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拖车,尤其涉及多层结构拖车架及多层结构拖车。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拖车架为单层结构,如us8011686b2、cn117842156b,单层结构的拖车架置物容积较小,有进一步改进之需求。针对该不足,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如cn215883720u,它公开了一种双层可折叠手推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四个车轮总成、前壁总成、后壁总成、两个对称的侧壁总成、推手总成和上底架总成、下底架总成,下底架总成前端、后端分别与前壁总成下端、后壁总成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底架总成前端、后端分别与前壁总成中端、后壁总成中端转动连接,上底架总成与下底架总成的同一侧面中间由连接条连接。它虽介绍了双层拖车结构,但交叉管、u形横杆和竖杆等构成连杆机构,结构复杂,且在收折过程中u形横杆上转,使得折叠后的拖车架的高度较高,占用空间大,包装、运输、存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层结构拖车架及多层结构拖车,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车轮所存在的不足。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多层结构拖车架,包括:
3、支撑架,包括n个沿x向布置的立架,n≥3,立架包括两根在y向间隔固定的立柱,立柱顶部固设有固座,立柱上滑设有滑座,同侧相邻每两立架的固座、滑座间枢接有剪式机构且n个立架沿x向远离或接近以张或收拖车架;支撑架中:位于x向外侧的两立架为第一立架,其余立架为第二立架;
4、第一置物部,包括两第一置物架,两第一置物架外侧分别枢接在两
5、第二置物部,包括两第二置物架,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能相对两第一立架的滑座转动,内侧相连接且两第二置物架至少能相对转动。
6、一实施例之中:两第一置物架间设第一限定机构,两第二置物架间设第二限定机构,张开的拖车架:两第一置物架通过第一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及,两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二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
7、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固接在两第二立柱间且位于滑座之下的撑杆;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置物部撑靠在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撑杆上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8、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至少一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伸出部,通过一第一置物架的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一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9、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两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相向的顶抵面,通过两第一置物架的顶抵面面对顶抵在一起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0、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固设有枢接座,两第一置物架外侧都设有两悬臂,该悬臂设枢轴,该枢轴枢接在枢接座。
11、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滑接在第二立柱上且位于固座和滑座之间的定位座;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内侧都连接在定位座,张开的拖车架的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通过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限制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2、一实施例之中:该定位座包括一滑套在第二立柱的滑套和一固接滑套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位,两第二置物架内侧分别能转动连接在枢接座两侧的枢接位。
13、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立架的两第二立柱的枢接座间固设有横杆。
14、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两第二立柱的滑座间固设有第二撑杆;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二置物部撑靠在第二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第二撑杆上限定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5、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两第二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至少一第二置物架内侧具有第二伸出部,通过一第二置物架的第二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二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6、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两第二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两第二置物架内侧具有相向的第二顶抵面,通过两第二置物架的第二顶抵面面对顶抵在一起限定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7、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二置物架外侧具有横杆,横杆两端分别枢接在第一立架的两第一立柱的滑座。
18、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还固设有位于固座和滑座间的第二固座,两第一立柱的固座和第二固座间连接有夹叉架,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立柱的滑座顶靠在第二固座下。
19、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两第一立柱上还固设有位于固座和滑座间的横杆,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立柱的滑座顶靠在横杆下。
20、一实施例之中:该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立架和一个第二立架;n个立架沿x向远离或接近且第一置物架、第二置物架相对第一立架朝下转动或朝上转动以张开或收折拖车架。
21、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多层结构拖车,包括车体围布、拉手和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该第一立架下设轮子,该拉手连接一第一立架,该车体围布连接拖车架。
22、一实施例之中:该车体围布上周缘连接在固座且车体围布撑靠在第二置物部上。
23、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两第一立柱底端固设有横杆,拉手一端能转动连接在横杆,第一立柱下设有能装拆连接的上述轮子。
24、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25、1、通过剪式机构使n个立架能沿x向远离或接近以张收拖车架;第一置物部包括两第一置物架,它们外侧分别枢接在两第一立架,内侧相连接且能转动;第二置物部包括两第二置物架,它们外侧分别能相对两第一立架的滑座转动,内侧相连接且能转动,则:其一,能实现多层结构,结构简单;其二,能构成连动,方便拖车架张收;其三,收折后的拖车架的高度低,占用空间小,包装、存储、运输成本低。
26、2、张开的拖车架中:两第一置物架通过第一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及,两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二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提升拖车架处展开时的稳定性。
27、3、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置物部撑靠在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撑杆上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提升第一置物部的被支撑的稳定性,提升第二立架的强度。两第二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二置物部撑靠在第二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第二撑杆上限定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提升第二置物部的被支撑的稳定性,提升第二立架的强度。
28、4、通过一第一置物架的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一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或,通过一第二置物架的第二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二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两第一置物架间设第一限定机构,两第二置物架间设第二限定机构,张开的拖车架:两第一置物架通过第一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及,两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二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固接在两第二立柱间且位于滑座之下的撑杆;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置物部撑靠在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撑杆上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至少一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伸出部,通过一第一置物架的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一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两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相向的顶抵面,通过两第一置物架的顶抵面面对顶抵在一起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滑接在第二立柱上且位于固座和滑座之间的定位座;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内侧都连接在定位座,张开的拖车架的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通过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限制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包括一滑套在第二立柱的滑套和一固接滑套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位,两第二置物架内侧分别能转动连接在枢接座两侧的枢接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两第二立柱的枢接座间固设有横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两第二立柱的滑座间固设有第二撑杆;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二置物部撑靠在第二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第二撑杆上限定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两第二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至少一第二置物架内侧具有第二伸出部,通过一第二置物架的第二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二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两第二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两第二置物架内侧具有相向的第二顶抵面,通过两第二置物架的第二顶抵面面对顶抵在一起限定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二置物架外侧具有横杆,横杆两端分别枢接在第一立架的两第一立柱的滑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还固设有位于固座和滑座间的第二固座,两第一立柱的固座和第二固座间连接有夹叉架,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立柱的滑座顶靠在第二固座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两第一立柱上还固设有位于固座和滑座间的横杆,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立柱的滑座顶靠在横杆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立架和一个第二立架;N个立架沿X向远离或接近且第一置物架、第二置物架相对第一立架朝下转动或朝上转动以张开或收折拖车架。
17.多层结构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围布、拉手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该第一立架下设轮子,该拉手连接一第一立架,该车体围布连接拖车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体围布上周缘连接在固座且车体围布撑靠在第二置物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两第一立柱底端固设有横杆,拉手一端能转动连接在横杆,第一立柱下设有能装拆连接的上述轮子。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两第一置物架间设第一限定机构,两第二置物架间设第二限定机构,张开的拖车架:两第一置物架通过第一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及,两第二置物架通过第二限定机构的限定处最大张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固接在两第二立柱间且位于滑座之下的撑杆;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张开的拖车架的第一置物部撑靠在撑杆上且通过撑靠在撑杆上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至少一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伸出部,通过一第一置物架的伸出部撑抵在另一第一置物架上限定相邻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一置物架内侧枢接在一起,两第一置物架内侧具有相向的顶抵面,通过两第一置物架的顶抵面面对顶抵在一起限定两第一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立架的立柱为第一立柱,第一立柱上固设有枢接座,两第一置物架外侧都设有两悬臂,该悬臂设枢轴,该枢轴枢接在枢接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第二立架还包括一滑接在第二立柱上且位于固座和滑座之间的定位座;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第一立架的滑座,内侧都连接在定位座,张开的拖车架的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通过定位座撑靠在滑座上限制两第二置物架处最大张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包括一滑套在第二立柱的滑套和一固接滑套的枢接座,该枢接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位,两第二置物架内侧分别能转动连接在枢接座两侧的枢接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两第二立柱的枢接座间固设有横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拖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立架的立柱为第二立柱,两第二立柱的滑座间固设有第二撑杆;两第二置物架外侧分别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久,
申请(专利权)人:鹭谱达厦门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