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扭梁总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底盘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扭梁总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底盘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7458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4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扭梁总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底盘及车辆。扭梁总成包括:扭梁,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扭梁和第二子扭梁;液压衬套,连接于第一子扭梁和第二子扭梁之间,第一子扭梁和第二子扭梁可在液压衬套的连接下相对活动;调节机构,与液压衬套连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及底盘域控制器,与调节机构电连接,底盘域控制器用于接收外部传输的电信号,并调节机构输出调节信号,以使调节机构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本申请的扭梁总成通过液压衬套连接两个子扭梁,并配备调节机构及底盘域控制器,实现了扭转刚度的主动调节,显著提升了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扭梁总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底盘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扭梁悬架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车辆后桥的悬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技术缺陷。首先,传统扭梁悬架的左右轮通过扭梁刚性连接,导致一侧车轮跳动时另一侧车轮被动受到影响,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性。其次,当左右轮发生反向跳动时,轮距变化会影响车辆的k&c(运动学和柔顺性)指标,进而影响后轴的行驶特性,削弱了操控稳定性。此外,传统扭梁悬架的扭转刚度固定,无法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进行主动调节,例如在颠簸路面需要较小的扭转刚度以提高舒适性,而在高速过弯时则需要较大的扭转刚度以增强车身跟随性,目前无法满足这些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扭梁总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底盘及车辆,可以主动调节扭转刚度,从而提升车辆舒适性、操控稳定性。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扭梁总成,包括:扭梁,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扭梁和第二子扭梁;液压衬套,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扭梁和所述第二子扭梁之间,所述第一子扭梁和所述第二子扭梁可在所述液压衬套的连接下相对活动;调节机构,与所述液压衬套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液压衬套的刚度;及底盘域控制器,与所述调节机构电连接,所述底盘域控制器用于接收外部传输的电信号,并所述调节机构输出调节信号,以使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液压衬套的刚度。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衬套包括:衬套内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扭梁固定连接;衬套外管,套设于所述衬套内管的外侧,且所述衬套外管与所述第二子扭梁连接;及橡胶主体,设置于所述衬套内管和所述衬套外管之间,所述橡胶主体与所述衬套外管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液体的液压腔室,多个所述液压腔室环绕所述衬套外管的轴线设置,所述液压腔室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液压腔室均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同步调节多个所述液压腔室的液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调节机构与多个所述液压腔室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对应的所述液压腔室的液压。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包括底壁和侧壁;联通管,所述联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腔室和所述液体腔连通;柱塞,滑动插设于所述液体腔并抵接于所述侧壁;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液体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柱塞,所述弹性件用于抵推所述柱塞远离所述底壁运动,以使液体从所述液压腔室流动至所述液体腔,以减小所述液压腔室内的液压;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柱塞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柱塞朝向所述底壁运动,以使液体从所述液体腔流动至所述液压腔室,以增大所述液压腔室内的液压;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体腔且位于所述柱塞和所述底壁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液体腔内的液压。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偏心轮,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柱塞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偏心轮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且抵接于所述柱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以抵推所述柱塞朝向所述底壁运动。

7、本申请实施例的扭梁总成,采用液压衬套连接第一子扭梁和第二子扭梁,左右车轮可在液压衬套的连接下相对活动,有效解耦左右轮的运动。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能够显著减少一侧车轮跳动对另一侧车轮的影响,降低车身振动,从而显著提升车辆的舒适性。调节机构与液压衬套相连,通过底盘域控制器接收外部电信号并输出调节信号,实现液压衬套刚度的实时调节。在高速过弯或复杂路况下,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动态调整扭转刚度,提高操控稳定性,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液压衬套的刚度可根据不同路况进行主动调节。在颠簸路面时,降低扭转刚度以吸收更多振动;在高速行驶或过弯时,增大扭转刚度以提供更好的车身支撑,使车辆能够适应多种复杂路况,提升驾驶体验。

8、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包括:

9、上述的扭梁总成;

10、车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路面信息;

11、车内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舒适度和操控稳定性信息;

12、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车外控制器、所述车内控制器及所述扭梁总成的底盘域控制器耦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

13、接收所述车外传感器所检测的路面信息;

14、基于所述路面信息生成第一压力调节信号;

15、发送所述第一压力调节信号至所述底盘域控制器,以使所述底盘域控制器向所述调节机构输出调节信号,进而使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液压衬套的刚度;

16、接收所述车内传感器所检测的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

17、基于所述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判断所述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符合预设要求。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还用于:

19、基于所述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判断所述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不符合预设要求;

20、基于所述车内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信息不符合预设要求生成第二压力调节信号;

21、发送所述第二压力调节信号至所述底盘域控制器,以使所述底盘域控制器向所述调节机构输出调节信号,进而使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液压衬套的刚度。

22、本申请实施例的扭梁总成控制装置,通过车外传感器实时检测路面信息,并由中央控制器生成相应的压力调节信号,动态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可降低扭梁的扭转刚度,有效减少车轮跳动对车身的冲击,显著降低车内振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在高速过弯或紧急避让时,可增大扭梁的扭转刚度,提供更强的车身支撑,有效抑制车身侧倾,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中央控制器结合车外传感器和车内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可实时判断车辆的行驶状态,并根据需要生成第一或第二压力调节信号,实现液压衬套刚度的智能化动态调节。通过车外传感器和车内传感器的双重反馈机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扭梁总成控制装置能够综合考虑路况和车辆内部的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需求,实现扭梁扭转刚度的精准调节。

23、本申请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底盘,包括上述的扭梁总成控制装置。

24、本申请实施例的底盘,通过集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显著提升了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车外传感器实时检测路面信息,中央控制器据此生成压力调节信号,动态调节液压衬套的刚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降低扭梁扭转刚度,减少车轮跳动对车身的冲击,显著降低车内振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在高速过弯或紧急避让时,增大扭转刚度,提供更强的车身支撑,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增强操控稳定性。中央控制器结合车外与车内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现智能化动态调节。

25、本申请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底盘。

26、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集成扭梁总成控制装置的底盘,显著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车辆利用车外传感器实时检测路况,并通过中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7.一种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梁总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扭梁总成控制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