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777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6
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包括生物池、二沉池和回流、剩余污泥泵房,所述生物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缺氧池包括顺接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依次顺接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顺接,所述后好氧池与二沉池顺接,所述二沉池与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顺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消氧池和回流系统,所述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所述回流系统为设置在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与第一消氧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系统。该系统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处理,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溶氧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优、碳源利用效率高、节能降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污水处理领域所面临的市政污水组成成分愈发复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水十分常见。生活污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工业废水因其生产工艺和原料的不同,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高盐分等污染物。这两种类型的污水混合后,可能具有高硬度、低cod难降解特性。对此仍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水质达标排放,这就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2、这类污水,一方面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钙、镁等金属离子,虽然在预处理阶段常设置除硬沉淀池,但出水硬度仍往往较高。这些离子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形成沉淀,容易出现生物池填料污堵板结等现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无论是否进行厂外氧化前处理,都要根据水质情况常选择进行厂内预臭氧处理。这就导致下游污水因是否经过预臭氧处理,有时处于高溶氧状态,有时处于较低溶氧状态,即生物池进水溶氧存在较大幅度变化的可能。同时在高溶氧状态时,曝气器选用不合理,细小微松的菌胶团很容易过曝死亡,进而导致较差的反硝化效果。另一方面,低cod难降解污水在处理成本控制、微生物活性以及处理稳定性方面难度较大。传统ao工艺难以较好解决以上问题,影响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和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克服现有ao工艺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该系统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处理,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溶氧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优、碳源利用效率高、节能降耗的优点。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

3、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包括生物池、二沉池和回流、剩余污泥泵房,所述生物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缺氧池包括顺接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依次顺接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顺接,所述后好氧池与二沉池顺接,所述二沉池与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顺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消氧池和回流系统,所述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所述回流系统为设置在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与第一消氧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系统。

4、优选地,所述消氧池包括顺接在一起的第一消氧池和第二消氧池,所述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

5、优选地,所述本系统还包括变形连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三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三好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

6、优选地,所述后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设置混合液回流系统。

7、优选地,所述变形连通系统采用隔墙配闸门或管道配阀门的形式。

8、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消氧池和第二消氧池之间采用两格串联的形式,每格设置搅拌器。

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采用的曝气器为中孔旋流曝气器。

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设置导流墙和推进器,推进器配置变频器。

11、所述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2、a)经预处理后的污水进水与经回流、剩余污泥泵房回流的污泥一起进入第一消氧池后顺流进入第二消氧池,在搅拌条件下停留0.5-1小时,在搅拌器搅拌和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化反应,消耗回流污泥和含有预臭氧工艺预处理的进水带来的溶解氧,并对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水解;

13、b)步骤a)所得消氧池混合液与后好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一起进入第一缺氧池后顺流进入第二缺氧池,在缺氧搅拌条件下停留4-6小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

14、c)步骤b)所得缺氧池混合液顺流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后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停留7-8小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反应和有机物氧化反应;

15、d)步骤c)所得好氧池混合液部分作为回流混合液回流至第一缺氧池,剩余部分进入二沉池沉淀,出水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排泥进入回流、剩余污泥泵房;

16、e)步骤d)排泥在回流、剩余污泥泵房中部分作为回流污泥进入第一消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至污泥处理系统。

17、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回流污泥的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0.5-1倍,所述步骤b)中后氧化池回流混合液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2-3倍,所述步骤c)中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

18、所述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9、a)经包括含有预臭氧工艺的预处理后的污水进水与经回流、剩余污泥泵房回流的污泥一起进入第一消氧池后顺流进入第二消氧池,在搅拌条件下共停留0.5-1小时,在搅拌器搅拌和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化反应,消耗回流污泥和含有预臭氧工艺预处理的进水带来的溶解氧,并对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水解;

20、b)步骤a)所得消氧池混合液通过第二消氧池与第三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进入第三好氧池后依次顺流进入第二好氧池和第一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停留6.5-7.2小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反应和有机物氧化反应;

21、c)步骤b)所得好氧池混合液,最终自第一好氧池经第一好氧池至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依序进入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在缺氧搅拌条件下停留4-6小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和反硝化除磷反应;

22、d)步骤c)所得缺氧池混合液,最终自第二缺氧池经第二缺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进入后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停留0.5-0.8小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硝化反应、好氧吸磷反应和有机物氧化反应;

23、e)步骤d)所得好氧池混合液进入二沉池沉淀,出水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排泥进入回流、剩余污泥泵房;

24、f)步骤d)排泥在回流、剩余污泥泵房中部分作为回流污泥进入第一消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至污泥处理系统。

25、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回流污泥的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0.5-1倍,所述步骤b)中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所述步骤d)中后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

2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7、1.本专利技术将消氧池与现有ao工艺系统有机集成,并设变形连通系统于部分池体之间,形成一种改良的a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包括生物池、二沉池和回流、剩余污泥泵房,所述生物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缺氧池包括顺接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依次顺接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顺接,所述后好氧池与二沉池顺接,所述二沉池与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顺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消氧池和回流系统,所述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所述回流系统为设置在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与第一消氧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氧池包括顺接在一起的第一消氧池和第二消氧池,所述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系统还包括变形连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三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三好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设置混合液回流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连通系统采用隔墙配闸门或管道配阀门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消氧池和第二消氧池之间采用两格串联的形式,每格设置搅拌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采用的曝气器为中孔旋流曝气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内设置导流墙和推进器,推进器配置变频器。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回流污泥的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0.5-1倍,所述步骤b)中后氧化池回流混合液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2-3倍,所述步骤c)中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回流污泥的回流量为进水流量的0.5-1倍,所述步骤b)中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所述步骤d)中后好氧池的DO浓度控制在1-3mg/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包括生物池、二沉池和回流、剩余污泥泵房,所述生物池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缺氧池包括顺接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依次顺接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好氧池和后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顺接,所述后好氧池与二沉池顺接,所述二沉池与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顺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消氧池和回流系统,所述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所述回流系统为设置在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与第一消氧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氧池包括顺接在一起的第一消氧池和第二消氧池,所述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系统还包括变形连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消氧池与第三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二缺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设置在第三好氧池与后好氧池之间的变形连通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设置混合液回流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硬度、低cod难降解污水的可变形改良ao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连通系统采用隔墙配闸门或管道配阀门的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蔓杨辰伟李岚张伯鸿刘世德周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