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753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吻合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主要针对吻合口距手术切口远、操作困难,容错率低致冠脉缺血风险高,而且升主动脉病变患者还会增加主动脉破裂、夹层及卒中风险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设置于固定筒中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一套筒均为阶梯状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借助手柄与套筒、驱动板的协同设计,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升效率,且吻合精准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吻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冠心病是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冠脉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是解决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传统的cabg手术需要劈开胸骨,手术创伤大,对于高龄、并发症多的患者手术风险高,也存在着胸骨不愈合的风险。患者cabg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后续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也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2、左胸小切口微创搭桥手术通过左胸前区6—8cm切口,实现传统开胸cabg手术一样的手术效果。由于避免了胸骨的损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输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

3、然而,左胸小切口微创搭桥手术需要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和传统开胸搭桥手术一样的手术操作,其手术难度远高于开胸手术,这使得该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严重限制。近些年,随着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以及新的心脏稳定器、牵开器的研发使用,已经克服了所有靶血管区域的远端吻合口暴露与操作。但是由于升主动脉吻合口距离手术切口较远,操作极其困难,同时升主动脉吻合容错率低,术中冠脉缺血风险极高,且升主动脉病变患者亦增加主动脉破裂、夹层及卒中风险,升主动脉近端的吻合操作成为微创搭桥技术推广的最大难题。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吻合口距手术切口远、操作困难,容错率低致冠脉缺血风险高,而且升主动脉病变患者还会增加主动脉破裂、夹层及卒中风险的问题,提出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设置于固定筒中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第二套筒以及第一套筒均为阶梯状设置,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滑槽中的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以及第三限位柱;转动连接于固定筒两侧的两组驱动板,两组所述驱动板远离手柄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同步板,两组所述驱动板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以及第三限位柱对应的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以及第三导向槽;套设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底部的吻合组件,所述吻合组件用于吻合升主动脉近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外圈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吻合组件的位置且便于吻合组件脱离。

3、可选的,所述驱动板为扇形设置,且两组所述驱动板的弧形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第一拉绳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在手柄侧面。

4、可选的,所述吻合组件包括套设在第二套筒外圈的吻合筒,所述吻合筒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金属针,多组所述金属针呈环形阵列设置,多组所述金属针内侧均设置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位于第一套筒下方位置。

5、可选的,所述吻合筒外圈开设有多组通孔,多组所述通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通孔位置设置有与吻合筒固定连接的压针,所述压针顶部为弧形设置,所述压针设置于第三套筒下方。

6、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外圈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中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在吻合筒顶部,所述定位块远离转动板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侧面。

7、可选的,所述限位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靠近转动板的一侧设置有套设于限位杆外圈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侧面,所述固定块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套设安装于限位杆外圈的弹簧。

8、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定位机构上的拆除组件,所述拆除组件用于带动定位机构对吻合组件进行拆除,所述拆除组件包括环绕于转动环外圈的第二拉绳,所述转动环外圈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第二凹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拆除钮,所述拆除钮上滑动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手柄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框。

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0、本专利技术通过手柄以及与之相连的独特套筒结构,如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相互配合,且由驱动板及同步板控制其滑动,医护人员只需操作手柄,就能精准地调整吻合组件的位置与状态,相较于传统复杂的吻合操作,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手术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救治时机,提高手术效率与质量;

11、进一步通过吻合组件底部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多组金属针及内侧挤压块,能精准地对升主动脉近端进行吻合处理,确保吻合部位紧密贴合,减少术后渗血等并发症风险;同时,配套的定位机构既能在手术过程中牢牢固定吻合组件的位置,保障吻合精准度,又借助拆除组件,如第二拉绳、拆除钮等结构,术后可以便捷、安全地将吻合组件拆除,避免对已吻合部位造成二次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借助手柄与套筒、驱动板的协同设计,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升效率,且吻合精准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2)为扇形设置,且两组所述驱动板(2)的弧形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中设置有第一拉绳(9),所述第一拉绳(9)的一端与驱动板(2)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拉绳(9)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环(92),所述第一拉绳(9)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架(91),所述定位架(91)固定连接在手柄(1)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组件(6)包括套设在第二套筒(4)外圈的吻合筒(61),所述吻合筒(61)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金属针(62),多组所述金属针(62)呈环形阵列设置,多组所述金属针(62)内侧均设置有挤压块(63),所述挤压块(63)位于第一套筒(3)下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筒(61)外圈开设有多组通孔(64),多组所述通孔(6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通孔(64)位置设置有与吻合筒(61)固定连接的压针(65),所述压针(65)顶部为弧形设置,所述压针(65)设置于第三套筒(5)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4)外圈的固定环(71),所述固定环(71)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环(72),所述转动环(72)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73),所述转动板(73)中固定连接有弧形设置的限位杆(74),所述限位杆(74)上滑动连接有定位块(75),所述定位块(75)固定连接在吻合筒(61)顶部,所述定位块(75)远离转动板(73)一侧设置有挡板(76),所述挡板(76)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4)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74)远离挡板(7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77),所述限位盘(77)靠近转动板(73)的一侧设置有套设于限位杆(74)外圈的固定块(78),所述固定块(78)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4)侧面,所述固定块(78)与转动板(73)之间设置有套设安装于限位杆(74)外圈的弹簧(7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定位机构(7)上的拆除组件(8),所述拆除组件(8)用于带动定位机构(7)对吻合组件(6)进行拆除,所述拆除组件(8)包括环绕于转动环(72)外圈的第二拉绳(81),所述转动环(72)外圈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拉绳(81)一端与第二凹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拆除钮(82),所述拆除钮(82)上滑动连接有定位环(83),所述定位环(83)与手柄(1)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框(8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2)为扇形设置,且两组所述驱动板(2)的弧形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中设置有第一拉绳(9),所述第一拉绳(9)的一端与驱动板(2)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拉绳(9)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拉环(92),所述第一拉绳(9)上滑动连接有定位架(91),所述定位架(91)固定连接在手柄(1)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组件(6)包括套设在第二套筒(4)外圈的吻合筒(61),所述吻合筒(61)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金属针(62),多组所述金属针(62)呈环形阵列设置,多组所述金属针(62)内侧均设置有挤压块(63),所述挤压块(63)位于第一套筒(3)下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筒(61)外圈开设有多组通孔(64),多组所述通孔(6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通孔(64)位置设置有与吻合筒(61)固定连接的压针(65),所述压针(65)顶部为弧形设置,所述压针(65)设置于第三套筒(5)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创搭桥近端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4)外圈的固定环(7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一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