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充电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697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1
本技术公开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包括:由若干根动力线芯、若干根控制线芯和地线绞合而成的缆芯和包覆于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所述动力线芯的中心导体外侧间隔套设有一冷却管,从而在所述冷却管的内壁与中心导体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管进一步包括:内壁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内管层和紧密设置于内管层外侧的外管层,所述内管层的外侧表面与外管层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嵌入的凸起与凹槽配合连接。本技术在通过双层复合提高冷却管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冷却管内外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冷却通道内介质流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属于新能源及节能。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上升,充电桩成为了重要基础设施,也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的最大短板。近两年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基础配套设施充电桩的发展滞后现象日益突出,而且现阶段大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时间都较长,因此,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应运而生。充电电缆作为充电桩输送电能的载体,电缆的安全性能对基础充电配套及充电站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2、现有新能源充电用的电缆因需克服充电时间长的缺陷,通常使用大功率、大电流的电缆,但是,现有新能源充电用电缆的散热通常采用自然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造成线缆本体的发热老化损伤,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该大功率充电电缆在通过双层复合提高冷却管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冷却管内外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冷却通道内介质流通的稳定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包括:由若干根动力线芯、若干根控制线芯和地线绞合而成的缆芯和包覆于缆芯外侧的护套层,所述动力线芯的中心导体外侧间隔套设有一冷却管,从而在所述冷却管的内壁与中心导体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管进一步包括:内壁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内管层和紧密设置于内管层外侧的外管层,所述内管层的外侧表面与外管层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嵌入的凸起与凹槽配合连接。

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4、1.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力线芯的冷却管与中心导体同轴设置。

5、2.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起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内管层的外侧表面和/或外管层的内壁上。

6、3. 上述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凸起呈螺旋状分布于内管层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外管层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起对应的凹槽。

7、4. 上述方案中,4根所述动力线芯在护套层内沿周向依次设置,相邻动力线芯的冷却管之间相互抵压接触。

8、5. 上述方案中,所述护套层与缆芯之间设置有一绕包层,此绕包层由无纺布带或铝合金带紧密绕包于缆芯外侧形成。

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0、本技术大功率充电电缆,其动力线芯的中心导体外侧间隔套设有一冷却管,从而在冷却管的内壁与中心导体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冷却管进一步包括:内壁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内管层和紧密设置于内管层外侧的外管层,内管层的外侧表面与外管层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嵌入的凸起与凹槽配合连接,在通过双层复合提高冷却管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冷却管内外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冷却通道内介质流通的稳定性,保证对中心导体散热效果的均衡与稳定;还有,其若干个凸起呈螺旋状分布于内管层的外侧表面上,外管层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起对应的凹槽,可以进一步提高在长期折弯、扭曲等复杂工况下冷却管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冷却管内外层脱离对冷却通道内冷却介质的干扰,提高散热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包括:由若干根动力线芯(1)、若干根控制线芯(2)和地线(3)绞合而成的缆芯和包覆于缆芯外侧的护套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1)的中心导体(11)外侧间隔套设有一冷却管(12),从而在所述冷却管(12)的内壁与中心导体(11)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5),所述冷却管(12)进一步包括:内壁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内管层(61)和紧密设置于内管层(61)外侧的外管层(62),所述内管层(61)的外侧表面与外管层(62)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嵌入的凸起(71)与凹槽(72)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1)的冷却管(12)与中心导体(1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1)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内管层(61)的外侧表面和/或外管层(62)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凸起(71)呈螺旋状分布于内管层(61)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外管层(6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起(71)对应的凹槽(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4根所述动力线芯(1)在护套层(4)内沿周向依次设置,相邻动力线芯(1)的冷却管(12)之间相互抵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4)与缆芯之间设置有一绕包层(9),此绕包层(9)由无纺布带或铝合金带紧密绕包于缆芯外侧形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充电电缆,包括:由若干根动力线芯(1)、若干根控制线芯(2)和地线(3)绞合而成的缆芯和包覆于缆芯外侧的护套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1)的中心导体(11)外侧间隔套设有一冷却管(12),从而在所述冷却管(12)的内壁与中心导体(11)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5),所述冷却管(12)进一步包括:内壁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内管层(61)和紧密设置于内管层(61)外侧的外管层(62),所述内管层(61)的外侧表面与外管层(62)的内壁之间通过若干个相互嵌入的凸起(71)与凹槽(72)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1)的冷却管(12)与中心导体(11)同轴设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久德卜晓华孙群霞陈猛许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鑫宏业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