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多样性观测,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及远程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研究的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技术迅速发展。智能监测与数据采集技术在众多监测领域逐步得到应用,旨在更精准、全面地获取生态环境信息。
2、现有的监测系统仍存在诸多缺陷。在数据采集方面,传统监测方式难以高效整合多种类、大规模的数据,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格式、精度及采集频率难以统一协调,导致数据兼容性差且质量参差不齐。设备安装维护方面,现有的综合性野外生态监测多依赖大型塔架系统。这类塔架占地面积庞大,运输极为不便,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野外环境中,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安装过程需借助专业的大型吊装设备,在偏远地区或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设备难以进入施工现场,导致安装难度剧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及远程传输系统,以克服现有监测技术的不足,满足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高效、精准、便捷的生态监测。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用于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包括杆体系统和布置在所述杆体系统上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所述杆体系统用于为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提供运行空间,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配置有生态监测传感器,该智能化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监测任务与环境条件联动,控制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初步质控。
3、可选的,所
4、可选的,所述平台升降组件包括:起升绞车,所述起升绞车安装于所述杆体内部,所述起升绞车的绞盘表面缠绕有主钢丝绳,所述主钢丝绳上端固定连接有三根等间距分布的平台升降绳,所述平台升降绳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平台;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的上端,所述起降平台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成圆周等间距分布的滑轮组,三个所述平台升降绳分别缠绕在三个所述滑轮组的表面。
5、可选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包括:分配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的监测任务;根据所分配的监测任务的特性,确定参与监测的生态监测传感器;根据所分配的监测任务,确定所述参与监测的生态监测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及工作时长;控制所述传参与监测的生态监测感器运行,以进行数据采集;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处理。
6、可选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与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质控,包括:对所采集的数据的格式、范围以及类型等特征进行验证;对所验证的数据通过错误纠正、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的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对所清洗的数据进行重复性检查,去除重复数据;对所检查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所述完整性检查包括缺失项检查、关联性检查;对初步质控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7、可选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生态监测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和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安装于所述杆体上,所述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用于起降气象条件分析、智能充电、智能返航、安全防护、数据传输。
8、可选的,所述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的步骤包括:根据监测任务制定无人机的任务;对无人机进行自检以及起飞条件判断;当不符合起飞条件时,延迟所制定的任务;当符合起飞条件时,控制无人机起飞,执行所制定的任务;完成所制定的任务后,控制无人机返航并上传监测数据。
9、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选择与远程服务器端的传输方式,包括:当具备4g或5g条件,选择4g或5g通信传输;当与所述远程服务器端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具备传输条件时,选择无线桥点对点传输;当与所述远程服务器端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范围,且不具备通信条件时,选择ris或相控阵通信传输,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当不具备通信条件、且传输数据量少时,选择卫星数据传输。
1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远程传输系统,所述远程传输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和远程服务器端。
11、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能够根据监测任务与环境条件联动,控制其配置的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初步质控,将所采集数据及所述初步质控结果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端,所述远程服务器端响应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发送的数据及初步质控结果,进一步质控。
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通过液压缸与平台升降组件,可以实现杆体快速安装以及设备的快速升降。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根据监测任务与环境条件智能化设置、判断与控制各类传感器待机与工作切换。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法,建立一种有效对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的系统,实现了安装维护安全便利、智能化数采与控制高度集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用于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包括杆体系统和布置在所述杆体系统上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系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升降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与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质控,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生态监测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和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所述无人机起降平台安装于所述杆体上,所述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用于起降气象条件分析、智能充电、智能返航、安全防护、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保障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的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选择与远程服务器端的传输方式,包括:
9.一种远程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传输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和远程服务器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程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能够根据监测任务与环境条件联动,控制其配置的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初步质控,将所采集数据及所述初步质控的结果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用于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生态监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包括杆体系统和布置在所述杆体系统上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系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升降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工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配置有与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所述生态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质控,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监测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生态监测的无人机起降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江,罗海江,于佩鑫,季红超,杨金婕,周冏,孙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