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模组消防安全,尤其是车载动力锂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轻便性,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这种普及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挑战。尤其是车载动力电池领域,电池模组的热失控频频触发,纵观所有动力锂电池热失控事故,究其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过充、过放、短路等),外部因素(碰撞、振动、冲击、挤压等)。常规动力锂离子电池模组往往采用在模组内部设置气溶胶的方法来抑制电池热失控,但由于电池模组厂商一直在压缩内部空间和结构件的使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在模组内部配置气溶胶消防无形中会占用部分模组空间,降低模组能量密度,增加模组制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与能量密度代表一切且降本严重的锂电池市场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将气溶胶内置设计转变为气溶胶外置设计。并且由于气溶胶外置不用考虑模组内空间布局的局促性,气溶胶的含量布置远大于以往,且在温度、烟雾、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之外,额外增加加速度感应,可以在模组发生高强度碰撞或者冲击时,触发气溶胶装置,大大增加车载电池模组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将气溶胶内置设计转变为气溶胶外置设计。并且由于气溶胶外置不用考虑模组内空间布局的局促性,气溶胶的含量布置远大于以往,且在温度、烟雾、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之外,额外增加加速度感应,可以在模组发生高强度碰撞或者冲击时,触发气溶胶装置,大大增加车载电池模组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
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
4、首先包覆性固定卡箍具备柔性可调节功能,足以与市场主流电池模组适配,体现出自适应的灵活性。其次壳体具备一定的壳体强度来抵抗一些非正常应用场景下的冲击,防止气溶胶装置误动作。然后气凝胶垫层具备良好的弹性、导热性、透气性,起到良好的弹性隔离。最后,内置气溶胶模块装置具备控制、监测、执行三大功能,主控模块负责元器件供电及主控板控制,热感应触发模块负责监测采集模组温度,烟雾感应装置负责监测采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可燃气体浓度装置负责监测采集可燃气体浓度,加速度感应装置负责监测采集模组加速度情况,一旦发现上述监测对象超过保护阈值,由升温引爆装置将气溶胶引爆,气溶胶模块外壳顶部均匀布置针孔将引爆后的气溶胶均匀喷射覆盖模组,对模组从吸热降温、化学抑制和降低氧气浓度等多方面进行热失控抑制。
5、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效果是:
6、(1)本专利技术节省了模组内可利用空间,提高模组内部的能量密度;
7、(2)本专利技术改良了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安装空间,大大增加了气溶胶的含量,大大加强了气溶胶抑制电池热失控的能力;
8、(3)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烟雾气体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加速度监测装置,提高了气溶胶装置应对抗碰撞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适应性包覆外壳,包括自适应外壳(1),其特征为自适应(可塑性强),可根据使用场景,自动匹配不同型号的相近规格尺寸和存储容量的电池模组。在外壳顶部安装气溶胶集成模块(2),通过气溶胶模块底座(3)与电池模组自适应外壳螺栓连接。气溶胶集成模块顶部与电池模组顶部接触面有气凝胶材质的安装垫层(11)。气溶胶模块顶部表面进行开孔设计,开孔直径为1mm,均匀分布表面,为气溶胶喷射孔(4)。在气溶胶模块内部布置主控模块(5),热感应触发模块(6),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模块(9),烟雾感应触发装置(10),加速度感应触发装置(7),气溶胶颗粒(13),气溶胶升温引爆装置(8)。自适应外壳与模组采用可调节收缩抱箍(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适应性包覆外壳,包括自适应外壳(1),其特征为自适应(可塑性强),可根据使用场景,自动匹配不同型号的相近规格尺寸和存储容量的电池模组。在外壳顶部安装气溶胶集成模块(2),通过气溶胶模块底座(3)与电池模组自适应外壳螺栓连接。气溶胶集成模块顶部与电池模组顶部接触面有气凝胶材质的安装垫层(11)。气溶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