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及应用。
技术介绍
1、脂质纳米颗粒 (lipid nanoparticle,lnp)的构成分为四部分:可离子化脂质化合物、胆固醇、磷脂和peg脂质。lnp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递送系统技术平台,可用来递送rna药物、疫苗或基因编辑工具。目前对lnp构成的研究已较为深入。
2、lnp的构成对其药物递送性能有较大影响,可离子化脂质化合物是lnp中的核心成份,其决定了mrna递送和转染效率。实践中,核酸药物在递送过程中容易被非特异性细胞摄取,进而导致核酸药物的剂量较高,副作用明显。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及应用,其能靶向递送药效分子给机体内特定的细胞,减少药物被非特异性细胞摄取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和降低药物副作用,达到对疾病更有效的体内精准治疗效果。
2、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包括:
4、(i)一条或多条疏水链;
5、(ii)一个或多个连接体;
6、(iii)一个或多个纳米抗体。
7、优选地,所述纳米抗体的数量≤20;优选为1-7个。
8、优选地,所述纳米抗体与所述连接体中间连接1个包含反应位点的氨基酸,所述氨基酸包括但不限于半胱氨酸、赖氨酸。
9、优选地,所述纳米抗体通
10、优选地,所述疏水链包括一条或多条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18烷基。
11、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包含一个或多个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选自-c(=o)o-、-o-c(=o)o-、-c(=o)nh-、-c(=o)s-、-s-、-s-s-、三氮唑基、腙键、smcc、sulfo-smcc、sata、作为结构单元的多肽、peg或者peg衍生物。
12、其中,所述peg衍生物可选为马来酰亚胺官能化的聚乙二醇,如peg-mal。
13、优选地,所述peg或者peg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0-5000,优选为1000、2000、3000、4000或5000。
14、优选地,所述的纳米抗体包括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抗原为膜蛋白分子。
15、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分子为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膜蛋白分子,所述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膜蛋白分子包括但不限于cd3、cd4、cd5、cd7、cd8、cd25、cd38、cd61、cd42a、cd105、cd90、cd15、cd127、cd56、cd68、cd19、cd11c、cd138、f4/80、cd62p、cd49f、cd31、rank、alpl、pdpn、cd34、fcεr1α、cd203c、cd63、cd193、cd66b、cd41、cd117、asgpr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分子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蛋白分子,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蛋白分子包括但不限于gd2、gd3、mog、tmem119中的一种或多种;
17、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分子为肿瘤相关抗原,所述肿瘤相关抗原包括但不限于cd133、psma、cldn18.2、dll3、trop2、egfrviii、ca125、muc1、muc16、msln、ca9、her2、her3、tgm4、psca、cldn6、steap2、gpc3、il-13ra2、egfr、steap1、bcma、fra、vegfr2、pdgfr-β、cea、ncam、fap、slc2a2、sez6l2、lrp11中的一种或多种;
18、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分子为免疫调解分子,所述免疫调解分子包括但不限于b7-h1、b7-h3、b7-h4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优选地,所述膜蛋白分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靶点:cd3、cd4、cd5、cd7、cd8、cd25、cd38、cd61、cd42a、cd105、cd90、cd15、cd127、cd56、cd68、cd19、cd11c、cd138、f4/80、cd62p、cd49f、cd31、rank、alpl、pdpn、cd34、fcεr1α、cd203c、cd63、cd193、cd66b、cd41、cd117、asgpr、gd2、gd3、mog、tmem119、cd133、psma、cldn18.2、dll3、trop2、egfrviii、ca125、muc1、muc16、msln、ca9、her2、her3、tgm4、psca、cldn6、steap2、gpc3、il-13ra2、egfr、steap1、bcma、fra、vegfr2、pdgfr-β、cea、ncam、fap、slc2a2、sez6l2、lrp11、b7-h1、b7-h3、b7-h4中的一种或多种。
20、优选地,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cd8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3中任意一条所示;
21、和/或,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cd19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79-81中任意一条所示;
22、和/或,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cd56的纳米抗体;
23、和/或,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cd5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4-78中任意一条所示;
24、和/或,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psma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82-83中任意一条所示;
25、和/或,所述纳米抗体为靶向cd133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84-85中任意一条所示。
26、本专利技术中各序列具体如下:
27、anti-human cd8 nb seq(对应序列seq id no:1-3)
28、seq id no:1:
29、qvqlqesgggsvqpggslrlscaasgftfddyamswvrqvpgkglewvstinwnggsaeyaepvkgrftisrdnakntvylqmnslkledtavyycakdadlvwynlstgqgtqvtvssaaaypydvpdygs
30、seq id no:2:
31、qvqlqesggglvqpggslrlscaasgftfddyamswvrqvpgkglewvstinwnggsaeyaepvkgrftisrdnakntvylqmnslkledtavyycakdadlvwynlrtgqgtqvtvssaaaypydvpdygs
32、seq id no:3:
33、q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抗体包括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抗原为膜蛋白分子;
3.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4-78中任意一条所示;或者,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4-78中任意一条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80%。
4.脂质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占脂质纳米颗粒总脂质的含量为:0.0001- 1.0 mol%,优选为0.01-0.5 mol%;
5.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合物结合脂质、可离子化氨基脂质、类固醇和辅助磷脂混合,得到不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然后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通过膜融合或化学键连接到所述不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上,得到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
6.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7.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合物结合脂质、可离子化氨基脂质、类固醇、辅助磷脂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混合,得到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
8.一种将药效分子靶向递送至受试者的特定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特定细胞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脂质纳米颗粒接触;优选的,所述特定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免疫细胞、免疫相关细胞、中枢神经细胞、肿瘤细胞、体细胞、被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的细胞;优选地,所述靶向细胞为B细胞、T细胞或NK细胞。
9.一种在受试者的靶向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或多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靶向细胞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脂质纳米颗粒接触;优选的,所述靶向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免疫细胞、免疫相关细胞、中枢神经细胞、肿瘤细胞、体细胞、被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的细胞;优选地,所述靶向细胞为B细胞、T细胞或NK细胞。
10.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
11.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所述脂质纳米颗粒含有药效分子;
12.药物制剂,其包含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抗体包括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抗原为膜蛋白分子;
3.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4-78中任意一条所示;或者,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4-78中任意一条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80%。
4.脂质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占脂质纳米颗粒总脂质的含量为:0.0001- 1.0 mol%,优选为0.01-0.5 mol%;
5.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合物结合脂质、可离子化氨基脂质、类固醇和辅助磷脂混合,得到不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然后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分子通过膜融合或化学键连接到所述不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上,得到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
6.权利要求4所述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合物结合脂质、可离子化氨基脂质、类固醇和辅助磷脂混合,得到不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纳米颗粒,然后将纳米抗体通过化学键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菀茵,肖泽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虹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