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梯次利用电池领域,具体为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
技术介绍
1、梯次利用是指某一个已经使用过的产品已经达到原生设计寿命,再通过其他方法使其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的继续使用过程,且该过程属于基本同级或降级应用的方式,在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时需要用到相对应的电池模组,目前的电池模组在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时不便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进行分类组装,因此需要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
2、现有的电池模组,在进行使用时,不便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进行分类组装,并且不便对电池模组进行拆卸更换,为此急需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以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不便对不同的电池模组进行分类组装和不便对电池模组进行拆卸更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包括梯次利用箱,所述梯次利用箱的内部安装有电池模组,所述梯次利用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
3、所述梯次利用箱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梯次利用箱的顶部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
4、优选地,所述梯次利用箱为开槽式设计,且第一隔板通过第一插板与梯次利用箱卡合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通过第二插板与梯次利用箱卡合连接,且第二插板以第二隔板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6、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开槽式设计,且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卡合连接。
7、优选地,所述箱盖为开孔式设计,且螺栓通过螺纹孔与梯次利用箱螺纹连接。
8、优选地,所述螺纹孔以梯次利用箱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且螺栓以箱盖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梯次利用箱、电池模组、第一隔板、第一插板、第二隔板和第二插板,通过移动第一隔板,由于梯次利用箱为开槽式设计,可以使第一插板沿着梯次利用箱下滑卡接,使第一隔板安装,再将第二插板沿着梯次利用箱下滑卡接,可以使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卡合安装,将电池模组沿着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的放置槽放入,起到便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分类组装的效果;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梯次利用箱、螺纹孔、箱盖和螺栓,通过转动螺栓,由于螺栓与梯次利用箱螺纹连接,可以使螺栓从螺纹孔内移出,使箱盖解除限位,向上拉动箱盖,可以对箱盖进行拆卸,起到便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拆卸更换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包括梯次利用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次利用箱(1)的内部安装有电池模组(2),所述梯次利用箱(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4),所述第一隔板(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次利用箱(1)为开槽式设计,且第一隔板(3)通过第一插板(4)与梯次利用箱(1)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5)通过第二插板(6)与梯次利用箱(1)卡合连接,且第二插板(6)以第二隔板(5)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均为开槽式设计,且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5)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8)为开孔式设计,且螺栓(9)通过螺纹孔(7)与梯次利用箱(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7)以梯次利用箱(1)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且螺栓(9)以箱盖(8)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包括梯次利用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次利用箱(1)的内部安装有电池模组(2),所述梯次利用箱(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板(4),所述第一隔板(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次利用箱(1)为开槽式设计,且第一隔板(3)通过第一插板(4)与梯次利用箱(1)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分类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5)通过第二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秋霞,夏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桀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