小马达的最大扭矩,越能够选择体积小的马达。与此相对,二档的变速比越小,则实现某车速时马达的旋转速度越低,在高速巡航时是有利的。

3、然而,当在上述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一档及二档的变速比时,切换一档与二档时级间比(=一档的变速比/二档的变速比)增大,变速冲击增大。

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内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元中,减小变速时的级间比。

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方式,提供一种单元,具有:

7、输入部件;

8、输出部件;

9、齿轮装置,其在速度线图上依次排列有第一旋转部位、第二旋转部位、第三旋转部位以及第四旋转部位;

10、所述输入部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位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位连接,

11、所述输出部件与所述第三旋转部位连接,

12、所述第四旋转部位能够切换旋转状态以及非旋转状态,

13、所述齿轮装置具有:

14、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其具有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以及第三旋转部件,在速度线图上所述第二旋转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之间;

15、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其具有第四旋转部件、第五旋转部件、以及第六旋转部件,在速度线图上所述第五旋转部件配置在所述第四旋转部件与所述第六旋转部件之间;

16、所述第一旋转部位由所述第六旋转部件构成,

17、所述第二旋转部位由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五旋转部件结合而构成,

18、所述第三旋转部位由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构成,

19、所述第四旋转部位由所述第三旋转部件与所述第四旋转部件结合而构成。

20、专利技术的效果

21、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对输入部件的连接目标(第一旋转部位以及第二旋转部位的任意一方或双方)、以及第四旋转部位的旋转状态进行切换,能够实现三个变速级。由于级间比减小,因而能够根据速度区域来设定适当的变速比。另外,由于在三档中变速比为1,因而能够减少因旋转部位间的旋转差而产生的动力传递损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山晃渡边坚一广濑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