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有机复合肥、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有机复合肥、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701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机复合肥,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原料为复合肥层,中间层为有机肥层,外层为粘胶层与网状丝线的混合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有机复合肥生产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造粒组件、第二造粒组件和第三造粒组件。还提出了有机复合肥生产方法,包括复合肥造粒、有机肥包裹、整体成型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入了粘胶层和网状丝线结合的外层结构,强化有机肥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其在分解过程中农发生崩裂,实现长时间缓慢释放的效果;通过网状丝线将多颗肥料颗粒连接在一起,具有更好抗流失性能;外层的粘胶层在遇水后溶解,让肥料颗粒与土壤连接更紧密,相应的也增强了抗洪水、防流失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生产,尤其涉及有机复合肥、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化学肥料对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和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化肥的低利用率和由此带来的高环境风险一直是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目前,由于全世界农业和化肥使用量的增长,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日益增强,造成了有机肥使用不足、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河流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要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覆辙,发展“可持续发展”新农业,就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寻找有效的替代品。

2、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肥料利用率、遏止环境污染的方法和途径,近年来则主要是通过改变养分释放特性、改善肥料功能等来达到上述目的。一是通过肥料养分释放模式改性,提高肥效,减少污染;二是通过有机无机肥料复合化,提高肥效,减少污染;三是通过发展配方肥与改善肥料功能,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尤其是缓释性肥料和有机无机肥料复合化这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

3、公开号为cn11724730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有机无机微颗粒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缓释层和速释层;速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氮钾复合肥4-6份、磷酸氢二钾1-5份、尿素8-10份、硼酸0.4-0.5份、edta-fe 0.3-0.5份、淀粉0.1-0.2份;缓释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甲醛尿素7-10份、海藻糖改性腐殖酸10-20份、缓释调酸物质0.4-0.5份。通过速释层和缓释层两步造粒,避免了大量元素的混合使用,防止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降低,进一步提高了肥力利用率,进一步增长了肥效时间。

4、即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将无机肥作为速释层,有机肥作为缓释层,让缓释层包裹在速释层外部,从而起到有机、无机肥料结合,同时通过缓释作用长时间、高效率释放肥力的效果。但是这种肥料结构自身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外部的缓释层为有机肥,而有机肥通常是腐熟、发酵过的植物残渣,这就导致有机肥在使用过程中还会继续发酵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这样就会破坏有机肥之间的连接性,使得缓释层在分解过程中迅速崩解、破裂,而不是从外至内的缓慢分解。从而迅速暴露出内部的速释层,从机制上失去了先缓释、再速释的肥效功能。

5、另外,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制成颗粒状的缓释肥料后,其需要在土壤中长期存留从而起到缓释功能,但是对于部分雨水比较充沛的地区,埋设在土壤中的颗粒状肥料很容易因为大雨等因素而从土壤中被冲走,使得肥效还未完全释放就离开了施肥区域,反而导致了农作物无法吸收到足够养分。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机复合肥、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层有机肥缓释部在分解过程中容易发生崩解破裂,导致速释层提前暴露,失去缓释功能的问题,以及颗粒状缓释肥料容易因雨水冲刷而流失,导致肥效未完全释放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机复合肥,所述有机复合肥为球状颗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原料为复合肥层,所述中间层为有机肥层,所述外层为粘胶层与网状丝线的混合结构。

3、优选的,所述粘胶层的材质包括pva、鱼胶、明胶或淀粉胶中的一种。

4、进一步的,所述网状丝线的不同部分分别嵌入至若干有机复合肥的外层中,从而通过网状丝线将多颗有机复合肥连接为一个整体。

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产上述有机复合肥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造粒组件、第二造粒组件和第三造粒组件,所述第一造粒组件用于制备复合肥颗粒,所述第二造粒组件用于在复合肥颗粒外部包裹有机肥,所述第三造粒组件用于在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混合颗粒外部包裹粘胶层和网状丝线。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造粒组件包括第一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复合肥称量进料器,所述复合肥称量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第一造粒机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造粒组件包括第二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有机肥称量进料器,所述第一造粒机的出口处设有传送带连通至第二造粒机中,所述有机肥称量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第二造粒机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造粒组件包括第三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粘胶进料器、网状丝线投放机构,所述第二造粒机的出口处设有传送带连通至第三造粒机中,所述网状丝线投放机构的出料口对准第三造粒机内部,所述粘胶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网状丝线刚进入第三造粒机内部时的接触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网状丝线投放机构包括壳体、水平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出卷滚轮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切割机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开口,从而供圈设在出卷滚轮上的网状丝线卷转端头从底部离开,所述切割机构对应开口位置设置。

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上述装置生产上述有机复合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复合肥造粒:将复合肥粉体原料投入第一造粒机中,加水湿润并进行造粒,获得复合肥颗粒;

12、s2、有机肥包裹:将复合肥颗粒置入第二造粒机中,然后加入有机肥粉体,同时加水湿润进行造粒,以复合肥颗粒为核心包裹有机肥,形成混合颗粒;

13、s3、整体成型:将混合颗粒置入第三造粒机中,然后加入网状丝线和粘胶,不加水直接进行造粒,通过粘胶将网状丝线的部分包裹在混合颗粒的外部,使得每一网状丝线的不同位置分别与多个混合颗粒连接,从而形成有机复合肥颗粒产品。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先对第三造粒机中的混合颗粒喷涂粘胶,使得粘胶少量包覆在混合颗粒外层,然后再放入网状丝线,造粒一段时间,使得混合颗粒通过粘胶与网状丝线部分结合后,再朝向网状丝线位置喷涂粘胶,使得粘胶层完全将网状丝线埋设在内部。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中在传统的无机肥、有机肥缓释肥料颗粒的外部加入了粘胶层和网状丝线结合的外层结构,通过粘胶层对缓释性有机肥的中间层进行强化,使其内部物料之间结合能力更强;而网状丝线更是强化了外层的结构强度,使得外层在肥料释放后可以通过水性溶解的作用进一步渗透到中间的有机肥中,并通过网状丝线与逐渐分解的有机肥结合,强化有机肥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其在分解过程中农发生崩裂,从而维持了有机肥缓释层的缓释功能,实现长时间缓慢释放的效果;

17、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网状丝线将多颗肥料颗粒连接在一起,使得肥料颗粒之间存在可靠的连接关系,即使受到大雨冲刷,也可以在网状丝线的连接下与植物根系、石块等固定物进行固定,从而保持在原位置,具有更好抗流失性能;另外,外层的粘胶层在遇水后溶解,也会将中间层与土壤颗粒之间进行粘接,从而让肥料颗粒与土壤连接更紧密,相应的也增强了抗洪水、防流失的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复合肥,所述有机复合肥为球状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原料为复合肥层,所述中间层为有机肥层,所述外层为粘胶层与网状丝线的混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的材质包括PVA、鱼胶、明胶或淀粉胶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丝线的不同部分分别嵌入至若干有机复合肥的外层中,从而通过网状丝线将多颗有机复合肥连接为一个整体。

4.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复合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造粒组件、第二造粒组件和第三造粒组件,所述第一造粒组件用于制备复合肥颗粒,所述第二造粒组件用于在复合肥颗粒外部包裹有机肥,所述第三造粒组件用于在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混合颗粒外部包裹粘胶层和网状丝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造粒组件包括第一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复合肥称量进料器,所述复合肥称量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第一造粒机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造粒组件包括第二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有机肥称量进料器,所述第一造粒机的出口处设有传送带连通至第二造粒机中,所述有机肥称量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第二造粒机内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造粒组件包括第三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粘胶进料器、网状丝线投放机构,所述第二造粒机的出口处设有传送带连通至第三造粒机中,所述网状丝线投放机构的出料口对准第三造粒机内部,所述粘胶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网状丝线刚进入第三造粒机内部时的接触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丝线投放机构包括壳体、水平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出卷滚轮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切割机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开口,从而供圈设在出卷滚轮上的网状丝线卷转端头从底部离开,所述切割机构对应开口位置设置。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装置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复合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先对第三造粒机中的混合颗粒喷涂粘胶,使得粘胶少量包覆在混合颗粒外层,然后再放入网状丝线,造粒一段时间,使得混合颗粒通过粘胶与网状丝线部分结合后,再朝向网状丝线位置喷涂粘胶,使得粘胶层完全将网状丝线埋设在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复合肥,所述有机复合肥为球状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原料为复合肥层,所述中间层为有机肥层,所述外层为粘胶层与网状丝线的混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的材质包括pva、鱼胶、明胶或淀粉胶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丝线的不同部分分别嵌入至若干有机复合肥的外层中,从而通过网状丝线将多颗有机复合肥连接为一个整体。

4.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复合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造粒组件、第二造粒组件和第三造粒组件,所述第一造粒组件用于制备复合肥颗粒,所述第二造粒组件用于在复合肥颗粒外部包裹有机肥,所述第三造粒组件用于在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混合颗粒外部包裹粘胶层和网状丝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造粒组件包括第一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复合肥称量进料器,所述复合肥称量进料器的出料口对准第一造粒机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造粒组件包括第二造粒机和设置在第一造粒机上方的有机肥称量进料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林杨祖才张建明岳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富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