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翅片、换热翅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管翅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高温气流进入翅片后,迎着换热管流动的气流迅速与管壁发生换热,此部分气流换热效率高,温度降低快。而在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处流动的高温气流主要依靠与翅片的传热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因此换热效率低,烟气出口温度较高。另外,在换热管的背风区,由于气流发生流动分离,此处会形成大尺度漩涡以及压降,进一步影响传热以及增大气流阻力。
2、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翅片处设置翻边孔形式,阻挡换热管间隙处气流流动,并在翅片尾部设置翻边的挡板,强迫其流向换热管壁面,以增强换热管换热能力,但是由于烟气流动面积减小,局部流速增大,会带来较大的流动阻力。为了增强传热管背风面区域的换热能力,通过设置导流筋将烟气引导至换热管的背风面,进一步增大烟气与翅片的有效换热区域,增强换热能力。
3、以上方式均通过翻边或者导流筋的形式将高温烟气引导至换热管周围,而离换热管较远的间隙位置气流流动受阻,换热能力有效,该位置处气流传递的热量远远未能达到翅片本身导热能力的极限,既增大了流体阻力,同时也导致该位置处换热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翅片、换热翅片组件及热交换器,通过引导气流在多个换热翅片腔体中实现低阻流动,充分利用翅片的高导热性传递热量,翅片的有效利用面积更大,阻力更低,热流密度更均匀,传热功率更大,热交换能力更强。
2、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翅片,包括
3、翅片本体,具有呈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翅片本体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管,多个所述安装管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安装管用于安装换热管;
4、折流组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管之间;所述折流组件包括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折流板凸设于或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沿气流方向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呈台阶过渡。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一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的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二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气流出口。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的长边大于所述第一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的长边;
7、所述第二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一折流板的短边大于所述第一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的短边。
8、其中,所述第一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的长边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折流板靠近所述第一折流板的短边。
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流板靠近所述安装管的斜边沿着流动方向与所述安装管呈倾斜设置;
10、和/或,所述第二折流板靠近所述安装管的斜边沿着流动方向与所述安装管呈倾斜设置。
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导流翻边,所述导流翻边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折流板呈间隔设置。
1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翻边设于所述翅片本体的边缘;
13、和/或,所述导流翻边呈弧形设置,且面向所述第二折流板的方向凸起。
1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两个扰流翻边,所述扰流翻边设于所述导流翻边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两个所述扰流翻边分别对应所述导流翻边的两端设置。
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分流翻边,所述分流翻边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一侧;所述分流翻边与所述第一折流板呈间隔设置;所述分流翻边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侧呈凸起状。
1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翻边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侧具有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分流部,两个所述分流部分别朝向所述安装管延伸。
17、一种换热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片上述的换热器翅片,多个所述换热器翅片呈层叠设置。
18、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上述的换热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管设于换热翅片组件的换热器翅片的安装管。
19、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
20、该换热器翅片包括:翅片本体具有呈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翅片本体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管,多个所述安装管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安装管用于安装换热管;折流组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管之间;所述折流组件包括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折流板凸设于或凹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沿气流方向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呈台阶过渡。本申请通过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呈台阶过渡,使得不同平面的折流板有效地打破了翅片本体表面边界层的生长,使得气流通过打破边界层的连续性来促进温度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的不断更新和重生,从而能够充分地传递烟气中的热流,进而显著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此外,通过引导气流在多个换热翅片的流道中实现低阻流动,充分利用翅片的高导热性传递热量,使得翅片本体的有效利用面积更大,阻力更低,热流密度更均匀,传热功率更大,热交换能力更强,达到提升整体换热性能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折流板(32)靠近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气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长边大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长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安装管(2)的斜边沿着流动方向与所述安装管(2)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翻边(5),所述导流翻边(5)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折流板(32)呈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翻边(5)设于所述翅片本体(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扰流翻边(6),所述扰流翻边(6)设于所述导流翻边(5)与所述第二折流板(32)之间;两个所述扰流翻边(6)分别对应所述导流翻边(5)的两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翻边(4),所述分流翻边(4)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一侧;所述分流翻边(4)与所述第一折流板(31)呈间隔设置;所述分流翻边(4)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一侧呈凸起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翻边(4)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一侧具有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分流部(41),两个所述分流部(41)分别朝向所述安装管(2)延伸。
10.一种换热翅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片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多个所述换热器翅片呈层叠设置。
11.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翅片组件,所述换热管设于换热翅片组件的换热器翅片的安装管(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背离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折流板(32)靠近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气流进口小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气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长边大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第二折流板(32)的长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31)靠近所述安装管(2)的斜边沿着流动方向与所述安装管(2)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翻边(5),所述导流翻边(5)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折流板(32)背离所述第一折流板(3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折流板(32)呈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翻边(5)设于所述翅片本体(1)的边缘;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炯,杨启欣,刘兵,马海川,钟少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