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852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制冷除湿机、风扇和循环风道;风扇包括内循环风扇和外循环风扇;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扇用于推动空气在内循环风道及冷库中循环流动;外循环风扇用于推动空气在外循环风道及冷库中循环流动;制冷除湿机的主机设置在冷库内,循环风道沿冷库的内壁设置;所述的制冷除湿机包括制冷装置和控制模块。该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能有效保障库内湿度和温度达到预设值,温度和湿度均匀性好,且节能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农业等领域对高精度恒温恒湿设备要求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

2、冷库等特定场所一般采取制冷设备+除湿机的方式解决湿度问题,近年来采用制冷兼除湿一体功能新设备、新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因其工作原理导致库内温度差值大(一般场合湿度45%时温度差达到8~10℃)、湿度差值同样大(典型表现为停机后湿度1~2分钟内上升5%~15%左右,波动很大)。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点的原因分析:在冷库等特殊恒温恒湿场合,采用制冷除湿时,因制冷除湿原理决定了库内蒸发器风扇电机转速较低;制冷除湿参数感知是通过传感器实现,而温湿度越低、风速越低,影响的范围越小;再加上库内货物的堆放阻碍空气流动等因素,形成的循环范围有限,温度和湿度难以渗透到每个角落,造成库内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对货物储藏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极大的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4、常规获取超低湿度的方法,湿度在50%以上目前一般采用专业除湿机、极少部分非标产品可达30%左右;缺点是除湿机设计的一体化(受诸多因素制约市场上无分体式除湿机),自身压缩机制冷产生的热量排在室内、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冷系统平衡其热量、方能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能耗较高;

5、同时存在温湿度不均、并在除湿机附近形成热岛区域。

6、另外,某些特定环境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

7、(1)需要极低湿度条件(15%±2%)的所有场所;

8、(2)需要温度和湿度及其稳定(±1%)的场所。

9、目前行业内无该类制冷除湿产品报道。

10、另外,目前获取低湿度(15%±2%)的方法为:

11、利用制冷除湿(多为除湿机+制冷设备)建造一个外部空间环境(湿度25%左右):

12、再建造一个内部空间环境,然后采用改为:基于吸附式除湿法的转轮除湿实现除湿,能耗非常巨大(吸附剂需要转轮运送到外部后采用电热烘干后再次进入下一个循环),吸附剂需要定期更换、温湿度波动大,弊端显著但是目前唯一成熟运行的选择。

1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制冷除湿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该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能有效保障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能实现温湿度控制,且能促进原有制冷除湿系统效率、创造更低湿度环境(例如无风道系统时系统除湿到18%再难下降,使用本风道系统后能够达到13%左右、温湿度波动范围小)。

2、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3、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包括制冷除湿机、风扇和循环风道;

4、风扇包括内循环风扇和外循环风扇;

5、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

6、内循环风扇用于推动空气在内循环风道及冷库中循环流动;

7、外循环风扇用于推动空气在外循环风道及冷库中循环流动;

8、制冷除湿机的主机设置在冷库内,循环风道沿冷库的内壁设置;

9、所述的制冷除湿机包括制冷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和膨胀阀;蒸发器处设有蒸发器风机;蒸发器以及蒸发器风机均设置在冷库内;压缩机与冷凝器都设置在冷库外;冷凝器通过管道经第二阀门(220v电磁阀)与膨胀阀相连,膨胀阀再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相连。

10、具体工作过程为:

11、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凝成常温液体→膨胀阀:将高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体送入蒸发器→蒸发器:将气液混合体进一步蒸发为低温低压气体,这个过程吸热。

12、还包括受控于控制模块的转速调节器;转速调节器用于控制蒸发器风机的转速;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控制模块用于在冷库温度降低到预设温度时,通过转速调节器降低蒸发器风机的转速,以启动除湿进程。

13、冷库内的循环风道内配置辅助散热器作为废热回收装置;辅助散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受控于控制模块的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开启后,能充分利用压缩机的废热。第一阀门为220v电磁阀。

14、室内配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为电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设置在蒸发器内,利用蒸发器及其风机的壳体空间,无需格外占用空间,加热管受控于控制模块。加热管也可以优选设置在蒸发器的蒸发翅片外侧,从而创造更好的结露环境。加热管也可以设置在蒸发器的外壳的外部。

15、冷库的侧壁具有第一夹层,冷库的顶部具有第二夹层,冷库的侧壁及顶板上均设有风孔,风孔用于连通第一夹层以及第二夹层与冷库的中部空腔;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连通;第一夹层、第二夹层及风孔形成所述的循环风道;

16、风扇设置在第一夹层或第二夹层中,或者风扇设置在风孔外侧(非夹层内,位于冷库内)。

17、侧壁的根部设有底部内循环风孔和底部外循环风孔;底部内循环风孔位于底部外循环风孔的上方;

18、冷库的顶板处设有顶部内循环风孔和顶部外循环风孔;

19、顶部内循环风孔、第二夹层、第一夹层以及底部内循环风孔形成所述的内循环风道;

20、顶部外循环风孔、第二夹层、第一夹层以及底部外循环风孔形成所述的外循环风道。

21、内循环风扇设置在顶部内循环风孔的下方;外循环风扇设置在顶部外循环风孔处,且位于第二夹层的外侧。

22、所述的循环风道为2个或4个;且相对对称设置(即前后侧壁设置,和/

23、或左右侧壁设置)。也可以根据不规则的环境,配置更多数量的循环风道来满足使用要求。如3-10组循环风道均可。

24、风扇均受控于控制模块。

25、制冷除湿机设置在冷库的顶部,除湿机的出风口与外循环风道的顶部外循环风孔对接。

26、采用前述的制冷除湿系统,能通过内循环和外循环双风道以及余热回收以及加入辅热等措施保障冷库内的温湿度分布均匀;

27、控制模块控制制冷除湿机的运行工况,使得冷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在预设的范围内;

28、启动制冷除湿机组后、通过plc(控制模块)来控制不同的除湿阶段所需最佳的风量和风速,通过外循环风道系统吸入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加工、后送入室内多处不同位置;同步启动内循环风道,使室内空气处于不断均匀流动状态;二者空气流在相对固定区域交汇、交流,使新的干燥空气不断进入内循环系统、同时部分空气进入制冷除湿机进一步加工为更加干燥的空气。具体控制过程为控制模块(单片机)自带的功能,因而本方案不涉及方法。

29、有益效果:

30、本技术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在冷库等特定场合配置一套或多套内循环风道系统,选用通用风扇为动力、采用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等方式,使库内空气充分流动,大幅都减少库内温湿度死角、有效提高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

31、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除湿机、风扇和循环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库内的循环风道内配置辅助散热器作为废热回收装置;辅助散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受控于控制模块的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配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为电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设置在蒸发器内,加热管受控于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库的侧壁具有第一夹层,冷库的顶部具有第二夹层,冷库的侧壁及顶板上均设有风孔,风孔用于连通第一夹层以及第二夹层与冷库的中部空腔;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连通;第一夹层、第二夹层及风孔形成所述的循环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侧壁的根部设有底部内循环风孔(51)和底部外循环风孔(52);底部内循环风孔位于底部外循环风孔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循环风扇设置在顶部内循环风孔的下方;外循环风扇设置在顶部外循环风孔处,且位于第二夹层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风道为2个或4个;且相对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循环风扇和外循环风扇均受控于控制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除湿机设置在冷库的顶部,除湿机的出风口与外循环风道的顶部外循环风孔对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除湿机、风扇和循环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库内的循环风道内配置辅助散热器作为废热回收装置;辅助散热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受控于控制模块的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配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备用电热补偿装置为电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设置在蒸发器内,加热管受控于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风道的制冷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库的侧壁具有第一夹层,冷库的顶部具有第二夹层,冷库的侧壁及顶板上均设有风孔,风孔用于连通第一夹层以及第二夹层与冷库的中部空腔;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连通;第一夹层、第二夹层及风孔形成所述的循环风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顺明汤子曙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水成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