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8706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箱梁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及施工方法。总控制台连接存梁控制台和制梁控制台,存梁控制台、制梁控制台分别控制存梁区、制梁区的养护通道;养护蓄水池通过主管道连接存梁区和制梁区,存梁区包括多个养护工位,每个养护工位通过二次管道连通一次管道,一次管道连接主管道,养护工位侧边设有集水渠,集水渠底部为养护工位最低处;制梁区包括若干制梁工位,制梁工位连接主管道;养护蓄水池入水端设有过渡池,过渡池连接沉淀池,集水主通道接入沉淀池的入水端,沉淀池的底部为系统最低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调节喷淋区域、时段、时长,避免了人工喷洒的诸多弊端,水源可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箱梁养护,具体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高速铁路箱梁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养护是箱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特别是高温、高寒、温差大、风大等极端天气地区,尤为重要。现有的水养护方式为人工覆盖洒水养护,该方式较为粗放,无法根据环境温湿度来调整养护的频率,完全依靠工人自己判断养护的频率和时长,这种粗放型的养护方式会导致箱梁的养护质量不达标。因此,亟需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智能喷淋施工技术,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箱梁养护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总控制台,总控制台连接存梁控制台和制梁控制台,存梁控制台控制存梁区的养护通道,制梁控制台控制制梁区的养护通道;养护蓄水池通过主管道连接存梁区和制梁区;存梁区包括多个养护工位,每个养护工位通过二次管道连通一次管道,一次管道连接主管道,养护工位侧边设有集水渠,集水渠底部为养护工位最低处;制梁区包括若干制梁工位,制梁工位包括模板基座和位于模板基座上方的箱梁模板,制梁工位通过二次管道连通制梁区的一次管道,一次管道连接主管道;养护蓄水池入水端设有过渡池,过渡池设有水质检测仪且过渡池的入口端连接沉淀池,存梁区和制梁区中的集水渠均连接集水主通道,集水主通道接入沉淀池的入水端,沉淀池的底部为系统最低处。

3、优选的,沉淀池与过渡池之间设有软水机和/或过滤器,沉淀池的出口处设有水泵一。

4、优选的,过渡池通过水泵二连接养护蓄水池的入水口,养护蓄水池出口通过增压泵连接主管道。

5、优选的,制梁工位上箱梁模板内设有箱梁,箱梁模板两侧布设顶板管道,顶板管道通过三次管道连接二次管道,箱梁模板端部设有梁端管道,箱梁内部设有内腔管道。

6、优选的,养护工位用于放置箱梁,箱梁位于箱梁台座上,二次管道连接有三次管道;三次管道连接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内腔管道和底板管道,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内腔管道和底板管道均沿着箱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部均设有喷头。

7、优选的,养护工位用于放置箱梁,箱梁位于水养池内,二次管道连接有三次管道;三次管道连接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和内腔管道,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和内腔管道均沿着箱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部均设有喷头,水养池内放入箱梁后的水位高度变为h,h的范围为4cm-5cm。

8、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施工准备,准备物资、调配人员分工;

10、s2:喷淋平面管道布置,集水主通道并联各集水渠后并入沉淀池;沉淀池、过渡池与养护蓄水池三者连通后铺设主管道;主管道接各一次管道,一次管道接各二次管道,二次管道接三次管道,若箱梁位于箱梁台座上则三次管道接入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内腔管道和底板管道;若箱梁位于水养池内则三次管道接入顶板管道、腹板管道、梁端管道、内腔管道以及水养池;制梁工位的二次管道接入一次管道并通过三次管道连接顶板管道、梁端管道、内腔管道;

11、s3:喷淋装置安装,底板管道出口接卧式扇面横向喷嘴,腹板管道出口接腹板喷嘴,内腔管道出口接行星式喷嘴,顶板管道出口接旋转喷嘴;相邻卧式扇面横向喷嘴之间的间隔为5~6米,相邻腹板喷嘴之间的间隔为5~6米,相邻行星式喷嘴之间的间隔为5~6米,相邻旋转喷嘴之间的间隔为5~6米;

12、s4:控制系统安装,总控制台与存梁控制台、制梁控制台之间布线,存梁控制台、制梁控制台分别与存梁区、制梁区布线完成;

13、s5:智能运行,总控制台采集存梁区、制梁区内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数据并给出养护指令。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通过控制终端与智能建造相结合,将智能融入现场施工,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6、2、自主设定喷淋区域、时段、时长,避免了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人为干预等因素的发生,为保证梁体混凝土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7、3、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除正常的维保外,无需再投入成本;与以往的人工覆盖,洒水养护相比,可节省成本百万元,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深入基层项目的重要体现;

18、4、适用高温、高寒、温差大、风大等极端天气地区等施工项目,特别是工厂化施工的现场,尤为便捷;

19、5、该智能喷淋技术,不仅实现反复、循环利用水资源,更能将喷淋用水合理回收利用,真正地做到节约水资源,达到环保的功效;

20、6、本方法适用于需要水养护的预制构件等大体积混凝土智能喷淋养护施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台(1),总控制台(1)连接存梁控制台(11)和制梁控制台(12),存梁控制台(11)控制存梁区(2)的养护通道,制梁控制台(12)控制制梁区(3)的养护通道;养护蓄水池(4)通过主管道(41)连接存梁区(2)和制梁区(3);存梁区(2)包括多个养护工位(5),每个养护工位(5)通过二次管道(51)连通一次管道(50),一次管道(50)连接主管道(41),养护工位(5)侧边设有集水渠(52),集水渠(52)底部为养护工位(5)最低处;制梁区(3)包括若干制梁工位(31),制梁工位(31)包括模板基座(33)和位于模板基座(33)上方的箱梁模板(32),制梁工位(31)通过二次管道(51)连通制梁区(3)的一次管道(50),一次管道(50)连接主管道(41);养护蓄水池(4)入水端设有过渡池(6),过渡池(6)设有水质检测仪(61)且过渡池(6)的入口端连接沉淀池(7),存梁区(2)和制梁区(3)中的集水渠(52)均连接集水主通道(8),集水主通道(8)接入沉淀池(7)的入水端,沉淀池(7)的底部为系统最低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7)与过渡池(6)之间设有软水机(71)和/或过滤器(62),沉淀池(7)的出口处设有水泵一(7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渡池(6)通过水泵二(63)连接养护蓄水池(4)的入水口,养护蓄水池(4)出口通过增压泵(40)连接主管道(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制梁工位(31)上箱梁模板(32)内设有箱梁(9),箱梁模板(32)两侧布设顶板管道(531),顶板管道(531)通过三次管道(53)连接二次管道(51),箱梁模板(32)端部设有梁端管道(533),箱梁(9)内部设有内腔管道(53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护工位(5)用于放置箱梁(9),箱梁(9)位于箱梁台座(54)上,二次管道(51)连接有三次管道(53);三次管道(53)连接顶板管道(531)、腹板管道(532)、梁端管道(533)、内腔管道(534)和底板管道(535),顶板管道(531)、腹板管道(532)、梁端管道(533)、内腔管道(534)和底板管道(535)均沿着箱梁(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部均设有喷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护工位(5)用于放置箱梁(9),箱梁(9)位于水养池(55)内,二次管道(51)连接有三次管道(53);三次管道(53)连接顶板管道(531)、腹板管道(532)、梁端管道(533)和内腔管道(534),顶板管道(531)、腹板管道(532)、梁端管道(533)和内腔管道(534)均沿着箱梁(9)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部均设有喷头,水养池(55)内放入箱梁(9)后的水位高度变为H,H的范围为4cm-5cm。

7.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台(1),总控制台(1)连接存梁控制台(11)和制梁控制台(12),存梁控制台(11)控制存梁区(2)的养护通道,制梁控制台(12)控制制梁区(3)的养护通道;养护蓄水池(4)通过主管道(41)连接存梁区(2)和制梁区(3);存梁区(2)包括多个养护工位(5),每个养护工位(5)通过二次管道(51)连通一次管道(50),一次管道(50)连接主管道(41),养护工位(5)侧边设有集水渠(52),集水渠(52)底部为养护工位(5)最低处;制梁区(3)包括若干制梁工位(31),制梁工位(31)包括模板基座(33)和位于模板基座(33)上方的箱梁模板(32),制梁工位(31)通过二次管道(51)连通制梁区(3)的一次管道(50),一次管道(50)连接主管道(41);养护蓄水池(4)入水端设有过渡池(6),过渡池(6)设有水质检测仪(61)且过渡池(6)的入口端连接沉淀池(7),存梁区(2)和制梁区(3)中的集水渠(52)均连接集水主通道(8),集水主通道(8)接入沉淀池(7)的入水端,沉淀池(7)的底部为系统最低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7)与过渡池(6)之间设有软水机(71)和/或过滤器(62),沉淀池(7)的出口处设有水泵一(7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水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渡池(6)通过水泵二(63)连接养护蓄水池(4)的入水口,养护蓄水池(4)出口通过增压泵(40)连接主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亮赵付昌周烨宋宪伟关喜彬刘宗岗陶琦薛明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