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uv油墨,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uv油墨及其光固化方法和印刷品。
技术介绍
1、抗菌uv油墨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油墨,它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迅速固化,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环保性能。通过在uv油墨添加抗菌剂,抗菌uv油墨可以赋予印刷品杀菌或抑菌的功能。目前抗菌uv油墨已经应用于部分印刷企业实际生产中,关于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技术,现有技术中,段华伟等人以uv光油作为抗菌剂的分散基体,通过实验得出uv光油的固化温度只需在90~120℃,并说明在此温度下华科-108防霉剂在uv光油中能稳定发挥其高效杀菌性能。杨永源在《光固化油墨、涂料光引发剂、颜料和光源如何匹配》一文中介绍如何选择最佳的复合光引发剂和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尽可能与最大的uv光源发射波长和颜料的最低吸收波长相匹配,以便充分利用uv光源的能量,以提高uv光固速度。胡石成等人通过采用特殊的光引发剂和抗菌剂、经特殊处理的硬质填料以及合理搭配的配方体系,研制了一款紫外光固化抗菌耐污清面涂料,只需辊涂一道,就可实现快速干燥,且具有抗菌性、耐污性,能满足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木地板、家装公司的生产要求,既保证了涂装效果,又节省了涂装成本。
2、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现状可见,目前在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领域,研究者们主要通过研究分析抗菌uv油墨成分配比、抗菌剂种类的选择来适应紫外光的固化,以此获得良好的印品。
3、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由抗菌uv油墨的黏度问题引起印刷色彩较浅、网点扩大、传墨不均等问题;由于墨层的干燥性能不好导致擦花、墨层光泽度变差、抗
4、专利cn107778970a公开了一种抗菌uv 油墨,其选择的组分中,抗菌剂是纳米银,纳米银粒径大小为18-23nm,然而,其依然存在uv油墨印刷下降和抗菌性能不能兼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确保抗菌性能以及能够确保油墨印刷质量的抗菌uv油墨及其光固化方法和印刷品。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uv油墨,所述抗菌uv油墨中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为95℃-120℃。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3%-3.3%。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uv油墨使用时的黏度为25-35s。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uv油墨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色料20%、光引发剂8%、合成树脂油40%、膏状墨脂类20%、墨性助剂2%、抗菌剂3%、其他助剂7%。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成树脂油为丙烯酸树脂;
7、和/或,所述光引发剂为安息香乙醚;
8、和/或,所述膏状墨脂类即为膏状墨脂;
9、和/或,其他助剂为分散剂2.6%、蜡2%、流平剂3%;
10、和/或,所述墨性助剂为稳定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uv油墨使用时加入稀释剂进行稀释,稀释剂为水性稀释剂,所述抗菌uv油墨和所述稀释剂的比例小于或者等于2:1。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稀释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水份80%、乙醇10%、乙二醇醚8%、表面活性剂2%。
1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将uv光油经稀释剂稀释后涂布在需要固化的印刷品表面;
15、使用uv固化机对涂布了uv光油的印刷品进行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成膜,控制固化温度为95℃-120℃。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uv油墨的初干性在18-25微米,彻干时间为40-45s。
17、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品,所述印刷品表面具有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抗菌uv油墨经过固化而形成的膜层。
18、上述抗菌uv油墨,通过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纳米银的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与细菌接触的机会也越多,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杀菌性能,小粒径的纳米银还具有更高的表面能,使其更容易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杀菌效果,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效果,然而过小或者过大的纳米银的粒径均可能会导致油墨的粘度增加,影响油墨的流动性和印刷效果,本申请通过将纳米银的粒径5~10nm,并且结合将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控制在95℃-120℃,如此,能够兼具确保抗菌性能以及能够确保油墨印刷质量。
19、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21、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uv油墨,所述抗菌uv油墨中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为95℃-120℃。
22、上述抗菌uv油墨,通过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纳米银的粒径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与细菌接触的机会也越多,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杀菌性能,小粒径的纳米银还具有更高的表面能,使其更容易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杀菌效果,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抗菌效果,然而过小或者过大的纳米银的粒径均可能会导致油墨的粘度增加,影响油墨的流动性和印刷效果,本申请通过将纳米银的粒径5~10nm,能够兼具确保抗菌性能以及能够确保油墨印刷质量,并且结合将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控制在95℃-120℃,如此,能够较好地确保抗菌uv油墨的印刷质量和抗菌效果。
23、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3%-3.5%。优选的,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3.4%,如此,经申请人发现,结合光固化温度控制在95℃-120℃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并能确保印刷质量,抗菌率能达到96%以上
24、一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中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为95℃-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3%-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使用时的黏度为25-35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色料20%、光引发剂8%、合成树脂油40%、膏状墨脂类20%、墨性助剂2%、抗菌剂3.2%-3.5%、其他助剂6.5%-6.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油为丙烯酸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使用时加入稀释剂进行稀释,稀释剂为水性稀释剂,所述抗菌UV油墨和所述稀释剂的比例小于或者等于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的初干性在18-25微米,彻干时间为40-45s。
10.一种印刷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品表面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抗菌UV油墨经过固化而形成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中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所述纳米银的粒径5~10nm,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2.8%-3.5%,所述抗菌uv油墨的光固化温度为95℃-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在uv油墨中的质量占比为3%-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使用时的黏度为25-35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uv油墨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色料20%、光引发剂8%、合成树脂油40%、膏状墨脂类20%、墨性助剂2%、抗菌剂3.2%-3.5%、其他助剂6.5%-6.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uv油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焱霞,占小富,王义礼,何海任,彭业双,梁盈,黄泽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