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Tie2的两亲性多肽药物载体及一种靶向Tie2蛋白的多肽纳米药物,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所述药物载体为Tie2靶向的两亲性分子DSPE‑PEG‑PH1(DP1)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球形纳米颗粒;所述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和包覆在药物外部的药物载体;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两亲性多肽和疏水药物解于有机相,超声条件下将其混合均匀后分散至水相中,得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DEP1),能够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且实现乳腺肿瘤部位的高效靶向,显著抑制小鼠乳腺肿瘤的生长,促进抗肿瘤免疫,为乳腺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肽纳米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靶向tie2的两亲性分子、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到目前为止,临床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法、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其中化学药物疗法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综合手段。然而,大多数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具有溶解性差,半衰期短等缺点,而且化疗药物直接进入体内后主要分布于正常组织,只有少部分(2-5%)能够作用于肿瘤组织,呈现出靶向性差的特点。
2、目前研究证实,肿瘤生长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还涉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即肿瘤微环境。其中构成实体瘤氧气和营养物资主要来源的微小血管的主要成员是内皮细胞,在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调控免疫细胞的迁移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巨噬细胞作为癌症中免疫浸润的主要成分,是肿瘤微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以乳腺癌为代表的实体瘤中,内皮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和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状态均会影响实体瘤的发展。已有多项临床前研究证实ep4拮抗剂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等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3、近年来,自组装多肽纳米材料在纳米技术和医学纳米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发现自组装可以提升药物分子的靶向性、聚集性和稳定性等性质,从而使药物的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多肽自组装是指在适当条件下氨基酸残基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发组合形成的一类结构明确、构造稳定、具有某种理化性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包括氢键、静电作用、范德华力和π-π堆积作用等。p>4、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广泛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一直是肿瘤微环境治疗的主要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半衰期,且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部位,使药物高效递送至肿瘤部位,不仅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还降低其毒副作用。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所述药物载体为两亲性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球形纳米颗粒,所述两亲性分子为dspe-peg-ph1,是由dspe-peg通过酰胺键连接tie2的靶向肽ph1。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dspe-peg-ph1的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5、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靶向肽ph1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所述两亲性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所述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和包覆在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外部的药物载体,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载体的疏水内部。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为palupiprant(e7046)。
9、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靶向tie2两亲性多肽dspe-peg-ph1和疏水性抗肿瘤药物e7046依次加入有机相中混合得到药物混合液;所述两亲性多肽分子与疏水性抗肿瘤药的混合质量比为1:(0.5-0.6);
11、(2)将步骤(1)的有机相分散于水相中,60-100w下超声10-15min,室温静置30-40min,即可到本专利技术纳米药物。
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所述水相为去离子水或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所述有机相为二甲基亚砜。
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两亲性多肽分子dspe-peg-ph1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5、(a)将5mg dspe-peg2000-mal 1.22μmol和1.6mg ph1混合旋蒸去除溶剂后,加入5ml水重悬得重悬液;
16、(b)将步骤(a)的重悬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3500da的透析袋,经透析、干燥得白色粉末即为dspe-peg-ph1。本步骤中,透析时间为3天,透析的目的是除去没有反应的ph1。
1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在制备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或制备肿瘤靶向成像剂中的应用。
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肿瘤为乳腺癌。
19、本专利技术整体专利技术构思如下:
20、目前研究证实,肿瘤生长不仅依赖肿瘤细胞的增殖,还依赖于它们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其中构成实体瘤氧气和营养物资主要来源的微小血管的主要成员是内皮细胞,在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调控免疫细胞的迁移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巨噬细胞作为癌症中免疫浸润的主要成分,是肿瘤微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以乳腺癌为代表的实体瘤中,内皮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和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状态均会影响实体瘤的发展。多项临床前研究证实ep4拮抗剂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等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21、专利技术人发现,tie2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肿瘤血管新生,并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可以通过靶向tie2递送抗肿瘤药物,改善肿瘤微环境。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tie2的两亲性分子及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该两亲性分子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在超声条件下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以期利用该两亲性分子的特异性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有效提升纳米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开发一种抗肿瘤药物新剂型。
22、本专利技术中,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粒径为160-200nm,粒径较小,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吞,并具有体内稳定性,不容易被降解。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5、本专利技术简单易操作,所制备的靶向tie2的两亲性分子dspe-peg-ph1可以在超声条件下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该结构既保留了ph1的靶向tie2阳性细胞的能力,同时具有体内稳定性,有效提升该多肽在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此外,该纳米结构可作为药物载体,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且可以高效的将药物递送至肿瘤部位,使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被特异性释放,有效提升抗肿瘤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性和半衰期。最后,本专利技术优选应用以上多肽纳米结构递送疏水性抗肿瘤药物ep4拮抗剂palupiprant(e7046),通过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增强抗肿瘤免疫等间接实现抗肿瘤的效果,突出靶向t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载体为两亲性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球形纳米颗粒,所述两亲性分子为DSPE-PEG-PH1,是DSPE-PEG通过酰胺键连接Tie2的靶向肽P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靶向Tie2的两亲性多肽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DSPE-PEG-PH1的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肽PH1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两亲性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和包覆在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外部的药物载体,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载体的疏水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为Palupiprant(E7046)。
6.权利要求3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相为去离子水或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相为二甲基亚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两亲性多肽分子DSPE-PEG-PH1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在制备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或制备肿瘤靶向成像剂中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纳米药物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载体为两亲性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球形纳米颗粒,所述两亲性分子为dspe-peg-ph1,是dspe-peg通过酰胺键连接tie2的靶向肽p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靶向tie2的两亲性多肽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dspe-peg-ph1的化学结构式如式1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靶向tie2的多肽两亲性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肽ph1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两亲性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和包覆在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外部的药物载体,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被包载于两亲性药物载体的疏水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tie2的多肽自组装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胜男,李亚鹏,黄涛,祁迎秋,张月,郭简萌,李姝萱,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