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662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09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播种时以条带形式播种,实现带状间作种植;玉米行距L1和花生行距L2均为40cm,相邻玉米与花生之间距离L3为80cm(对应当地常规垄距50cm)或120cm(对应当地常规垄距60cm);收获时,先收花生,待花生摘果后,再收玉米,收割玉米的留茬高度H为25~35cm,收割后的玉米秸秆错位覆盖于花生条带地表用于防治风蚀;形成玉米留茬与玉米秸秆覆盖相间排布;翌年春季,玉米种植带和花生种植带轮作,玉米直接免耕播种,花生浅旋少耕播种,旋耕宽度和深度均为8~10cm;以后年份均玉米花生带状间作,年际轮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符合农艺规定的同时保障农机作业可行性,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1、间作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精髓种植模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可通过增加农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加强作物种间互补,充分利用光、热、水、养分资源,从而提高农田生产力。作为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的典型模式,玉米花生间作在区域农业生产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效果,其不仅可以通过高秆-矮秆组合提高光能利用,更具有通过根瘤固氮增强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的潜力,有助于实现作物增产的同时,减轻对氮肥的过分依赖,是辽河平原地区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模式之一。

2、然而现存的玉米花生间作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为竞争优势作物,花生为劣势作物,因此,虽然边行玉米可依靠透光通风优势显著增产,但间作边行花生却也因玉米的强竞争(如遮阴)而减产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间作系统生产力的提升;第二,目前传统的间作种植方法大多只关注产量的增加,对整个间作系统层面水分等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较少关注,而对间作条件下传统旋耕和连作的负面影响也很少考虑。然而,地力的保持和提升是长期生产力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充分发挥地上部优势、减少边行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竞争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核心(如轮作、覆盖等)引入并根据作物和条带特征进行调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经之路。

3、本专利技术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对种植模式及行比配置、玉米条带宽度、花生条带宽度、玉米与花生条带间距离、收获后秸秆覆盖方式和覆盖位置、翌年耕作方式及播种位置等均做了明确的农艺规定,按相关标准操作不但可以保证机具顺利作业,还可进一步提高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该间作模式下的地力培育和产能提升,对区域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通过适度调整玉米带宽、花生带宽和交界区带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边行效应优势,减少花生边行效应劣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资源利用;利用收获后秸秆留茬和错位覆盖,降低地表风级风速,实现秋冬春土壤防蚀固土;利用年际间轮作实现土壤均衡利用,减轻连作障碍,从而进一步实现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下的地力培育和产能提升;并在符合农艺规定的同时保障农机作业可行性,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确定种植模式及行比配置

5、播种时以条带形式播种,实现带状间作种植;当区域常规垄距为50cm时,播种玉米行距l1和花生行距l2均为40cm,相邻玉米与花生之间距离l3为80cm;当区域常规垄距为60cm时,播种玉米行距l1和花生行距l2均为40cm,相邻玉米与花生之间距离l3调整为120cm,以利于田间管理农机作业;

6、s2:收获及秸秆覆盖

7、收获时,先收花生,待花生摘果后,花生秧留田肥地或者打包离田饲用;再收玉米,收割玉米的留茬高度h为25~35cm,收割后的玉米秸秆错位覆盖于花生条带地表用于防治风蚀;形成玉米留茬与玉米秸秆覆盖相间排布;

8、s3:翌年耕作方式及播种位置

9、翌年春季,玉米种植带和花生种植带轮作,玉米直接免耕播种,花生浅旋少耕播种,旋耕宽度和深度均为8~10cm;以后年份均玉米花生带状间作,年际轮作。

10、进一步地,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4:4行比或8:8行比,采用4:4行时的玉米带宽为3l1,花生带宽为3l2;采用8:8行比时的玉米带宽为7l1,花生带宽为7l2。

11、进一步地,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4:4行比时,间作种植条带幅宽l4为3l1+3l2+2l3,其中所述玉米秸秆覆盖条带位置为当年花生种植条带,其宽幅为3l2,玉米留茬幅宽为3l1。

12、进一步地,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8:8行比时,间作种植条带幅宽l4为7l1+7l2+2l3,其中所述玉米秸秆覆盖条带位置为当年花生种植条带,其宽幅为7l2,玉米留茬幅宽为7l1。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专利技术限定了间作的比例、玉米带宽幅、花生带宽幅,以及玉米与花生交界区带宽,秸秆留茬高度、覆盖位置、耕作方法,针对辽河平原地区生产中常用的种植垄距、栽培方式、耕作方法均做了明确要求,在符合农艺规定的同时保障农机作业可行性,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

15、2.本专利技术限定的技术参数均符合现行农机具作业要求,具可操作性;对各生态区域的种植方式及栽培方式均有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具有普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4:4行比或8:8行比,采用4:4行时的玉米带宽为3L1,花生带宽为3L2;采用8:8行比时的玉米带宽为7L1,花生带宽为7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4:4行比时,间作种植条带幅宽L4为3L1+3L2+2L3,其中所述玉米秸秆覆盖条带位置为当年花生种植条带,其宽幅为3L2,玉米留茬幅宽为3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8:8行比时,间作种植条带幅宽L4为7L1+7L2+2L3,其中所述玉米秸秆覆盖条带位置为当年花生种植条带,其宽幅为7L2,玉米留茬幅宽为7L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植采用4:4行比或8:8行比,采用4:4行时的玉米带宽为3l1,花生带宽为3l2;采用8:8行比时的玉米带宽为7l1,花生带宽为7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花生间作年际轮作免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晨董智孙占祥张悦向午燕王立为宋文博冯良山王美文张振子苏建党杨姝张弘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