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合金丝材拉拔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对所述第一板坯进行第二火次锻造得到第二板坯;对所述第二板坯进行第三火次锻造得到第三板坯;对所述第三板坯进行第四火次锻造得到第四板坯;对所述第四板坯进行第五火次锻造得到棒材;对所述棒材进行轧制、旋锻、拉拔得到最终尺寸的丝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通过采用五火次锻造成形获得钛合金棒材,棒材径向织构较强,延伸性提高,在特殊环境下棒材弯曲时也有更好的抗直径减小的能力,更加有利于盘圆轧制和后续拉丝工艺的生产。而且丝材制备全流程免酸洗,免电解,生产过程中无增氢、增氧、增氮,成分纯净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丝材拉拔制备方法以及钛合金丝材。
技术介绍
1、tb13钛合金丝材的传统拉丝制备工艺为:固定模热拉拔、热处理、酸洗、抛光,这种制备工艺多以盘条和机加工表面交付。
2、但是上述热拉拔工艺生产的tb13丝材存在的问题是:(1)固定模拉拔速度慢,单道次减径量小,加工工序长,生产效率低;(2)热拉拔时加热温度在700℃~800℃,极易导致丝材在受热状态下吸收空气中的氮、氢、氧等有害元素,降低材料性能一致性;(3)拉拔时固定模具与丝材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滑动摩擦力,容易导致丝材的尺寸公差变大以及丝材表面拉伤,形成连贯性的质量缺陷;(4)在丝材拉拔完成之后,必须采取电解抛光或者酸洗来去除丝材表面的石墨或者磷酸化润滑剂,这种方式会造成丝材制备的高能耗、高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钛合金丝材拉拔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
3、对所述第一板坯进行第二火次锻造得到第二板坯;
4、对所述第二板坯进行第三火次锻造得到第三板坯;
5、对所述第三板坯进行第四火次锻造得到第四板坯;
6、对所述第四板坯进行第五火次锻造得到棒材;
7、对所述棒材进行轧制、旋锻、拉拔得到最终尺寸的丝材。
8、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p>9、对所述钛合金铸锭进行锭身扒皮,冒口锯切并将锯切部位的棱角进行打磨圆滑过渡处理。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
11、将所述钛合金铸锭放置到锻造炉中,并在800℃~850℃下将保温3~4h,然后以100℃~120℃/h的速度升温至1100℃~1200℃,保温6~7h;
12、出炉并沿径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1100℃~1200℃下保温2~3h;
13、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将温度降至相变点以上80℃~100℃,保温3~4h;
14、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保温3~4h;
15、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 (800~900)mm×l的板坯,并将两端墩平甩出空冷得到所述第一板坯。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板坯进行第二火次锻造得到第二板坯,进一步包括:
17、将所述第一板坯放置到锻造炉中,并在750℃~800℃下将保温3~4h,以60℃~80℃/h的速度升温至相变点以下40~50℃,保温5~6h;
18、出炉并沿宽度方向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下40~50℃下保温2~3h;
19、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下40~50℃下保温2~3h;
20、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并将两端墩平甩出空冷得到所述第二板坯。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板坯进行第三火次锻造得到第三板坯,进一步包括:
22、将所述第二板坯放置到锻造炉中,并在800℃~850℃下将保温3~4h,以80℃~100℃/h的速度升温至相变点以上40~60℃,保温5~6h;
23、出炉并沿宽度方向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上40~60℃下保温2~3h;
24、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上40~60℃下保温2~3h;
25、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并将两端墩平甩出空冷得到所述第三板坯。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三板坯进行第四火次锻造得到第四板坯,进一步包括:
27、将所述第三板坯放置到锻造炉中,并在750℃~800℃下将保温3~4h,以60℃~80℃/h的速度升温至相变点以下50~60℃,保温5~6h;
28、出炉并沿宽度方向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下50~60℃下保温2~3h;
29、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回炉并在相变点以下50~60℃下保温2~3h;
30、出炉并沿宽度方向再次换向压制成(380~400)mm×(800~900)mm×l的板坯,并将两端墩平甩出空冷得到所述第四板坯。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四板坯进行第五火次锻造得到棒材,进一步包括:
32、将所述第四板坯放置到锻造炉中,并在750℃~800℃下将保温1~2h,以60℃~80℃/h的速度升温至相变点以下40~50℃,保温3~4h;
33、出炉并进行拔长、滚圆锻造,直至得到φ(200~230)mm×l的棒材。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棒材进行轧制、旋锻、拉拔得到最终尺寸的丝材,进一步包括:
35、采用二火轧坯对所述棒材进行轧制得到第一尺寸的盘条;
36、将第一尺寸的盘条扒皮后进行多道次的旋锻得到第二尺寸的线材;
37、将第二尺寸的线材进行多次拉拔得到第三尺寸的丝材。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尺寸的线材进行多次拉拔得到第三尺寸的丝材,进一步包括:
39、对第二尺寸的线材进行真空退火热处理并在拉拔之前涂上水溶性润滑剂。
40、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钛合金丝材,所述一种钛合金丝材由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4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通过采用五火次锻造成形获得钛合金棒材,棒材径向织构较强,延伸性提高,在特殊环境下棒材弯曲时也有更好的抗直径减小的能力,更加有利于盘圆轧制和后续拉丝工艺的生产。而且丝材制备全流程免酸洗,免电解,生产过程中无增氢、增氧、增氮,成分纯净度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合金丝材拉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板坯进行第二火次锻造得到第二板坯,进一步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板坯进行第三火次锻造得到第三板坯,进一步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三板坯进行第四火次锻造得到第四板坯,进一步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四板坯进行第五火次锻造得到棒材,进一步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棒材进行轧制、旋锻、拉拔得到最终尺寸的丝材,进一步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尺寸的线材进行多次拉拔得到第三尺寸的丝材,进一步包括:
10.一种钛合金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丝材基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丝材拉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钛合金铸锭依次进行第一火次锻造得到第一板坯,进一步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板坯进行第二火次锻造得到第二板坯,进一步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板坯进行第三火次锻造得到第三板坯,进一步包括: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博,冯兆龙,郑帮智,王泽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