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镜面防雾,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镜面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类用于不同器官的腔镜和内窥镜的使用愈发普及,然而这些镜面采用的透明光学材料普遍存在着一类问题,即当温差较大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透明材料的表面凝结并形成大量细小的水滴,产生雾气,严重影响透光性。迄今为止,国内大多医院基本上仍使用医用碘伏、医用酒精或热水来防雾,其中医用碘伏防雾时间相对较长,但有色碘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对病灶的判断;医用酒精的易挥发导致防雾时间短;热水处理过的镜头则因温度高而有烫伤粘膜的风险,并且在室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快。
2、目前市面上所用的防雾剂通常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分散剂等按不同的组分配制而成,如专利cn111574962b公开了一种抗菌防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防雾剂在透明玻璃以及护目镜等可穿戴物品方面具有较好的防雾性能,但使用的原料对毒性和气味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并不符合医用领域所要求的无毒、无味、刺激性小。为了解决临床上医用镜面的防雾问题,专利cn111718687b提供了一种医用镜面防雾液及其制备方法,将生物提炼剂和乙醇复配作为增韧剂,将多元醇作为缓释剂,通过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所组成的活性剂协同,得到了可以在医用镜面上形成透光性良好的防雾膜的防雾液,此防雾液的毒性小,但是抗菌效果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临床医疗的,无毒无味且对人体刺激性小的抗菌镜面防雾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相对天然的原料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消毒剂,其与辅料和纯化水组合形成了无毒、无味、刺激性小的透明镜面防雾剂,该防雾剂可通过亲水性将雾滴变为透光性良好、表面张力适宜、粘附强度高的水膜达到防雾效果,适用于临床腔镜和内窥。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镜面防雾剂,按质量百分比100%计,包含以下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14%、杀菌剂3-8%、辅料20-40%、余量为纯化水;
4、其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脂肪胺与无水乙醇在20~40℃下搅拌至溶解,然后加入腰果酚缩水甘油醚,保持温度,继续搅拌3~6h,旋蒸至恒重,即得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防雾剂的防雾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防雾剂在镜面形成的薄膜的表面张力大小,当水汽与防雾剂在镜面形成膜的表面张力越接近时,水汽对防雾剂形成薄膜面越易浸润,水汽或雾滴在防雾剂薄膜上的接触角就会越小甚至趋于0度,水汽或雾滴越易在防雾剂薄膜表面铺展开形成一层水膜进而减少对光的漫反射达到防雾的目的,防雾剂防雾性能就越好。第二:防雾剂与镜面的粘附强度,当防雾剂与镜面的粘附越强时,防雾剂在镜面形成的薄膜越不易流失从而延长其防雾功能。
6、本专利技术的防雾剂以无毒、无味、刺激性小的原料为主,利用亲水性将雾滴变为透光性良好的水膜,减少了光的漫反射而达到防雾效果,形成的水膜具有适宜的表面张力和良好的粘附强度,使防雾效果得到了增强。
7、本专利技术采用天然化合物腰果酚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引入脂肪胺长链,得到了具有绿色可再生、可降解、无毒等优点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引入的脂肪胺长链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间位上的不饱和疏水链可被视作两条单链表面活性剂,比单一的单链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了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更高的表面活性、更强的增溶作用和润湿效果。并且,两条单链表面活性剂的连接部分含有羟基与苯环,其中羟基可以使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分子间氢键使其排列更加紧密,产生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苯环则通过π-π共轭作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决了羟基带来的表面活性剂界面上的吸附速度减缓的问题,提高了吸附效率。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胺为八胺、十二胺和十六胺中的任意一种。
9、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十二胺的特定选择,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性和粘附性之间达到平衡。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胺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0~1.3):1。
1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脂肪胺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提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产率。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3、s1、将去离子水、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和37wt%盐酸在30~40℃下搅拌5~7h,减压蒸馏得到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盐酸盐;
14、s2、将葡萄糖酸内酯、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盐酸盐和甲醇在0~5℃下搅拌溶解,调节ph=8~9,升温至40~50℃,搅拌8~16h,旋蒸、洗涤,干燥至恒重,即得到所述杀菌剂。
15、本专利技术将糖基的温和性和季铵盐的功能性结合在一起,得到了无毒、低刺激的杀菌剂,该杀菌剂具有季铵盐的亲水基和糖基的亲水基,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且该杀菌剂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原料,其开环会形成极性更强的双糖基,可以加强与镜面的粘附,提高防雾时间;此外,该杀菌剂也可以视作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可以进一步提高防雾效果。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去离子水与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的质量比为(1.4~1.6):1。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和37wt%盐酸的质量比为1:(1.3~1.5)。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葡萄糖酸内酯和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1~1.4)。
19、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杀菌剂合成过程中的原料配比,提高杀菌剂的产率。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料包含丙二醇和聚乙二醇。
21、辅料中的丙二醇对人体无毒,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和粘附性,可以帮助保持防雾膜的完整性,并防止快速蒸发,从而延长防雾效果;聚乙二醇可以增强防雾膜的韧性,此外还在本专利技术中还用作分散剂。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5~4.5):1。
2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辅料中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的用料配比,确保其能提供良好的湿润性和抗雾能力。
2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镜面防雾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制备步骤:先将辅料溶于纯化水,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杀菌剂,以50~80rpm的转速搅拌至无分层现象,静置消泡即得到所述医用镜面防雾剂。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毒、无味、刺激性小的镜面防雾剂,适用于临床腔镜和内窥镜,该防雾剂可通过亲水性将雾滴变为透光性良好、表面张力适宜、粘附强度高的水膜,减少了光的漫反射而达到防雾效果。
27、2.本专利技术防雾剂中采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天然化合物腰果酚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引入脂肪胺长链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间位上的不饱和疏水长链协同,表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100%计,包含以下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14%、杀菌剂3-8%、辅料20-40%、余量为纯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为八胺、十二胺和十六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0~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去离子水与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的质量比为(1.4~1.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和37wt%盐酸的质量比为1:(1.3~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葡萄糖酸内酯和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1~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5~4.5):1。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制备步骤:先将辅料溶于纯化水,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杀菌剂,以50~80rpm的转速搅拌至无分层现象,静置消泡即得到所述医用镜面防雾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100%计,包含以下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14%、杀菌剂3-8%、辅料20-40%、余量为纯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为八胺、十二胺和十六胺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与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摩尔比为(1.0~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去离子水与n,n-二甲基二丙烯三胺的质量比为(1.4~1.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镜面防雾剂,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樊景利,胡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