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减光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
技术介绍
1、外界与隧道洞口之间由于光环境的急剧变化,极易出现黑洞、白洞效应,对驾驶员造成视觉适应上的干扰,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同时,隧道存在半封闭、单体长度长等特点,需要的隧道照明时间较长,会浪费过多的电力资源。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的隧道节能构筑物,降低眩光的程度,优化照明环境,来避免“斑马效应”和遮光频闪现象,实现光线缓和渐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解决了“斑马效应”、遮光频闪、眩光效应和节能的问题。
2、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墙和右侧墙,左侧墙与右侧墙顶部之间设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设有若干独立的沿遮光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贯穿遮光板的网孔,所述网孔上端具有倒角。
4、所述左侧墙、遮光板和右侧墙依次垂直连接。
5、所述网孔的截面为正方形。
6、所述倒角为45°。
7、相邻网孔之间的间距为1.6m。
8、所述网孔上端设有透明光伏玻璃,所述透明光伏玻璃与隧道内供电系统连接。
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遮光板和分布均匀的竖向网孔可以减缓隧道出入口段光环境剧烈变化,提高驾驶员视觉适应,减少由于光线突变而引起的“黑洞效应”,避免栅格结构所带来的“斑马效应”
11、(2)由于遮光板上设有网孔,可以代替部分原有高功率隧道灯的照明,降低入口段隧道灯的能耗。
12、(3)网孔中装载的光伏玻璃从红外线和紫外线中收集能量,给隧道内照明系统供电,倒角的设置会增大采光效率,提高光伏玻璃吸收的能量,在创造安全行车环境的同时减少了隧道照明消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墙和右侧墙,左侧墙与右侧墙顶部之间设有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上设有若干独立的沿遮光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贯穿遮光板的网孔,所述网孔上端具有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遮光板和右侧墙依次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相邻网孔之间的间距为1.6m,网孔的横截面边长为0.9m,遮光板的厚度为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上端设有透明光伏玻璃,所述透明光伏玻璃与隧道内供电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墙和右侧墙,左侧墙与右侧墙顶部之间设有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上设有若干独立的沿遮光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贯穿遮光板的网孔,所述网孔上端具有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遮光板和右侧墙依次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光网孔结构的隧道节能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博涵,朱凯,王美红,曾祺,颜婧文,黄嘉诚,张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