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8738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漏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该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射频标签、第一吸液层和湿度传感器。射频标签遇到液体时能够反射信号且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第一吸液层设于射频标签的表面,用于吸收液体以使射频标签与液体接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湿度,且射频标签遇到液体反射信号的强度发生变化时,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及漏液检测方法,结合湿度传感器与射频标签来反映是否漏液,能够避免射频标签遭到干扰时信号强度异常而影响造成漏液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湿度传感器检测精度问题带来的误差,提升了漏液检测的准确性及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漏液检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1、利用管路进行液体传输在各种场景均有着广泛应用,但其普遍存在管路或管路接头处因为磨损、腐蚀或压力等原因而导致的泄露问题。对于服务器液冷、半导体设备液体传输或其他对漏液要求较高的场景,有必要进行漏液检测。目前,常见的漏液检测方式包括漏液检测线缆、定点式漏液检测传感器等。

2、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现有漏液检测装置均为有线检测,服务器液冷场景中冷板管路和接头的数量越来越多,漏液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有线检测线路复杂、尺寸臃肿、安装繁琐,且检测装置在安装和维护时会受力,有可能导致线路断裂,因此常规有线漏液检测装置难以适应服务器液冷等复杂场景的漏液检测。利用射频识别的信号强度受液体影响的方法进行漏液检测,虽可实现无线检测,但其无法针对少量漏液的情况进行检测,漏液检测量普遍在20ml以上,且温湿度、信号干扰均对检测准确性存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该漏液检测装置、漏液检测方法及液冷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利用射频识别进行漏液检测精度及准确性较低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4、射频标签,所述射频标签遇到液体时能够反射信号且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

5、第一吸液层,设于所述射频标签的表面,用于吸收液体以使所述射频标签与所述液体接触;

6、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湿度,且所述射频标签遇到液体反射信号的强度发生变化时,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湿度大于预设湿度。

7、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吸收液体的第二吸液层,所述第一吸液层设于所述射频标签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吸液层设于所述射频标签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

8、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吸液层和/或所述第二吸液层为湿敏材料,且所述湿敏材料吸液状态下的介电常数变化。

9、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吸液层为多孔海绵层或改性高分子吸液纤维编制层;

10、和/或所述第二吸液层为多孔海绵层或改性高分子吸液纤维编制层。

11、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形成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一侧表面,且位于所述射频标签设有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一侧。

12、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还包括第一吸波材料层和/或第二吸波材料层,所述第一吸波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吸液层背离所述射频标签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吸波材料层设于所述射频标签背离所述第一吸液层的一侧。

13、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所述射频标签的频率范围为860~960mhz或者2.45ghz;

14、可选地,上述漏液检测装置中,所述湿度传感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射频标签。

1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6、一种漏液检测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17、获取所述射频标签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及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

18、当所述射频标签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变化,且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判定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对应的位置发生漏液。

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液检测装置及漏液检测方法,利用射频标签反射信号的强度受液体影响的特点,以检测漏液。其能够实现无线漏液检测,因而能够适应复杂串并联管路和接头的漏液检测,且对液冷组件的安装要求低,成本低。

20、同时,本申请中通过在射频标签上集成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环境中水分含量,在射频标签的反射信号的强度变化且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表明设置漏液检测装置的位置发生漏液。即结合湿度传感器与射频标签来反映是否漏液,能够避免射频标签遭到干扰时信号强度异常而影响造成漏液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湿度传感器检测精度问题带来的误差,提升了漏液检测的准确性及精度。

21、另外,通过在射频标签的表面设置第一吸液层,一方面,即使发生少量漏液,由于第一吸液层能够吸附漏液,故射频标签也能够与漏液接触而使其反射信号的强度变化,因而对于少量漏液也能够实现精确检测,进一步提升了漏液检测的精度。再一方面,通过第一吸液层吸收漏液,能够减少漏液对液冷系统等场景的影响,即该漏液检测装置在实现漏液检测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漏液收集功能。

2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由于上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漏液检测装置的液冷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吸收液体的第二吸液层(4),所述第一吸液层(2)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吸液层(4)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层(2)和/或所述第二吸液层(4)为湿敏材料,且所述湿敏材料吸液状态下的介电常数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层(2)为多孔海绵层或改性高分子吸液纤维编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层(7),所述粘结层(7)形成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一侧表面,且位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设有所述湿度传感器(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波材料层(5)和/或第二吸波材料层(6),所述第一吸波材料层(5)设于所述第一吸液层(2)背离所述射频标签(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吸波材料层(6)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背离所述第一吸液层(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频率范围为860~960MHz或者2.45G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3)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

9.一种漏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包括:

10.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液冷管(20)和与所述液冷管(20)连接的接头(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10),所述液冷管(20)与所述接头(30)外套设有外壳(40),且所述外壳(40)覆盖所述液冷管(20)与所述接头(30)的连接处,所述漏液检测装置(10)设于所述外壳(40)的内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吸收液体的第二吸液层(4),所述第一吸液层(2)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吸液层(4)设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层(2)和/或所述第二吸液层(4)为湿敏材料,且所述湿敏材料吸液状态下的介电常数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层(2)为多孔海绵层或改性高分子吸液纤维编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层(7),所述粘结层(7)形成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一侧表面,且位于所述射频标签(1)的设有所述湿度传感器(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波材料层(5)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胜任现文陈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